APP下载

沉浸体验视角下的骑楼街道互动景观设计探索

2018-04-01郑宋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流骑楼景观设计

郑宋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一、沉浸体验的内涵

体验是沉浸体验的本质,强调人亲自参与到环境当中,并从中获得某些感受。从设计方面看,指的是设计师通过设计引导人参与互动,并使人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某些情感需求。

沉浸是沉浸体验的状态,沉浸研究的前身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所提出的“心流”。他认为人在参与某项活动时,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产生极度兴奋和满足的感觉就是心流。

威廉·立德威尔在《设计的法则》中提出“沉浸”,并运用心流理论解释“沉浸”。由此可见,“心流”与“沉浸”密切相关,其目的都是使人专注于当下情境,完全投入到某项活动并乐在其中。

综上所诉,沉浸体验指的是个体亲身参与到某项活动当中,意识出于高度集中状态下,完全投入到活动并从中获得兴奋感和满足感。

二、当前骑楼街道景观设计的不足

骑楼是商住混合、上宅下铺的建筑,广泛分布于我国岭南地区。骑楼街道形成之初,其景观视觉重点在于建筑立面,缺乏街道景观设计。近年来由于规划改造和旅游开发,骑楼街道的景观设计得到关注。但其景观设计仍以观赏型雕塑为主,欠缺互动,忽视人的体验需求。以广西北海市老街为例,北海老街全长1.44公里,沿街均为骑楼建筑,街道景观以骑楼建筑立面为主,街道间隔点缀渔家主题雕塑,街道景观较为简单。同样的情况在国内其他骑楼街道也较为常见,如广州上下九、广州恩宁路等骑楼街道景观设计均以观赏型雕塑为主。

骑楼街道景观设计偏向于视觉感受,忽视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因此,本文提出骑楼街道互动景观设计,并从沉浸体验的视角对其进行设计探索。

互动景观,指的是通过设计构思,充分调动人的参与性,使人主动参与到景观当中,让景观与人产生相互交流,加强人对景观的深层认知与情感交流。

骑楼街道作为城市商业型街道,兼具商业、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获得商业盈利。从商业经营的角度看,尽可能地吸引顾客停留,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骑楼街道中丰富的景观设计可以吸引人流,提高人群逗留的几率,促进商业获利。因此,提升骑楼街道景观的互动性对街道形象塑造和人流吸引起到重要作用,是提升街道经济效益的关键。

互动景观是一种强调人的参与、重视人的体验的景观形式,将其运用于骑楼街道景观当中,既能满足人的观赏需求,又能满足人的互动体验需求,对吸引顾客滞留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之所以从沉浸体验的视角对互动景观的设计进行探索,是因为沉浸体验强调个体的亲身参与,重视人的体验感受,这与互动景观的内涵高度契合。

三、沉浸体验下的骑楼街道互动景观的影响要素

在对骑楼街道互动景观设计进行探索之前,应对其影响要素——沉浸体验的要素、影响互动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1、沉浸体验的要素

沉浸体验是建立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活动体验,因此,空间营造的好坏决定了受众的沉浸程度。骑楼街道是由街道两旁的骑楼建筑围合而成的带状空间,街道宽高比在0.5-1.7的变化范围,围合度的变化范围适中,为沉浸体验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在沉浸体验的过程当中,个体的感官知觉对沉浸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感官知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沟通的,即俗称的“通感”。通过刺激受众的通感,有利于个体获得更好的沉浸体验。

2、影响互动的因素

互动景观的内涵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强调互动过程。在骑楼街道中,影响互动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使用人群的特征,二是街道景观的营造。

使用人群受年龄、性别、身份等的影响,对互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学生群体、幼儿群体相对中年人群体,互动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进行互动景观的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之间的不同需求,针对具体人群进行导向性设计。此外,街道中的人群分布、比例也不尽相同。在进行互动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

互动的产生取决于是否能诱发人的行为,而行为的产生则与环境刺激有关。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能够刺激人的行为的环境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和谐连贯;易于识别;复杂度适中;具有神秘性。若街道景观营造缺乏这几点特性,则不易诱发人们产生互动行为。

四、骑楼街道互动景观沉浸式设计探索

骑楼街道中的使用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购物目标较强的人群,多行走于骑楼廊道中,靠近商铺通行;另一类是目的性较弱的人群,多在街道中穿行,易受外界事物吸引而随时改变行走路线和行走节奏。

针对骑楼街道中目的性较弱的人群,结合骑楼街道的人流特点及互动景观的影响要素,对骑楼街道互动景观的设计进行以下探索:

1、诱发互动:互动景观的互动特性使之在设计之初,便要考虑到如何去诱发使用者参与互动。将骑楼街道中目的性较弱人群根据年龄,将其划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群体。针对好奇心和互动需求较强的少年、青年群体,可采用主动操作型互动景观(使用者主动进行操作从而产生相应回应的互动景观类型)。而中年、老年群体的好奇心和互动需求较弱,可选用自动触发型互动景观(景观装置可以对人的行走、站立等活动产生反应,并进行相应回应的互动景观类型),诱导其参与互动。

2、配置比例:根据骑楼街道中人群的分布比重进行互动景观配置。在少年、青年群体大量聚集的地方可加大互动景观设施的投放比例,在中年、老年群里聚集的地方,可适当减少互动景观的配置数量。

3、沉浸体验:在沉浸体验的过程当中,人的通感对沉浸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用。而人的感官知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互有联系。在互动景观设计上,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通感进行设计,将能更好地提升受众的互动感受。

4、凸显地域文化:重视地域文化在互动景观中的应用。骑楼街道在岭南地区广泛分布,但是各城市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骑楼街道所展示出的文化也不尽相同。骑楼街道是城市的象征之一,其街道景观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骑楼街道当中的互动景观设计也应做到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形象。

五、总结

当前骑楼街道景观仍以观赏型雕塑为主,景观与人缺乏互动,形式单调趋同,不利于塑造街道形象和吸引人群逗留。本文之所以提出从沉浸体验的视角下对骑楼街道互动景观设计进行探索,是因为沉浸体验强调个体的参与,重视个体的体验感受,这与互动景观所强调的互动体验和情感交流高度契合。

通过对互动景观的影响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并针对街道当中的特定人群从诱发互动、配置比例、沉浸体验、凸显地域文化这四个方面提出设计探索,旨在为岭南地区骑楼街道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心流骑楼景观设计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心流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