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区空间规划的尺度性问题探讨

2018-04-01赵昊天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府新区规划

赵昊天(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1 新城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跳出老城建设新区是近10多年来国内很多大城市规划建设采取的一个普遍模式。这些新城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空间生长的主阵地和拉动土地城镇化的一股主要力量。在各地新城区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空间尺度过大,二是过度机动化,由此导致了新城区较为空旷,功能使用不方便和土地利用不集约。

1.1 过度机动化引起的“活动荒岛”

在很多城市的新区,道路空间设计多是围绕大规模小轿车行驶为重点来规划设计和布局建设的,这导致了道路网规划密度低和街道空间空旷两方面问题。

1.1.1 道路网络密度普遍偏低

较低的路网密度造成平均出行距离的增大,全路段和全网络的交通流分布不均,道路级配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这也降低了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和紧凑度。

1.1.2 街道空间尺度偏大

具体表现为街道断面过宽和交叉口太大。(1)为单纯增强空间立体的美观性,而放大了街道空间尺度。为了营造“公园围绕”的气氛,使得地块实用效率大幅下降。(2)中央绿化带设置较为随意。(3)渠化的巨型交叉口。多使用展宽扩大型,这使得交叉口占地进一步扩大。

1.2 主管部门的多样化

新区的建设大多依靠具有较好发展基础设施的城市建成区和各类工业园区附近,区内行政主体单元较复杂。同时部分新区还跨县级行政边界,甚至是地级行政界限。新城区内部的园区、管委会、各级管理部门同时存在,不同的行政主体的城市发展关注重点有较大差异,虽然各部门有一定的互相督查作用,但导致政策不能统筹实施。

2 以成都市天府新区为例的空间规划的尺度性问题

2.1 新区规划背景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决定规划建设天府新区,设为成都发展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布置下,中规院、四川省院、成都市规院建立联合规划组接受了天府新区整体规划(战略性布局)的编制任务。天府新区选址在成都中心城南部,横跨成都、眉山、资阳三市,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双流县、新津县、龙泉驿区部分,跨过了眉山市、资阳市和简阳市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1578平方公里。

2.2 大尺度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面向区域、组合布局”的观念,天府新区规划形成“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的新型空间结构。这种多组合的布局有利于突破成都单中心蔓延的历史格局,转为生态、外放、弹性的组合结构,并与眉山、资阳等相邻地区紧紧衔接。

3对天府新区空间规划的思考

3.1 应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

天府新区在规模预测中提出了短板控制的原则,以专业部门的土地、水、生态环境载力专题研究结论为依据,以水资源容量瓶颈来确定新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上限大概为600万人左右。同时通过对区域生态资源的识别和评价,严格控制生态用地的规模,明确非建设用地控制线,作为规划布局的前提条件。但根据产城单元布局规划图来看,新区南边的地块比较稀疏,各地块呈现一种独立发展的趋势,而部分交通干线显得过于宽大,使用效率也不够高。

3.2 对“节地”和“宜居”内涵认知的失误

一些规划师把节地等同于提高开发强度,只是单纯地增加容积率指标,而不是有序地从城市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网络、功能用地布局、立体化空间开发等更为整体的层面来优化完善。一些学者通过大量案例探讨指出,在相同的绿地面积下,人们对绿色空间的感应是有差异的:一些只强调沿线景观“看”的地方,会使居民认为绿地公园数量稀缺;而公园绿化设计插入居民活动“用”的地区,则会使居民感觉绿地公园数量充足。可见道路两侧绿化的美化效果代替不了公园绿地的实际效能。理性的调研探究告诉我们,较高密度未必一定造成拥挤。通过采用空间环境的精细化组织,如运用多模式交通支持、立体步行空间建设、垂直绿化营造等手段,完全能在大城市新区较高的开发密度中营造出宜居的空间。

3.3 开发机制与政策引导缺陷

重形式、轻实用的源头来于政府主导开发的机制缺陷。虽然上级要求地方政府部门不断转换职能,但其依然保持着较多的资源配置权力,甚至经常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干预和影响。这种整合和支配社会资源实现自身“政绩”的权力,形成了长时间强势政府逻辑下的空间扩张。

4 关于大尺度空间规划的改进方案

4.1 重建科学的规划导向和适宜的设计方法

一是充分保留和延续自然肌理。有效对区域内既有的河流水系、林木绿化和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保护性开发,塑造生态空间环境特色。二是充分尊重和保护建成环境。仔细考察区域内现成的集镇、村庄、企业、道路网络,探究是否具备“高效利用、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使得新老空间肌理得到有机衔接,空间尺度也能有效限定。三是时常探讨人的行为活动需要和空间感受。各项设计应强调使用人群的感受与体验,不主张“大比例尺和空对空作战”、“只见规划不见人和只见数据不见人”的工作途径。

4.2 改善城市新区建设与开发的机制

一是改革新区实施机制,特别是改革组织框架。组织框架应从开发区最早普遍推动的管委会与开发公司“政企合一”的模式向“政企分设”的模式转换,以此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投资的有效性。二是改革新区建设模式。建议整合名目繁多的政府类平台载体,遏制竞赛式的重复和无效建设。例如,目前有的新区达上百平方公里,应该归入所在行政区域的市县区政府管辖,作为一个整体地域单元,进行统筹谋划。

5 小结

从以往经验来看,特大新区建设不失为一种国家和地方双赢的发展模式。在国家层面,不仅能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基础,在区域合作及带动区域性发展上意义重大。从地方而言,新区能帮助城市集中优势资源来形成发展合力。

但同时,在各种新区层出不穷,不断变大的背后,是各级政府利益博弈,新区可能演变为各级管理部门向上级政府谋求发展指标的工具。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谨慎思考一些新区规划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避免盲目的确定庞大的新区规模,避免简单化的满覆盖设计,以理性规划和技术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猜你喜欢

天府新区规划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雄安新区的期许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春游天府国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