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天寿艺术风格转折之初探

2018-04-01于立婷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潘天寿吴昌硕艺术风格

于立婷(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潘天寿的艺术风格趋势

潘天寿出生于浙江宁海,父亲是当地唯一的秀才,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的潘天寿家境也算殷实。原本父亲想让潘天寿与他一样能够在以后考取功名,可是清政府的灭亡导致这一愿望的落空。此后潘天寿就进了宁海县城新式学堂,在此期间,他省吃俭用购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从此开始了他的国画生涯。潘天寿代表作品为《清影摇风图》,整个作品后面充满了石涛的影子,笔法苍健,构图奇特,他自青年起就已经展现出他的艺术风格趋势,那就是雄浑,力量,奇特,惊奇。著名的海派大师国画泰斗吴昌硕就评价潘天寿的画“力能杠鼎”,以此肯定潘天寿画中那强烈的力量感。

二、天惊地怪见落笔

1923年,时任上海美专教授的潘天寿经人介绍,拜访了当时的海派大师吴昌硕。当潘天寿忐忑的拿着他的十几副自己还颇为得意的画作来敲吴昌硕门的时候,令他没想到的是,海派大师吴昌硕却是对他的画大为赞赏,当即激动的写下了一副篆书对联来评价潘天寿的画“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 “天惊地怪”更是对潘天寿的才气的称赞与肯定。正是因为潘天寿的才气与女里,年轻时候的他就开始崭露头脚,这无疑成就了潘天寿的才华与风格,展现出他所拥有的自己的个性。潘天寿的艺术是“力的化身,力的象征,力的表现”[1]秉承这三点潘天寿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是美的、标志的、但不是漂亮的,是力中见美,美中有力,是力与美的高度结合,以这样的一种壮美风格,隐藏在潘天寿一生的绘画中。之后潘天寿拜吴昌硕为师,开始学习吴昌硕的技法,潘天寿的技法也日益精进,但是风格却是越来越像他的老师吴昌硕,于是潘天寿开始进行变化,最后形成了技法与自己的风格的完美统一。吴昌硕看见之后颇为满意道“阿寿学我时最像,跳开去又离我最远,大器也”。

三、转折之点——《灵岩涧一角》

建国以后,关于艺术这个方面,这时期的艺术必须表现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迫使潘天寿不断的进行探索。在建国初期所创作的《烟雨蛙声》正是潘天寿对于当时艺术探索的一个初步摸索,开始出现庞大的巨石而不加皴染的这种艺术方式,方形的特点是稳定,饱满,沉重,坚实,这显然为了获取画面的一个力量感,就连提款也是长方形块,形成了一个共性的节奏,这无疑是他的对美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1953年浙江美院的师生为了更好的歌颂新生活与时代,组织到雁荡山进行写生,当时已经不在浙江美院任教的潘天寿也在出行人员之中。潘天寿一向反对西画中对景描绘的写生,他认为写生应该是着重观察,在此过程中,应当着重艺术家的主观作用,理解了自然景物之后,再进行有趣生动的描绘,而不是照搬现实。在雁荡山写生之际,当所有人都在仔细的对景描绘时,潘天寿一个人到处观看,却没动一笔。从雁荡山归来之后,潘天寿画下了他个人最具转折意义上的作品——《灵岩涧一角》。

《灵岩涧一角》即为潘天寿雁荡山写生的成果,画作上提款“画事以积墨为难,兹试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似乎是在探索积墨的用法,潘天寿就是从这幅画开始,形成了自己强而有力的个人风格,从此潘天寿的艺术之花开始不断的发展。在这幅作品中,潘天寿开始将景物的视角拉近,不再描绘广阔的山脉,而是选择山之一角,景之一处进行描写。在构图上非常有饱满感,给人一种充实险峻之感。并且在这幅作品之中,作者并不像以前的绘画一样将山水画与花鸟画分的很鲜明,这幅作品更像是山水与花鸟画的相结合,创造性的描绘了山石与花卉的布置。在此之后,潘天寿不断的强化这一风格,形成了潘天寿所特有的独特魅力,创作出了一批不朽的作品,如《梅月图》、《烟雨蛙声图》、《雄视图》等。

四、潘天寿的艺术风格成就

潘天寿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强烈的艺术特色。潘天寿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壮险峻的气势

潘天寿绘画的主要艺术风格特点,主要在于那令人无法忘怀的庞大气势,在于每天日常生活可见的场景中、在于那一段段的线条中、在于那一团团的墨团之中,生活中的点滴仿佛被他赋予了格外壮美的艺术活力,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之感。“潘天寿的艺术的壮美基调,也从作品的笔墨、造型等等方面表现出来。线条在他的画面中具有果敢,强悍,雄健、老辣、稚拙生涩特点。潘天寿用墨厚重而多变化,在大块墨团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流动。任何形象,在潘天寿的画上都以方正、厚重、刚硬为主,一出场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连癞蛤蟆和蜗牛也无卑微、猥琐之态。”[2]潘天寿那火热的激情就像融入画中一样,仿佛是对他的真实写照,大大方方,刚正不阿。

2.创新的融合画法

中国画的传统构图讲究法度,传统绘画中也称为章法,根据描绘景物的同有不同的构图方法,比如说山水和花鸟的构图方法就不一样,山水画讲究“远”景一张纸上有着非常庞大丰富的内容,而花鸟画讲究“近”景,着重描写一花一叶之间那细微的情景。潘天寿的画有所不同,他的画仿佛是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结合,画中既描绘了险峻的岩石也描绘了一些细致的景色,就如《灵岩涧一角》所绘,虽然刻画的是山之一角,但却将山水与花鸟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潘天寿曾说“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谷之中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姿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象得之。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画之布置,有异于古人旧样,亦合个人偏好耳。”潘天寿的绘画大中有小,小中见大,形成了潘天寿所独特的艺术风格。

3.“侧险”的构图方式

任何人看到潘天寿的画,都会被他那独特的构图方式所吸引,那大气磅礴而又饱满的布局给人一种惊险,奇特的感觉,他通过对古代中国画构图规律的阐发,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总结出了完整的一套体系。如《雄视图》之中,那巨大大三角形的巨石几乎占据了画面的整个部分,给人以强烈刚硬的视觉体验,在巨石上画的两只秃鹰,一左一右的两只秃鹰虎视眈眈,一下就把雄视那种气势表现了出来,真可谓是淋漓尽致。

五、结语

潘天寿先生作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大师,不仅不断的对艺术进行探索,并且致力于美术教育与理论的研究,为中国画的发展与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他善于辩证地把握艺术规律,使其作品不仅有一种慑人的力量感和现代的结构美,还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浓郁亲切的生活气息。他的绘画即体现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交融的优秀传统,又是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超越。

注释:

[1]《潘天寿》杨成寅 林文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潘天寿》杨成寅 林文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潘天寿吴昌硕艺术风格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我眼中潘天寿的画
潘天寿在历史中,在眼前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