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精评价的新思维
——核心素养下的多元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8-04-01陈俊杰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广东广州5108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作业

陈俊杰(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广东 广州 5108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术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和改进美术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诊断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怎么评价就怎么教,具有导向功能。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1]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发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对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要“注意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2]由此可见,美术新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突出了质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特点。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的学生评价呢?它是以学生发展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判断。学生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师评价,而是学生本人、同伴、家长都参与其中的多元主体评价。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多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绪、态度习惯,多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指导,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使美术教育以美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1.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学得怎么样? 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作为焦点。学生的学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只是重视最后的作品,而不考虑他们的学习与创作过程,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表现性评价就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取得的发展成就。[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本质的,只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想象努力创造,他们的知识、思维、技能和素质都会在这过程中慢慢提高,哪怕作品并不理想也是暂时的,我们仍应予于鼓励。我觉得教师要评价的应该是学生是否做到有意义的参与,关注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的质量。

例如,在一次美术课前3分钟上,一位同学分享的内容是把“大”和“小”字通过添画表现不同的形象。 有的学生把“大”和“小”字一下子联想成了一个人、一棵树、一把伞……各种形状引发的想象非常丰富,并很快在纸上画出了联想的物体,对这样的同学,就要给予肯定;有一些同学看到人家画了什么,就立刻照搬到自己的作品上,虽然画得还不错,但比起首创的同学来说,等级就要低一点了;还有一些同学有着自己的想法,画出与众不同的联想,对这样的同学,即使最后的作品不够完美,我也仍然给以高分,以示鼓励。有一位小男孩一开始也把“大”联想成人,但一看到周围有好几个同学都联想到人 ,他就决心不画人了,经过仔细端详、认真琢磨,后来终于联想出了一个草原上的蒙古包,画到了纸上。虽然这幅画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反复修改画面上还有些脏,但对这位同学的作品,我给予了肯定,给了“优”。从作品本身而言,也许不能打“优”,但这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思维、努力创造、力求与众不同,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可贵精神,确实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给予鼓励吗?

过程评估不仅是全过程的评估,还是对每一个局部作出评估,只要发现闪光点,我们就要给予肯定、表扬,启发其他同学。它的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明确导向和激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成品作业评估所难以达到的。

2.多元互动激励评价

“如果用唯一的一片滤色镜去评价学生作品,那么许多珠宝将会失去光彩”。

例如,我在上《奇思妙想》这课时,有的同学作画态度十分认真,画得十分仔细;有的同学使用色彩十分大胆;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奇特......对这些各具特色的作业,我都给打了“优”。一位同学的画得并不算好,色彩也脏,但是特别有想象力,他把海龟和游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看,这幅画并不怎么样,但我还是给打了“优”,同时在课堂上对这幅画作了评讲,以此引导学生在画画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常常把学生的课堂作业作讲解,让学生进行评价,知道作品好在哪里,而不只是单一的分数。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美术课前3分钟,以一个孩子为发起者,邀请3位同学一起带着任务进行交流:可以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名家名画,美术故事,也可以交流一些网上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还可以交流自己的画画经验,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及感受以便增进理解和情谊。其他同学还可以对分享的同学进行提问和评价,老师作最后的当面评价。这种同伴之间的互助成长,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师的及时评价,也会激励学生向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有一次我把一位女生的获奖作品在班上作展示并高度评价,让同学们学习。后来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孩子由于平时比较腼腆,成绩一般,在公共场合受表扬还是第一次,孩子非常高兴,更喜欢画画了。这种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感。

3.关于“像不像”与“好不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待效应,就是要让儿童相信自己画得还不错、是能够画好的,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美术的信心,产生对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这种信心和兴趣反过来又会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使学习最终取得成功。[4]

“作画妙在似与非似之间”,画得“像”的作业未必就是好作业。小学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而并非是培训专业的画家。如果只是以“像不像”来评定学生的作业,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创造热情,使画面流于形式化。而“好不好”的标准范围更广,更具有开放性。因此,只要是画出了自己真实的感情,画面给人美的感染力的作品,我都认为是好的作品,都值得表扬。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时,都显得格外的高兴,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较快地提高绘画水平。

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业时,心里要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把不同的“评价标尺”,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步的大小,决定是否给“优”。在教学中穿插这样富于弹性的评价也许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参与、协作、探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进步,激发其创作思维。通过对美术作业的评价,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与肯定的机会,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一次一次地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作业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作业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