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以《乡村里的中国》为例

2018-04-01王靖坤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纪录片村庄村民

王靖坤(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乡村里的中国》,将视角凑集到普通小村庄的广袤土地上,在画面里真实的映现了朴实的村民们最真切的生活现状。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在乡村肥沃的土壤中、村民琐细的生计里以及大家纯朴的话语中记载了当今社会大布景下的一抹映像。该片通过记录村民们的家长里短,生动直观的显现了每个村民与众不同的悲欢离合、繁琐家事和风土民情。以小见大的折射出了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乡村里的中国》当之无愧是此时社会有纪实意旨的、出类拔萃的我国村庄现状的反光板。

一、人物塑造丰富故事情节

总览《乡村里的中国》,从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来看,似乎每个村庄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典型人物:心怀文艺梦不甘心做农民的“异类文化人”杜深忠、为村民尽心尽力忙前忙后的“朴实村支书”张自恩以及村庄未来的希望,怀揣梦想的“优秀大学生”杜滨才。

片中人物性格描绘的最鲜活的桥段是:杜深忠与他的妻子关于是否买琵琶的一次争吵。镜头下的杜深忠被村民视为异类,他爱看新闻联播,喜欢文学创作、拉二胡、弹琵琶,写得一手好字。然而杜深忠所面对的现实却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出于对琵琶的热爱,他花690块钱买回了琵琶,却骗妻子说只花了400来块,被妻子揭穿后,他捏起一张煎饼辩解说:“人活着要吃饭,精神也需要吃饭,你懂不懂?你心太小”。从杜深忠的寥寥数语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虽然对物质生活有百般的抱怨与不如意,但对精神文化仍旧有着不懈的追求的小人物,他的形象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农民形象的既定认知。

通过揣摩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呈现可知,既要确保主人公是一位具有典型性格的典型人物,但是也要避免主人公太过特立独行,他的性格或身世也要尽可能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最佳选择是选取人物日常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话语,或具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基于此,才能既通过镜头将主人公讲述给广大观众,又能透过小人物折射出社会大布景,引发对当下生活及社会的思索与考量,进而激发观者与片子的共识,使纪录片更具传播的意义。

二、冲突与悬念点缀叙事策略

《乡村里的中国》的奏效在于恰到好处的多角度乡间记录的叙述手段、大画幅映现陈述事件和不加捏造的叙事理念。此纪录片别具匠心的用24节气作为贯穿全部故事的叙事线。开篇映入眼帘的即是一片开朗的大景观,显现沂蒙山的青山绿水,表露本片的摄制场地和背景。紧接着是些许近景镜头——小鸭嬉戏于江中等。影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说明以远近景镜头组接交错呈现的手法展开,由立春开启,随后清明、小暑、白露、立秋等,24节气依序铺开,四时往复。片中表现的乡景,以春夏秋冬作为时间轴,以24节气作为进度标,整部片子叙事节律均匀流畅。“原汁原味”的叙事节律确保了乡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与此同时,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也离不开矛盾和悬念的点缀。将日常中的些许争执与摩擦集中化,对待突然发生的事件,建构成显而易见的偶合、比对,用丝丝入扣的方法编织出辗转的情景,借此来诱惑观者。在《乡村里的中国》中,村支书张自恩与本家兄弟由一棵树激起了争执,“祸不单行”又产生了另一位村民被打这一摩擦。如此紧密连接的摩擦与争执自身就充裕着可视性,本片依托着一系列这样的事件勾住了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在片子里设置悬而未决的事件,得以引来观众的兴趣点,使观众的心以最快的速度被带入片内情景中,顺着整部片子下来时刻关注事情走向也是本片的精彩之处。例如在《乡村里的中国》中,大学生杜滨才两岁之时,其母亲由于被丈夫打骂而离家出走。片中杜滨才的伯母多次提出要带他去认亲生母亲,但这件事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杜滨才每次都借故推脱。导演便借此设下了悬念,观众的心里必然极力想要得知杜滨才是否会去见自己的生母?如果见了又会是什么样的场面?如此种种的问题被铺设开来,此时结局可能不能满足观者的心里,但绝对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表现。这种叙事策略却加强了记录片的可看性。

除此之外,《乡村里的中国》采取了没有一句旁白和解说词的叙事策略,也可谓是别具一格。全片中完全使用录制现场同期收录的同期声,让村民用本身的话语去讲述自身的故事,传递个人的想法和观念。借用村民们与众不同的交流方式传达出了他们从平凡经历中悟出的淳朴事理。观众可以透过片中村民的视角清晰的认知和熟悉我国质朴的劳动人民。

三、人文关怀点亮中心主题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客观记载,与此同时也汇入了哲理性、思辨性的线索,这得是记录者和观赏者一同思索的。《乡村里的中国》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真切而朴实地描摹了现代村庄生活的大场景大画面,情节质朴而又多姿多彩。从拍摄到剪辑,都始终保持让“人文关怀”充盈着整个作品。注意村民天然淳厚的生活现状,关心农业并不景气的现存问题,体贴村民淳朴洁净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对村庄的发展前景赋予诚恳的期许,并对村民投以衷心的尊敬。

就人文关怀而言,在《乡村里的中国》中,关于村书记张自恩的一系列呈现体现了焦波对乡村人文问题的关注。比如,片中讲述了张自恩为了发展乡村建设组织砍树铺路,却引来了本家兄弟的不满。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家兄弟一连串的矛盾都“公开”在了受众面前。最终,工作的压力、微薄的工资以及别人的不理解引得这位沂蒙汉子在年末的酒桌上不禁潸然泪下。然而,本文认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杜深忠在教育子女时说“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这个土地不养人”。一个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说出了“这个土地不养人”这句话,令人感到震惊。其实不是土地不养人,而是土地给农民的回报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演大胆准确的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句代表了亿万农民兄弟内心的发声,穿透这个村庄影射整个国家,把当下广大村庄中普遍的现状毫无保留的揭示在了广大人民眼前。通过杜深忠的视角,将当今农民生活的种种不易呈现在了受众面前,这种复杂而纠结的状态,感染了观众。面临物质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无可奈何和对精神文化无力追求的苦痛,村民们仍旧坚毅、积极、隐忍,这是对生活的执著和敬仰,亦是百十年来辛勤劳作的农民身上最值得赞扬和尊重的精神,同样是当今时代匮乏的、最该借鉴学习的精神状态。

总结来说,纪录片创作离不开一个“真”字。用真诚的创作态度,记录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回忆历史与铭记时代的极具非凡意义的影像资料,纪录片担负着重拾旧时回忆、发掘当代问题和流露社会现状的使命,就其自身形式而言,纪录片是一种面对全球各国、面对普罗大众的传播媒介,纪录片肩负着文化的沟通、秉承和发扬的责任。因此,要成就一部经典的纪录片,每一位创作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纪录片村庄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村庄在哪里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