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身份的民族书写
——以帕蒂古丽和阿舍的创作为例

2018-04-01李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帕蒂维吾尔族姥爷

李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民族身份和认同的共性

阿舍和帕蒂古丽的生活成长背景的共同点在于在她们身上所体现的的并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的文化共同书写的结晶。在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这个神秘的地域,不断的被现代化的步伐追赶着,本民族所固有的文化堡垒也在不断的被外部变化着的环境所改变。内地的很多不同的新鲜的文化也渐渐的开始与地域性的民族文化所交融。在此衍生出的文化的产物,代表的作家有阿舍和帕蒂古丽。她们因为自己的所携带的多民族文化的基因迷茫过、痛苦过并且不知所措,或者只能默默的接受他,再或者自己选择自己的文化身份,而将血液中的另一种文化彻底掩埋。

二、阿舍的生活经历

阿舍的民族身份尤为复杂,她的姥爷是个山东人,参加过东北康抗日义勇军的汉族男人,在1932年到1933年1月,在和日军打仗失败后,“她的姥爷就在绕道哈萨克斯坦经过新疆塔城回国的这批队伍里,之后在宪警学校培训,在南疆柯坪县警察局,先任督察,最后是代理局长,”[1]此生没有再离开新疆。她的姥爷和一位维吾尔族少女结婚,生子。这位山东的汉族男子与新疆的维吾尔少女的结合,不仅使他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并且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断的开始变换,阿舍的回忆中说到,一直坚持用维吾尔语与她们交流,在姥爷还没有离世的时候,可以看到母亲的身上还是保持着维吾尔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但是在姥爷去世后,母亲与身为侗族的父亲的结合,渐渐的在刻意的抹去自己身上的民族特质,直到最后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在母亲对阿舍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母亲让阿舍自己选择自己的文化,母亲身为一个维吾尔族精通维吾尔语,但却不强求教阿舍去学,全凭自己的诉求,阿舍考上了大学去了银川,在那里的大学里她找到很多自己的“同类”,也在那里找到了所爱的人,一个回族男人,这样的她又步入了民族的河流中,不断的开始强调自身的民族属性。她不像母亲,已经做出了文化和民族的选择,而阿舍还在不断的在文化和民族的认同中不断的进行撕扯和辨认,以此来知道自己最终属于哪里。

三、帕蒂古丽的生活经历

而身处在新疆沙湾的帕蒂古丽,则和阿舍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却最终在其作品中也可以发现其文化选择和身份认同的之处。帕蒂古丽,她的母亲是回族,他的父亲是维吾尔族,从小就在一个各个民族混居的小村庄诞生,这个小村中叫大梁坡村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村庄,她的身份从小就是特殊的,注定了她在不同的文化选择中,掌握着不同的语言,这种种的语言的变换与掌握,正是她想要融入不同的民族中,不由自主的文化的选择,但是无论帕蒂古丽怎样消除自身的特异性,她都是无法抹去自己不同的身份,她在不同的身份之间想学犹豫,选择,不停的站队,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融入一个大集体,而不是活在别人惊异的、好奇的、不解的、排斥的眼光中。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融合,本来就是一个很难以完美的融合之处。

四、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关系

文化认同与“自我”的建立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就是在不断模仿中被传承的。帕蒂古丽对这一点也深有领悟,帕蒂古丽说到:“一个民族生存的依据,或许就是基于对先人生活的模仿,这种模仿延续着一种民族记忆,就是这种持久的记忆支撑了他们的传统信念。他们模仿着自己,不能换掉模仿的对象,那样将意味着自我的磨灭。”在阿舍和帕蒂古丽的种种相似的经历,两个人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她们的创作与自己所处的空间与自己所经历的各类的文化记忆息息相关,在两位女作家的笔下,家乡永远是她们创作的灵感和归属地,但是因为给与她的伤痛或者其他的各种太多特殊的感受,她们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最终都不选择回归故乡,这背后种种的原因,也只有在她们的书中可以体现。民族身份的焦虑正是因为信息的发达,不同民族交流更加的密切,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不断的碰撞的时候,肯定会有所冲突,所以需要在不同中找到相同的地方。

注释:

[1]阿舍.我不知道我是谁[ J].十月.北京: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猜你喜欢

帕蒂维吾尔族姥爷
atty Potential1 有潜力的帕蒂
维吾尔族手艺人
姥爷牌饺子
姥爷爱泡澡
我的超人姥爷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
在美国保护野鸭反遭指控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寻找上帝的小女孩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