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东巴文化艺术

2018-04-01李永霞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丝路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木牌卷轴东巴

李永霞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一、东巴经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指纳西古代传统文化,因保存东巴教而得名,是过去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东巴教祭祀称为“本朴”,民间称其为东巴,东巴被称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和发展者。东巴具有丰富的知识,能识东巴文,唱诵东巴经,画东巴画,跳东巴舞。其角色是纳西民间知识分子。东巴经则是东巴教的主要经书。

东巴经是东巴举行仪式时唱诵的经典,最初由口口相传延续,后来用文字记录。东巴经附属于东巴仪式,东巴经主要是以神话故事为主体,故事与具体的仪式相配合,仪式的使用目的不同,神话有不同的讲述方式。东巴经内容浩博宏富,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生产知识、武器服饰等,堪称纳西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但东巴纸并不是最早的书写载体,木牌画是纳西族最早的文字载体。据不完全统计,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共约有三千多个单字,纳西民间和东巴教中称之为“斯究鲁究”一般解释为“木石上的痕迹”或“刻在木石上的符号”。白庚胜称之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这种文字与传统的甲骨象形文字有所区别,纳西象形文字类似于连环画的图画文字,绝大多数的东巴经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是一个字表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来源于象形表成分(很少一部分用于东巴经)。东巴经是用象形化结构写大意,因此只有东巴才能识读经文。也因此没有像世界各地出现的象形文字那样被历史所掩盖而成为“死文字”因而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始于何时,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有说殷商之前,还有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不一而论。而东巴象形文字发现最早出现在岩画上。大多发现于虎跳峡下段至无量河下游沿金沙江西岸一代,其中“渣日岩画”内容多为动物,是纳西远古先民直接绘制于金沙江边半山腰和山顶上的青石崖壁上,被认为是纳西东巴文的前身。

二、东巴绘画与雕塑

东巴绘画是东巴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种依傍于东巴教的各类活动的绘画种类统称为东巴绘画。在东巴进行仪式期间,需要绘制各种神像、动物、植物和妖魔鬼怪的图像用以祭祀。每一种仪式都称得上是东巴书法绘画艺术大展。东巴绘画根据其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竹笔画、木牌画、纸牌和卷轴画。其中木牌画作为纳西东巴最早的艺术载体,在原始艺术的领域有着较高的艺术性。木牌画纳西语叫“课标”。其整体身长六十厘米,厚约一厘米,宽约十厘米分尖头和平头两种形式。尖头型一般绘制神灵和被认为是善的大自然精灵,插于上方神坛前。平头型一般绘制各类妖魔鬼怪形象,用于下方鬼寨。木牌画多用红、黄、蓝等色彩,平顶木牌一般不着色。木牌画的内容多以东巴经文的记载为基础。在作画时线条刚健流利,一次成型。这种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保留了纳西文字起源的遗迹。所绘神人皆形貌古怪,神态表情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自然流畅有古拙之美。竹笔画是指用书写东巴经所用的竹笔所绘制的图画,包括经书封面装帧,经书扉页画,题图,插图等各种图画符号和画稿。用竹笔写成的东巴经本身由图画和象形文字混合而成,典型地反映了“书画同源”。一卷卷经书可以说是一册册书画。东巴经封面多绘制八宝图案,如发轮、如意等再绘以花草几何纹样。竹笔画也分白描和着色。色彩画多明丽和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竹笔画笔力劲健,线条简练,一气呵成,反映东巴教浓郁的人间气息。纸牌画是将各类神像绘制在特制的硬纸上,多用于东巴仪式上的画作。分为占卜纸牌画,大自然主宰“署”之画及东巴的五幅冠等。纸牌画大都着色,虽风格迥异,但都布局严密,线条刚健,形象古拙传神。东巴举行仪式时大都用于挂在临时设置的神坛上,卷轴画是指画于布质卷轴上的各种神像画,所用色彩都是矿物颜色,画面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卷轴有长卷和多幅、独幅等几种,神像轴画受“唐卡”影响,一般神像坐于莲花,头部有圆形光环,画面多富丽。卷轴画的代表作是《神路图》长15至20米,绘鬼神人三界,形象近四百个,用于丧礼和超度亡灵。东巴在仪式上按图唱诵,将亡灵从地狱引向神地或人间,神路图融汇了早期东巴传统粗犷画风与后期发展的精细风格,显示出一种单纯明快的原始美。

东巴雕塑有面塑、泥塑、木雕,后期在塔城墓地发现有石雕。泥塑和木雕是由面塑发展而来的。面塑在东巴教中称为“多玛”,用于各东巴仪式中的祭品。面偶类型有各类神灵、鬼怪、法器等,随用随捏。后为使用方便,用泥塑代替以便多次使用,随着泥塑的出现木偶也逐渐产生。其共同特征是注重刻画头部和面部,身体四肢不精细刻画,且人偶多为坐状。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和神人同体的偶像,从局部来看十分简单,而从整体来看的话形态十分生动,自然浑朴。从这些神灵的形态可以明显看出东巴浓郁的尘世味和民俗味。

三、东巴舞谱及东巴音乐

东巴舞是纳西族传统的古典音乐,东巴舞在民间至少存在60种以上。东巴经中的《蹉模》是专门记述舞蹈的经书,它用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东巴举行仪式时所跳各种纳西族古代舞蹈,以及东巴舞的姿势、图形、舞蹈形式和使用的道具服饰等,是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至今仅见的舞蹈专著,也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最早的舞谱。《蹉模》是包含舞蹈、音乐、美术、宗教、文学等内容的综合性典籍,分别记述了纳西乐舞的类别和跳法,以象形文字对舞姿步伐、场位、路线、造型、技巧、乐器做了规律化描述,是初学东巴舞者教程,东巴舞是东巴在各宗教仪式上跳的舞蹈,反映远古先民对动物、神灵崇拜的宗教观念。东巴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模仿动物跳和拟神跳,还有战争跳和器物舞等。如表现东巴教始祖丁巴神罗诞生的“什罗蹉”,有模仿动物的牦牛舞、狮子舞和青蛙舞等。舞蹈庄严肃穆,动作刚劲有力,舞蹈者(东巴)手拿法器,踩着鼓点,专注起舞,带有韧性给人以一种粗狂美。除东巴舞谱中记载的舞蹈外,东巴经中还记载了一些原始古老的舞蹈,如一本经书《热美蹉的来历》“热美蹉”也叫“窝热热”最早属于丧葬性歌舞,是人死后以一种跳的形式超度死者,给活着的人求平安。其不用乐器伴奏,是集吟诵、歌唱和舞蹈为一体的歌舞,体现了纳西先民游牧生活,至今仍保留着类似于男子追逐野兽时发出的近似号子一类的旋律。舞蹈者围绕着篝火,伴随古老吟唱腔调,随着窝热热唱声,铿锵有力塌踏地起舞。东巴舞保留着氏族群体舞的特征,在很多方面都是保持歌、舞、诗三位一体的舞蹈形态,呈现歌舞诗剧四位一体的舞蹈形式。不少歌舞中东巴边唱边跳并吟诵韵文体东巴经文。东巴舞是一部活的舞蹈发展史,为研究宗教形态舞蹈提供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宗教信仰,但以数万卷轴古老图画象形文经典作为原始宗教载体的民族只有纳西一族。在纳西民族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多与宗教文化和心理连接。整个文化在其宗教中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宗教哲学内涵。因此,东巴教可称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猜你喜欢

木牌卷轴东巴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大型祭风仪式,木牌画稿》
掌控板动态卷轴
古老厚重的甘肃非遗卷轴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宾馆在哪里
卷轴:骆驼
探寻东巴源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
木牌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