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育1号小叶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8-04-01郑向丽王俊宏林永辉黄毅斌徐国忠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满江红小叶福建省

郑向丽,王俊宏,林永辉,黄毅斌,徐国忠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0013)

满江红俗称红萍或绿萍,属槐叶萍目满江红科满江红属,为远古时代繁衍而来的水生蕨类植物,与鱼腥藻形成了世代相传、同步发育的共生关系,是水生生态环境中的“1+1>2”的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作为水生绿肥、饲料或饵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满江红是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植物,在稻—萍、稻—萍—鱼、稻—萍—鸭等生态农业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红萍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一直处于领先水平[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农业强调物质、能量再生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治理、美丽农村以及农业部提出农药、化肥双减,对有机肥的应用有巨大的需求和推动作用,红萍作为南方水田主要绿肥,其栽培和利用必将迎来新机遇。本文主要介绍闽育1号小叶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1.1 选育目标

选育产量高、耐热耐寒、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的红萍新品种,利用我国广阔的水面资源,为畜牧养殖业提供充足、质优价廉的水生饲料。

1.2 亲本来源

母本小叶萍(AzollamicrophyllaKaulfus)1984年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父本细绿萍(AzollafiliculoidesLamarck)1979年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原种保存在国家红萍资源中心。

1.3 选育过程

1986年以小叶萍(抗热性强,结孢性能稳定,结孢率高,雌孢子果多,但抗寒性较差)为母本,细绿萍(抗寒性强,丰产性好,固氮能力强,具湿生习性,结孢率高,营养丰富,耐盐性强,但抗热性差)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种。试验结果:出苗率低,约为4%,但成苗率高,达100%。对成苗进行扩繁,以同Ⅰ酶谱分析法进行杂交苗鉴定,小叶萍具有2条基本带,细绿萍具有2条基本带,杂交苗酯酶同工酶带具有5条带,呈父母本互补形式,兼具了父母双亲的主要带。而后应用电导率测定法鉴定抗热与抗寒力,从中筛选出4个既耐热又耐寒的新品系,取名为榕萍1~4号,育成后一直以茎尖保存、温室保存、网室保存于国家红萍资源圃内。2001-2003年进行品比试验,2010-2015年进行区域和生产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红萍新品种闽育1号小叶萍,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生长特征特性

2.1 特征

闽育1号小叶萍为满江红科满江红属蕨类水生植物,植株多边形,平面浮生或斜立浮生于水面,萍体大小为10 mm×20 mm,背叶长椭圆形,背叶表面突起细短,腹叶白或绿。

2.2 特性

2.2.1抗寒性强 0℃以上均可生存, 5℃开始生长。

2.2.2抗热性强 40℃以下均可生存,35℃以下可以正常生长。

2.2.3耐盐性强 可在0.6%的盐度下生长。

2.2.4生产速度快,产萍量大 适宜生长温度10~30℃,繁殖快,产量高,在福州地区一年可生长260 d左右,年产鲜萍700 t·hm-2以上,是对照覆瓦状萍(覆瓦状满江红)的1.5~3.0倍。在萍体密集群居条件下,表现出比单生和散生更强的繁殖速度。

2.2.5繁殖 以侧枝断裂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3 品种干物质营养成分

闽育1号小叶萍干物质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26.3%、粗脂肪16.0%、粗纤维11.2%、粗灰分13.6%、酸性洗涤纤维36.9%、中性洗涤纤维50.3%。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

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排涝方便的水田及水池中。放萍之前,务必清理干净田间或水池中杂草、青萍、藻、螺等。

4.2 整地

放养红萍的水田四周田埂必须加固加高,避免漏水,田埂高20~30 cm,养萍田水层保持3~5 cm为宜;水池放养池深50~100 cm。

4.3 放养

红萍对温度敏感,放养适宜温度为18~28℃。5℃以下和40℃以上基本停止生长,甚至死亡,10℃以下和35℃以上生长缓慢。放萍量3 000~5 250 kg·hm-2。

4.4 田间管理

4.4.1合理施肥 红萍转绿以前施少量氮肥,可促进繁殖;待转绿后,以施磷肥为主,适当配施钾肥。分萍或放萍后的第2 d及时补施1次,以后每隔5~7 d施1次。每次用过磷酸钙22.5~32.5 kg·hm-2或钙镁磷肥75 ~112.5 kg·hm-2拌细泥粉225~300 kg·hm-2趁早晨露水未干时撒施在水面,用竹扫帚轻轻拍打叶面,让肥料沉到水下,以免烧萍。

4.4.2病虫害防治 红萍病虫害每年4月后渐多,6月至8月为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应以防为主,一般在冬前(11月)和初春(3月)治虫效果最好,可起到清除越冬虫源的作用。使用广谱性农药防治病虫害,如苏云金杆菌制剂或低毒的除虫菊酯类药物,夏天喷药宜傍晚进行,冬末春初宜中午喷药。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灭虫灯、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

4.5 收获

红萍生长速度快,2~5 d可翻倍,因此1周左右可收红萍1次。在水田中养殖的红萍可直接作绿肥压青入田,也可将收获的红萍作为猪、鸡、鱼、鸭等畜鱼禽饲(饵)料。

参考文献:

[1]刘中柱,郑伟文.中国满江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8.

[2]魏文雄,金桂英,章宁.红萍有性杂交研究初报[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86,1(1):73-79.

[3]万合锋,龙朝波,兰晨,等.满江红资源化利用及对环境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5,30(11):1120-1126.

[4]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从“Azolla Event”论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5):5-9.

[5]陈坚.满江红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及其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4):467-472.

[6]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等.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5(6):44-45.

[7]徐国忠,郑向丽.满江红孢子果几种贮藏方法比较[J].福建农业科技,2002(1):18.

猜你喜欢

满江红小叶福建省
满江红·贺新年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满江红·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