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研读教材,让语文学习 “活”起来
2018-04-01陈燕
陈 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部编教材编写的依据,部编版教材提出 “双主线” (内容主题、语文素养)的编写意图,老师从教材编写的思路、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能体会到编者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宗旨。
在部编教材使用的两年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实现了与教材的经典美文、丰富语料、有趣的学习策略以及精美插图的相遇,然而,也存在学生知识与能力脱节等问题。下面,将以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多角度研读教材,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 “活”起来。
一、多角度研读文本,优化阅读的效果
1.挖掘文本的生活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本单元选入的三篇课文,都十分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借助生活阅历,解读文本之中蕴含的生活常识,是指导低年段学生阅读的策略之一。如:教授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鸡、小鸭、小狗等动物入手,通过讲解与观察,使学生了解它们蹄爪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性。语文课上,老师引领孩子通过阅读一篇篇经典的美文,与可爱的动物进行 “接触”,阅读没有了陌生感,文本的生活特性拉近了书籍与孩子的距离,成了阅读和生活的桥梁,为孩子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
2.挖掘文本的趣味性,激活学生个性阅读
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经典篇目,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有趣的内容。如: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其趣味性首先表现在韵文的形式,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其次是内容,课文讲述了四种动物蹄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学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大声朗读。另一篇课文 《小蜗牛》,描绘了小蜗牛的慢,从春天爬到夏天的举动很能引发儿童的共鸣,学生也愿意反复阅读。
3.挖掘语言的典范性,提高学生表达力
低年段学生通过说话、写话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然而,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词汇量有限,注意力难于集中,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引导其规范正确表达。因此,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语料,尝试拓展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语言生动活泼,句型整齐统一,内容简单明了,适合作为学生仿说的素材;《乌鸦喝水》一文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清晰,用三个自然段把 “乌鸦想喝水(起因)——想办法(经过)——喝上水 (结果)”表达得非常清晰,帮助学生建立段落的意识,增强学生表达的条理性。
二、多角度研读文本,丰富阅读的策略
叶圣陶说: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个方面是必须联成一贯。”部编版教材也强调学语文和用语文要同时进行。低年段的学生正处在积累基本词句的最佳时期,把课文“隐性”的语文知识凸显出来,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积累,是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1.随文归类积累词句
第八单元课文按照 “观察”主题选材,每篇课文包含的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不妨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分类积累相关词汇。如:动物名称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四季名称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对应的景物 “春天小树发芽;夏天小树长满叶子;秋天与黄叶、蘑菇;冬天与下雪”……这些词句的分类积累是既是之前所学知识的延续,也是本单元语文园地八的前置学习。
2.随文认识基本句式
本单元课文内容由一些简洁的基本句型组成,这些句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语法知识,在低年段应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实践、积累,总有一天学生会厚积薄发、学会运用和迁移。
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基本句型是 “谁画什么”。老师应当先帮助学生认识、熟悉该句型,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充分想象,并展开句型仿写练习,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3.随文积累生活知识。
阅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语文课堂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阅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陈先云提出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某些生活知识的浸润,也会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塑造。
从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可以知道冬天下雪的知识;了解到冬天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动物不用冬眠;不同动物蹄爪的形状各有不同。课文 《小蜗牛》给我们展示了森林里一年四季的不同美景以及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对这些内容的探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阅读,更是成为观察生活、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三、多角度实践文本,延伸阅读的兴趣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关于阅读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在小学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培养学生广泛而持久的阅读兴趣,要源于课堂,最终走出课堂。课堂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我们不妨借助教材的特性,为学生开拓一片培养阅读兴趣的土壤。
1.多种方式引导阅读,拓展想象空间
本单元的文本是一个个关于动物的小故事,读起来通俗易懂。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时,是一个独立的思考个体。老师在讲解文本时,不妨把解读文本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尝试用批注式、比较式、主题式、群文阅读等方式去解读文本。如:学习课文 《小蜗牛》时,结合文段和插图,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蜗牛去小树林的路上和回家的路上,看到路两旁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实质上是让学生思考小树林的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由阅读引发的与内容相关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积累和生活观察,把想法作为简单批注表达出来。这种文本解读方式更贴近学情,拓展了学生想象空间,延伸了阅读兴趣。
2.实践式阅读文本,助推思维发展
本单元课文故事性较强,低年段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也喜欢给故事中的小动物配音。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语言素材,和不同想法的同伴一起探究,勇于尝试,大胆表达。学生从教材中找到适合自己想法的句式,打破表达的局限,灵活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逐渐养成敢于表达、清晰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阅读兴趣也不断延伸。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另一方面不断规范表达形式,初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相应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部编版教材的丰富语料承载了这个任务。老师需要多角度研读文本,根据学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语文学习真正 “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