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元素在现代舞中的体现
——以舞蹈《行草》为例

2018-04-01高琪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林怀民行草现代舞

高琪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现代舞概述

(一)西方现代舞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了一种全新的舞种——现代舞,它起源于德国却兴盛于美国,这是一场舞蹈艺术的变革。西方舞蹈史学家根据不同时期现代舞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自由舞时期、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

1.自由舞时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西方现代舞发展的初始时期,它试图解放人的身体与心灵,对其进行实践的是美国的两位女性舞蹈家:洛伊·富勒、伊莎多拉·邓肯。

洛伊·富勒是第一个将现代舞搬上舞台的舞蹈家,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索之中,富勒建立了“整体剧场”的概念,既独立而又与其他艺术紧密相连所架构起来的舞蹈艺术。她的代表作有《蛇之舞》、《裙子》等。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一直被现代舞蹈家奉为精神领袖,她渴望建立民主自由的美国舞蹈,将生活与艺术一体化。她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她的作品中不乏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的表现。其代表作有《恋怆奏鸣曲》、《蓝色多瑙河》等。

2.早期现代舞

早期现代舞是继自由舞之后现代舞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时间在1915年至1932年之间。这个时期承接了自由舞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道夫·冯·拉班、美国的露丝·圣丹妮丝及泰德·肖恩。

3.古典现代舞

这是一个现代舞史上承上启下的辉煌时期,时间大约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舞的面貌开始变得粗粝和冷漠。这个时期,现代舞的代表人物是玛莎·格莱姆,她认为舞蹈是一种艺术、一种经验、是生命状态的演出。她提出舞蹈要以呼吸为原动力,创造了“收缩—放松”这一技术原理,成为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现代舞体系。其代表作有《悲歌》、《光明三部曲》。

4.后现代舞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了一种从观念、技术和创作方法上都力图与古典现代舞背道而驰的舞蹈风格,从而印证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社会规律,使这一时期的现代舞受到了各个阶层文化的影响,具有了反艺术、反舞蹈等倾向。

5.后后现代舞

后后现代舞也称“反后现代舞”,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产物,更加喜欢通俗而不庸俗,流行却很严肃的态度。主要代表舞团有:ISO和美国摩西创办的皮罗布鲁斯。

(二)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由吴晓邦、戴爱莲等人开始引进创编现代舞。不过由于战争与社会动荡不安,现代舞在中国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陷入了飘摇与迷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思想上的开放,现代舞在中国也得到了发展。不可否认,现代舞的出现,给世界舞坛注入了新的能量。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许多现代舞的先驱者:如林怀民、游好彦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西方的现代舞艺术与伟大文明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将会被更多的观众接受与认可。现如今,现代舞蹈家常常将“走向本土”与“国际接轨”挂在嘴边。因此,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我们更应该尊重东方文化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小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依靠着民族文化、哲学和美学,才能使现代舞具有广度和深度。

二、舞蹈《行草》中的传统元素

舞蹈《行草》则是由林怀民创编,云门演出的作品。“云门”之名来自于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这一名字也显示了他们的创作特征:追溯中国远古文化,同时又包罗万象,将西方现代舞的技巧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融合创作。当林怀民谈起《行草》的创作想法时,他表示:他的灵感来自中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的草书,这是现代舞用肢体与中国传统元素“行草”在进行交流。中国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一种特有的视觉艺术,以中华文化为内涵,以汉字为基础。而舞蹈是肢体的艺术,能够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行草》这一作品,把舞蹈与书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通过舞蹈,来感受中国书法独特而又高雅的美。

(一)对“气韵”的吸纳

气韵是舞蹈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深刻的反映出舞者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在《行草》这一作品中,舞蹈演员的每个出手、动作的起落、身体的移动,每个动作与书法的联系,无不体现着作品的“气韵”。整个作品中中国传统元素的加入不是用来点缀的,而是将其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始终。西方现代舞是舞蹈动作的基本原型,而太极、武术、古典舞等中国元素的融入,使该作品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充满了中国古典的气息。在舞蹈作品中,舞蹈动作的韵律、节奏、力量、动势都是内在气韵的体现,好比中国古典舞中的含、腆、提、移都是跟随着气息的轮转而运动。作品《行草》中运动着的头、手、足等姿态轨迹就如同书法中绵延不绝的笔画。

(二)对“意境”的营造

行草这部作品,运用太极、书法等表现手法,创造了非凡的意境。舞剧的开始,没有音乐,舞者穿着一身黑色的服装,仿佛是名家毛笔下的墨迹,方形灯光打下来,舞者像是在字格中用身体书写,优雅而又狂放,内敛而又曼妙,使人沉心静气,又随舞者动作而心潮澎湃。“缠丝”动作的反复运用,加之舞者行云流水的舞蹈轨迹,使观众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使得书法中笔断意连的奇妙情态得以再现,同时也使舞蹈与书法紧密的结合。

舞蹈《行草》看似是在表现书法的临摹,又好像在表现书法家书写时的笔走龙蛇。看似平铺直叙,却又峰回路转,看似风平浪静,却又暗藏波澜,书法与舞蹈融合的如此精妙,这样的意境,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用纯粹的身体演绎和思考,对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传达。

(三)对“中国式符号”的运用

云门舞集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将东西方美学艺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什么叫现代舞?打破古板程序,自由的表达舞者内心,是现代舞的独一无二之处。置身其中,表演者可以将最佳状态进行酣畅淋漓的展现。林怀民表示,自己不只是对舞蹈有意,同时对东西方各国文化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林怀民的作品中,中国的符号运用越来越多。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壁画、水袖、面具、长袍等。《行草》中,舞台视觉符号中运用了书法、名家字迹、宣纸、墨等中国元素,舞者将肢体语言与这些中国式符号融为一体。

林怀民的舞蹈美学意识已不仅仅局限于东方或者西方,而是将东西方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不论是从内在思维意识,还是外在的表达方式与艺术特色,在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趋向于本土文化,打破了人们心目中所认为的现代舞是西方的这一认识。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西方的立体思维,又具有东方深奥的哲学价值,能够更好的深入观众内心。《行草》这部作品很好的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整。

猜你喜欢

林怀民行草现代舞
陈海良《古人诗》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书法作品
云门掌门人林怀民最后的谢幕
踏莎行草忆饶公
林怀民:一不小心走遍了世界
林怀民说《稻禾》:乡愁通世界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JUST DANCE
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