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女性形象建构污名化发展初探
2018-04-01熊玮琪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401331
熊玮琪(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基础之上的,允许人们创作、分享、评价和相互沟通的工具和平台。与大众媒体相比,社交媒体用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权利,能自行结成某种阅听社群,并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
部分社交媒体账号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向受众传递部分脱离女性形象本身的扭曲价值观,对受众进行洗脑式思想熏陶。受到畸形思想侵蚀和引导下的受众,也逐渐沦为“单向度的人“,对文化和信息只有单向度的接受而缺乏自我辨识和批判的基本能力。从社会角度来看,女性社会地位在社会进步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受到了更大范围的重视,但受众乃至整个社会都缺乏对于女性主义集中而规范的认知。其次从文化背景来看:相比于教科书式的条条框框的历史追溯和观点罗列,当前网生受众习惯于接受社交媒体上心灵鸡汤式的观点和故事,自我代入感的阅读体验使得当前社交媒体上泛滥的毒鸡汤能够受到受众群体一致的认同和推崇。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地球的一隅,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报道和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在中国的社会话语体系中,父权社会的思维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地位的提升与女性思维方式的正向发展仍未突破固有瓶颈。社交媒体的传播框架,仍旧是以女性群体弱势的视角来进行议程设置,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研究围绕社会化媒体传播这一学科内研究热点,结合女权主义的相关社会学、政治学概念,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微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分析,能够对社交媒体的概念做出更加明确的定义,对社交媒体关于女性形象的传播态势、传播瓶颈做出一定的预判,同时,当前新闻传播学领域对于女性形象建构在社交媒体场域的传播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空白,本文基于此问题作出相关研究,希望可以为学科领域的研究做出一些创新和尝试。
女性作为社会上一个重要的群体,其社会地位、思想独立性、自我价值定位和判断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麦奎尔认为: “从破坏社会控制支配体系的能力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共传播媒介都具有激进的潜在力量。它们能够提供获得针对现有秩序的新的思想和观念的途径。”
而社交媒体对于女性思想的影响也伴随着社交媒体传播力的增强而加深。本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将对目前社交媒体对于女性形象建构以及思想传播的形态作出具体的分析,也为肃清社会化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污名化起到引导作用,为女性形象在社交平台的正向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帮助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媒体场域下,社交媒体对于女性形象建构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女性形象成为社交媒体传播模式中的一种商品。在互联网时代狂欢的传播体制下,社交媒体平台垄断了绝大多数的价值观传播权。消费社会中,社交媒体掌握着极大的流量,创造出满足受众意识形态需求的文化产品,成为了绝大多数社交媒体所追求的商业目标。意识形态的架构增加了许多商业化的成分,女性形象被包装成为能够赚取用户流量的商品。中国传统文化 中男性意识、男性思维模式等同于全社会的意识及思维模式 。
二是对女性形象进行分类话标签化污名建构。随着社交网络的崛起和繁盛,“剩女”“单身狗”“女神”“女汉子”成为众多报道文本中的常客,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感染下,在社会中女性形象被标签化,女性被简单而错误的定义和污名。“单身大龄女青年”与问题女性挂钩,“女博士“与嫁不出去挂钩,女性形象在社交媒体场域中不仅没有得到解放和重建,反而被社会在更大程度所污名,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社交平台是始作俑者。
三是传递女性人格的建构需要依托于男性的歪曲价值观。在新媒体场域中,社交媒体掌控着主流话语权,表面来看女性可以自由通过社交平台表达和发声,能够自主对于女性形象和思想意识建构进行议程设置,但是当下社交媒体中的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公知,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却进行与女性思想、人格独立相背离的价值观传播,价值观导向多偏向将女性形象物质化、渲染女性外在形象的价值,“买包”“口红”“宝马车”等词频频出现,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公众号常常以“他是爱你还是想睡你”“珍爱在恋爱中孩子气的女生”“男人最爱的女性只有这一种”为标题吸引眼球,表面来看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进行情感分析,但实则是站在男性意识的角度,女性形象再次被男权所定义和架构,女性的成长和独立需要依托男性的欣赏和肯定,这不是女性形象的重构,而是对女性形象建构更深的诟病。
综上,女性形象的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重新定义和解放,需要社交媒体平台在传播体制和模式上的配合,不仅需要整个社会层面对于女性认知结构的重塑,也需要社交媒体建构更加自由而不带偏见的舆论场,女性也应该保持自身独立的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价值观的提升,而每个社会人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理性公正的看待女性形象在传统价值观中的成长和走向。唯此,女性形象建构才能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