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 (八)
2018-04-01古北
古 北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看世界”成为更加值得琢磨的话题。世界作为被观物,正颠覆性地发生质态的改变。首先,最常被觉知到的是密度的改变,从低密度、低速率到高密度、高速率的信息含量的转变。由于信息之庞大、迅猛和无限发散,世界其实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那般变得更加团结而紧凑,但信息之密集感明显使人们的心灵疲于应付。接着是体态的改变,即从整体到碎片的转变。世界一旦以信息呈现,将先行地被染上信息的碎片特征。第三,人们对世界的接触从直接变为间接,不仅如此,世界正在 “转发”中更加沦为二手物品。由于人们在信息转发中尚存自主之意识,故往往感觉正在切身参与世界的评论与塑形,但这根本改变不了世界被信息所包装的事实,随手转发的轻易正置换亲身操劳的艰辛,事物无须再上手,因此生存变成浅薄的唏嘘,而非深刻的缄默。“道听途说”取代 “如是我闻”,世界在传递中被不断削夺,真正富有可能性的原创力量进一步受到挤压。第四是从“冷态”向“热态”转化,即是从冷峻呈现转变为亢热哺喂。世界被打包成一个热销的包裹,以随时的谄笑诱惑打开,行文勾引成风,以飨人性窥探之瘾,真实的世界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陈旧而乏趣。
如果世界是因为人们视界通道的嬗变而 “毫不犹豫”地发生上述的变化,更大的变化是, “看世界”成为人们的 “休息态”,而“积极态”,其中的迥异恐怕不只是主动与被动之别了。当人们从世界的寄居中抽身, “移居”至世界的替代物:一个由信息堆砌而成,将信息生成等同于生命形式的空间,“日常在世” (海德格尔言)何为便成为拥有双重复杂性的命题。虽然手机生活不是完全割裂于现实,但是毫无疑问,人生最迫切的那些问题被迫退后了,人类生命 “寄”之成色更加着深,意义筹划的大手笔竟低屈于信息拼凑的小手艺。生存被信息无情遮蔽还表现在,一切有关生存之展现显得更加浮光掠影,由于存放功能的永久性承诺,人们不再为昙花一现之类的生命奇迹感到战栗般的惊喜,更由于新讯息的层出不穷,回味逐渐成为不可能再现的奢侈经验,总之,品之复杂意味正被看之简单快感悄悄消解。
虽然这种看世界的崭新形式总是以自由选择、自由提取和声电光色的绚丽奋力标榜自身以谢绝那些先天之不足,但警惕者多少感觉到刷屏已成为被操控被抽离了生命性的枯僵形式。不过,尽管如此,人们始终认定其来源是可靠的实在,于是继续义无反顾地用时间疯狂投票,而没有意识到形式一旦取实存而代,将对之构成无情的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