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语文
——记丁老师的语文课
2018-04-01刘行健广东实验中学2017届初中毕业生
刘行健 (广东实验中学2017届初中毕业生)
“丁之境”三个清隽而有力的白粉笔字,稳稳地落在黑板上。
“这是我的名字。”丁老师眼睛微眯,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啊?小学六年,从来没有老师问过这样的问题。
“‘丁’当然是我的姓啦,”丁老师道, “‘境’怎么理解呢?境界,嗯,那 ‘之境’又是什么意思呢?”
丁老师看着迷惑的我们,笑着解释了他名字的意思。
这便是懵懂无知的我,第一次上丁老师语文课的记忆。
我发觉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丁老师的语文课,正如看见一株成熟的蒲公英,或是一片热烈的红枫,春华有着秋实的成熟,秋实有着春华的朝气,两者风格是那么迥然不同,在此时却又让人感觉浑然一体,不能名其一处也。
他的课严肃,却又温情。
初听丁老师的语文课,你可能会觉得他不苟言笑。但不一会儿,隐藏着的一丝丝笑意就会不经意间浮现在他的严肃面容之上。他也是和善的。有时提问时,台下鸦雀无声。 “是不是都怕答错呀?”他便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不知道为什么,一只只手都仿佛不再那么害怕了,纷纷举起。
他的课深刻,却又很用情。
我们许多人都喜欢他用温润的男中音给我们朗读课文。有时,他也会给我们读他自己写的文章。一棵高大的榆树,或是村野边烂漫的杏花,常引起他深刻的思考。但在字里行间,总有那么一种独特的情和视角,有时是生活态度,有时是淡淡的故乡情思,我也弄不清那是什么。情怀?我说不准。
直到一次,新来老师代课。心思细腻的同桌戳了戳我,悄悄凑近我说: “觉得少了丁老师上课的美感,你不觉得吗?”我细想,才略微懂些。
丁老师就用他这份视角和心态给我们上着一节节课。对写作一窍不通的我,曾因写作太慢被他批评过 “优柔寡断”,于是第二次写作课,我绞尽脑汁地想把之前看过的范文套上去,却是做无用功。丁老师看着抓耳挠腮的我,拍了拍我: “跟我来一下。”
“我……没什么可写的。”我垂着头,准备遭到一阵训斥,却看见丁老师的微笑: “什么不能写啊?上学路上不能写吗?校园不能写吗?大街小巷不能写吗?什么都可以写啊。你不要总是想着去写一些高大上的事情,老老实实地把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写好了,也很完美啊。”
这一课,上得我印象尤为深刻。从此,我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寻找让我感动的地方构筑题材。甚至,在校园中,我也不再是只在台上喊口号的那一个,我开始主动捡拾垃圾,负责地做好值日,认真对待我的生活小事。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我已将近毕业,上了不知道多少节丁老师的语文课,看到了不知道多少篇好文章,读懂了不知道多少篇文言文,记住了不知道多少条应试技巧,也自然知道了 “之”是 “去,往,到”的意思,但我慢慢地发觉了丁老师的语文课,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语文。
在他的语文课上,他用严肃下的温情鼓励我们勇敢追求真理,他用文字间的情思带给我们自然的美感,他用谆谆教诲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要去到更高的境界,这也许就是丁老师的语文课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