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的农村回族文化符号传播
——以威宁农村回族为例

2018-04-01马相龙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威宁回族符号

□ 马相龙

一、引言

融媒体是互联网语境下的一种媒体融合新方式,主要是多种媒体在传播特性上融合形成的新媒体形态,融媒体在传播技术与功能上具备图文视听的共通性,达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共通互融。①笔者认为,融媒体传播有着单一媒体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同样,融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

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中指出,“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②;约翰·费斯克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中指出罗伯特·帕克是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媒体关系开展研究的人③;蔡骐、常燕荣在《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中提出民族志传播学推动民族文化发展④;闵凯的《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指出媒体传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博弈问题⑤;马晓梅的《新媒体对伊斯兰丈化传播的作用与冶示》指出新媒体进一步促进民族符号文化传播⑥;王杨的《宁夏回族服饰设计研究》中,回族服饰传播就是民族符号的体现⑦;禹虹《远行的“油香根”》认为,“油香”作为回族固有的民族特色,它代表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符号⑧。

二、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多山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威宁,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主要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农村回族人口占省回族人口第一,这就造就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主要体现在民族建筑、服饰、饮食、文字、仪式等方面。威宁农村回族民族建筑符号主要体现在世居建筑清真寺上;服饰符号主要体现在男性白帽、女性头巾上;饮食符号主要体现在“清真”饮食上;文字符号主要体现在阿拉伯文上;仪式符号主要体现在婚丧等不同方面。威宁回族文化符号呈现“本土化”特点,发展过程不断演变,民族文化符号正逐渐成为民族文化象征,也在不断地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度。

三、融媒体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以威宁农村回族为例

融媒体传播有互动性强、传播快、范围广等特点,农村回族文化符号借助融媒体传播,可以实现形式多样、传播效率高、传播效果佳等成效⑨。

笔者认为,随着民族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融媒体的到来助推农村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从传播学角度看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传播演变,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借助媒介合力的结果。对此,可从人文艺术的视角解读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的建筑特征;可从视觉色彩解读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的服饰特征;可从品尝美食角度解读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的饮食;可从媒介记载方式解读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的象形文字;可从空间结构解读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的仪式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传播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推动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符号传播的是认知—理解—传播—传承的一个持续过程,多元传播探究融媒体整合之下的“新时代民族文化符号传承”的现实意义,挖掘更多农村回族文化“落叶归根”情感点,寻找农村回族文化归属感。

融媒体推动农村回族文化的多元传播,建构与理解农村回族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的传播差异和时间维度,找准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符号的社会价值,倡导融媒体时代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四、融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现实价值探讨

(一)融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符号的延伸

1.文化声音:传承

麦克卢汉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人与媒介在当下的互联网中已是媒化集合体。同时,笔者认为,融媒体也是民族文化符号的延伸,为什么这样说?融媒体突破传统媒体发展瓶颈,使文化在传播的速度上、形式上、时空上焕然一新,在发展方式上,使得民族文化本身的声音出现,那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然而,融媒体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技术保证与传播支持。

2.民族声音:保护

文化代表一个民族在知识、信仰、认知结构等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民族与文化的进程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持续过程,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更需要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文化能够继续传承的第一步。借助融媒体融合的东风,进一步为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发展与保护的契机。

(二)融媒体时代威宁农村回族文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1.从“口语、文字传播”到“网络、跨时空传播”

威宁农村回族文化在前期的发展主要依靠口语与文字传播为主,这是由于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落后、网络普及率地等综合因素。威宁农村回族文化传播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依托民族文化传承人口口相传;改革开放之后,文化逐步普及,威宁农村清真寺的回族文化教学开始兴起,文字传播逐渐盛行,加快了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互联网革命的到来,完全打破了威宁农村回族文化传播的瓶颈,特别是移动终端的使用,QQ、微信、微博等,使民族文化在传播的速度、范围、影响、时空等方面,实现面的推广,做到质的传播。

2.融媒体时代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意见领袖引导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威宁农村回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将回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为本民族文化注入新活力,创造新的生机,助推民族文化的发展。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威宁农村回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加强意见领袖引导。首先,加强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意见领袖引导,这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第一步;其次,加强网络民族文化传承意见领袖引导,民族的网络意见领袖是融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集大成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最后,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这里的意见领袖就是信息场“守门人”与“反馈者”,多指在融媒体时代中的引导人,他们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都起到守门与反馈的作用。威宁农村回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更是一个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注释:

①王晴川,刘亚利.三种易于混淆的新媒体理论概说[J].新闻爱好者,2016(01):70-73.

②蒋春洋.恩斯特·卡西尔《人论》探析——以教育学的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52-154.

③[美]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李彬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67.

④蔡骐,常燕荣.文化与传播——论民族志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2):16-22+95.

⑤闵凯.回族穆斯林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⑥马晓梅.新媒体对伊斯兰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2.

⑦王杨.宁夏回族服饰设计研究 [D].陕西师范大学,2014.

⑧禹虹.远行的“油香根”[J].民族学刊,2017(01):50-52.

⑨张小玲.浅析融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J].传媒,2017(14):81-83.

猜你喜欢

威宁回族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威宁草海
观鸟——威宁草海
变符号
1948 年10 月9 日贵州省威宁地震研究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威宁机场选址评审报告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