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31家新闻网站的调查分析

2018-04-01沈宇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受众

□沈宇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网站在新媒体中的地位逐渐没落,如今已成为和报纸、电视一样的传统媒体。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4年6月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以来,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连续五年超过传统PC端的网民用户,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注意力的转移代表新闻网站受众的流失。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①与此同时,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商业资讯类APP都在争夺着新闻网站的受众市场,新闻网站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省级主流新闻网站作为地方性网站,是新闻网站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全国31家省级(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主流新闻网站,自2018年4月5日至2018年4月20,对各新闻网站首页上的“要闻版”内容进行记录,一共抓取了6049条新闻,作为本文分析样本。

一、31家新闻网站调查现状分析

(一)新闻内容分析

对6049条新闻内容的研究结果如下:整体看来,31家新闻网站对新闻的生产、把关情况良好,新闻的来源权威性高,但是新闻的深度和延伸性阅读方面需要加强;大部分新闻网站使用的新闻稿件是网站所属新闻集团和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源较单一;个别新闻网站的信息时效性较差,如东北新闻网、荆楚网。从新闻发挥的监督社会、联系社会、教育涵化大众等方面来看,31家省级新闻网站的实际效果较弱。首先,采集到的新闻内容多数是政府、领导人的活动,一定意义上是地方政府和领导人活动的宣传窗口,忽略了对本地社会民生新闻的关注。其次,从联系和协调社会上来看,这方面的新闻内容很少,省级主流新闻网站作为受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没有充分发挥其联系上下的作用。最后,新闻网站对教育大众和文化宣传的功能实行情况较差,只有少数几个新闻网站结合地方资源在首页设立了文化专栏,如中安在线网设立的“徽文化”导航栏(超链接),多彩贵州网首页上的“贵州文化库”导航栏。

(二)网站页面分析

新闻网站的首页是“门面担当”,通常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导航栏等,承担着传播信息、体现网站特色的任务。

就本次调查的31家新闻网站来看,其页面设计风格大同小异。第一,页面布局是新闻网站的整体基调,一般页面上方是导航栏,下方是标题和具体新闻内容。第二,图文的处理,一般采取大图、大号新闻标题突出重要的新闻,如山西新闻网在标题下方采用小号字体,进一步解释新闻内容。此外,图文数量的处理方面,文字新闻过多则页面显得单调,如东北新闻网只在左上方使用小图,其他板块都是文字标题,网页给人呆板的感觉。第三,色彩的运用应与网站的整体风格一致,尽量突出特色。本次调查的31家新闻网站多以蓝色和红色为主基调,如南海网导航栏的底色是蓝色的,使受众联想到大海,与其地域进行联系,内蒙古新闻网可以使用绿色使人联想到草原和生命。

(三)网站访问量

网站访问量统计也称流量统计,是一个“传统”的网站运营技术指标,主要是记录和统计分析访问某一网站或页面的用户数据等。②通过这些数据能迅速获知网站的影响力。

通过Alexa.cn的网站排名,笔者对31家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一一进行查询,结果发现只有东方网、华龙网及湖南在线等少数新闻网站的日均PV值(页面浏览量)和日均UV值(独立访客数)在千万和百万以上,而黑龙江新闻网、东北新闻网等网站的UV值和PV值刚刚达到万。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发布的“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12月总榜”的综合传播力榜显示,在前十强网站中,省级网站占五席,其中,东方网、华龙网在列。③本次调查中,访问量靠前的新闻网站一般都是由公司控股。

二、态势分析

本章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分别从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研究对象。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对上承接中央一级的新闻网站,对下连接地方新闻网站,是受众了解政府和当地新闻的窗口。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优势,一是官方背景,其由当地的省委宣传部门或者省报主管、主办,比商业门户网站更具有公信力;二是丰富的新闻资源,其依托媒体集团和传统媒体的新闻来源;三是地域优势,其是联结外界和本地、受众和政府的桥梁。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官方身份也给其发展带来问题。首先,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和引导舆论,所以对政府活动的新闻报道数量多于对社会民生的新闻报道。其次,省级主流新闻网站依赖媒体集团,其新闻缺少原创性,如湖南在线网的新闻大多直接采用华声在线网的新闻稿件;再次,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缺少资金、技术和新媒体人才。最后,早期的新闻网站只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其从业人员没有互联网时代的经营思维。

(三)发展机会(Opportunities)

自新闻网站诞生以来,党和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对其予以支持。199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允许新闻宣传单位申请独立的域名,建立自己的网站。1999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共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加强国际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了网络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④2000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批准了新闻网站可以从事登载新闻的业务,而商业门户网站对时政类新闻只有转载权,没有采编权,进一步奠定了新闻网站的地位。2009年国家鼓励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这在体制上解放了省级主流新闻网站,使之朝着更加自由的路线发展。2015年5月21日全国31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组建的中国地方网站联盟成立,旨在团结各地方新闻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联动效应,促进新闻业务的交流。

(四)面临的威胁(Threats)

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在市场上的发展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一直以来都面临三重压力。一是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主流新闻网站,二是新浪、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三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类的新闻聚合平台。与上述三类新闻媒体相比较而言,省级主流新闻网站既缺少国家级新闻网站强大的号召力和受众优势,也没有商业门户网站的资金优势,还缺少新闻聚合类平台的核心技术,再加上社交媒体也参与到新闻生产与分发中来,这些都大大地分割了互联网新闻市场,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生存情况越来越危险。

三、发展路径探讨

(一)明确发展方向,坚持本地内容

省级主流新闻网站要实现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本地内容生产。第一,省级主流新闻网站要立足本地,突出地方特色,例如,中安在线就结合其地域优势,建立与“徽文化”相关的专栏超链接。新闻网站首先要满足本地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需要发布更多与社会民生相关的信息以及天气、医疗等服务类信息。第二,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应提供更多的原创新闻、深度报道,使用其他媒体的新闻稿件会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再者新闻网站应利用页面的特点(超链接等)提供更多的延伸性阅读,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第三,网站的编辑需要做好新闻的把关工作,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多,但是有用的信息很少,真相往往因为过多的网络舆论掺杂和各种坊间噪音的干扰而显得扑朔迷离。⑤所以,新闻工作者的把关、核查,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二)适应时代发展,走移动化之路

现在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PC端,这说明省级主流新闻网站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移动化。笔者通过对31家新闻网站的观察发现,目前的新闻网站都完成了两微一端的建设工作,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和公众号。但是创建移动终端只是移动化发展的第一步,省级主流新闻网站还需要在后续中跟进,与网站形成合力。首先,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要研发技术,实现PC端与移动终端的互联互通,使信息在二者之间自由流通,提高新闻的传播度。其次,要优化分享渠道。笔者发现31家新闻网站虽然都有多种分享方式,但是其使用率和分享率并不高,所以,如何形成有效的互动也是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最后,新闻的形式、篇幅、用语等要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符合受众碎片化、浅阅读化的特征,呈现在移动设备上的新闻语言可以是更加直白、轻松的,利于受众的阅读。

(三)利用大数据,提供个性化信息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一个分众化、小众化的时代,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要注重受众的个性化。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聚合平台之所以能够迅速占领互联网新闻市场,关键就在于其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分发工作。新闻网站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阅读新闻的习惯、痕迹,对其进行画像,可以实现信息的私人定制。新闻网站并非要在首页上将所有的新闻板块展现出来,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制定不同的新闻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整合信息资源,为受众制定个人化的信息服务。

四、结语

当下,省级主流新闻网站的生存虽然受到一定的威胁,但是其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办网观念,为新闻网站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是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

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47/201808/t20180820_70486.htm.

②王峰.网站访问量统计应用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2015(7).

③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2017年12月总榜发布[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130/c14677 -29794356.html.

④武志勇,赵蓓红.二十年来的中国互联网新闻政策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2):134-139.

⑤沈正赋.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新闻志向的建构与坚守[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7(2):22-26.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