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新闻写作的风格化发展研究

2018-04-01周婷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机器机器人

□周婷

2015年,由腾讯公司开发的机器人Dream writer撰写的一篇新闻报道《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腾讯成为国内第一个运用机器新闻写作技术的公司。①随着智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被用于撰写新闻稿,如今日头条的张小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但目前来说,机器人撰写新闻稿的技能并未成熟。学者赵禹桥在《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中说道,目前的机器人新闻并不能等同于智能新闻,它只停留在了智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情的高度,真正的智能新闻可以通过文字和人类进行情感交互。②虽以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做到,但未来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机器新闻写作上升到情的高度也只是时间问题。

腾讯财经Dream writer过去就发布了3篇文章,包括“常规版”“研判版”和“民生版”3个版本,针对不同目标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不同类型的风格文章。③据此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未来,新闻机器人不仅能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且自身公式化的写作风格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变得更加拟人化,也会形成特定的写作风格,满足不同的个性化用户需求。

一、机器的风格化新闻写作

根据百度百科所示,写作风格就是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作家、不同的编辑记者在其写作上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都是不同的,作品的独特魅力的形成在于融入了作者本身的个性、思想、意识及写作习惯等各个方面。

机器人写作,是指根据自动算法将目标数据通过自然语言生成的方式输出文章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在于自然语言生成。④“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指的是基于非语言输入自动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过程,是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的分支。⑤而机器新闻写作即采用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目标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和加工来进行的在新闻领域的内容生产,通过选择并执行一定的语义和语法规则进而形成新闻稿件。因此,作为创作新闻稿件的机器人,也可以形成自身特有的写作风格。在智媒体时代下,各个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件在时间上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而若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击率,除了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就只能在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中,取巧于形式上的新意。因此,机器新闻写作风格化将从无到有,变得不可或缺。

随着网络数据用户的跳跃性增长,内容推送权利被传递给人工智能,其中最具标志的就是机器人写作,写作主体由人转变为机器人。机器新闻写作是自动化的,技术员或团队向机器人输入一定的规则及算法,机器人自动分析事件数据并依照新闻模板快速生成新闻报道,使得记者编辑从大量、繁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能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深度的报道,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加了准确度。但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机器人写作报道形式机械化,不具有作品中饱含的人的情感与温度,缺乏人性的风格,使读者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

以今日头条的新闻机器人“张小明”在里约奥运会中的报道为例。在奥运会开始后的13天内,“张小明”高效撰写了457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等的赛事报道,它不仅能自动检索及选取相应的赛事图片,而且能模仿人类的语气在报道中使用生动有趣的词语,由此博得了大量关注。⑥然而,这些报道形式固定僵化、内容缺乏新意,使用的语言符号也大多类似,长久以往,受众必然会觉得这些报道陈词滥调,容易厌倦。

而小众媒体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必会将更多的机器人用于新闻生产,如此也就难以在同质化的报道内容中脱颖而出。因此,其如出一辙的写作模式需加以改变。比起公式化的写作来说,形式多变、新奇有趣和具有人情味等的写作风格必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小众媒体才能有机会分到更多更大的蛋糕。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个性化、有特定风格的机器新闻写作对于满足小众媒体的市场需求极具潜力,机器人基于大数据的支撑,检索海量数据并分析出各个类型用户的需求特征,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报道的学习和写作而改善程序化这个缺点。

编辑记者有其自身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所表达出来的新闻作品各有千秋,然而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人暂时或在长时间的未来尚未具备这些基本素养,也就无法完全撼动媒体记者们的主导地位,只能暂时在编辑记者助手的职位上兢兢业业。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潜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用户读者定制的一篇特定风格的报道传递到你的手机上将不再只是谈资而已。

二、机器新闻写作风格化的发展

现今,机器新闻写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应用于财经和体育等数据量较大的领域,其数据多而杂,运用人工算法不仅花费时间,也容易出错,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对海量数据的精密运算和处理是传统的人工算法所无法比拟的,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同时也提高了时效性和准确度。但是,机器新闻写作通常按照采集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模板匹配的“三步走”的固定模式来进行写作,虽可以提高新闻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但却无法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和理解,只告诉用户“是什么”,而没有“为什么”,极度缺乏“软性新闻”的推送和报道。

目前来看,机器新闻受到了自然语言生成、大数据等技术的巨大桎梏,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的处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缺乏艺术风格、亮点和人情味,亟待生产更多风格不一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一)升级语义算法功能,形成“拟人化”写作风格

首先,加强机器新闻写作的语义算法功能,为了使其生成的文字与人工所写的新闻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言辞表现,要不断地审视在算法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框架和新闻素材的新闻点,并将生成的语句与人类语言进行对比和替换。⑦学习更多“人性化”的叙事表达技巧、形式的创作和语言艺术运用的基本掌握,机器写作仅踏出了第一步,亟待提高和完善。

加强语义算法功能,一方面可避免机器因为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或语境的差异而错误使用的情况,防止出现报道乌龙或情感表达错误;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也可以得到提高,改变以往的呆板模式,转变形成拟人化的写作风格。小众媒体因机器新闻写作的用词不佳或缺乏新鲜的写作模式而失去受众,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从源头下手即加强机器人本身的功能和技术是当前发展机器新闻写作的基础。

(二)设计“花样报道模式”,定制用户专属新闻

千篇一律的呆板写作模式是机器新闻写作致命的弱点。小型媒体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设计出“花样报道模式”来弥补。新闻报道除了具有真实、新鲜和高效等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趣味。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新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娱乐的色彩,严肃呆板的新闻写作报道难以吸引公众的眼球。

通过对不同语料库语言风格的智能化学习,可以自动生成适应不同人群语言习俗的表达方式,比如专门针对80后、90后人群的表达方式,专门针对女性的表达方式和专门针对低文化人群的报道方式等。⑧还有方言版本的新闻,如广东话、东北话的新闻报道,给广东人、东北人亲切感的同时,其方言也能吸引其他读者的注意和喜爱。

如此,同一报道内容就具有不同类型的版本,语言内容的风格多样性得以匹配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和习惯等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版本,而机器人则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生成报道,定制专属的个人报道,也可以在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库中捡漏出冷门的用户数据,根据其特征定制个性化新闻。正如Robbie Allen所说的:“我们并不想重复传统的内容制造模式,也就是一个故事有一百万的阅读量;恰恰相反,我们要制造一百万个故事,每个故事只有一个阅读量。”新闻消息的推送就不是单向的,双向互动得以实现。

(三)创作有“人情味”的智能新闻,产生情感共鸣

在定制个性化新闻、分众化新闻的大趋势下,极具人情味的新闻报道优势巨大。机器人无法拥有人格,但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机器人可以根据大量的文本阅读和文本结构的分析来对“风格”进行定义,进而形成特定的风格。⑨机器人也可模仿编辑记者的风格来进行新闻写作,不仅仅是套用格式,也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的基础之上,在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中拟人化,即在报道中饱含人的温度和情感,从智的层面上升到情的高度,由机器新闻转变为智能新闻。例如,“Quakebot”于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自动编写的关于“九寨沟地震”的报道,用时仅25秒,新闻信息内容丰富详尽,同时配有地震参数图和地形图。⑩与其他媒体的报道相比,这条新闻报道显然更上一层,但还是缺乏了情感的表达,读者除了了解地震的情况和急切性外,无法从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产生情感的共振。

智能新闻不同于机械新闻仅会表述冷冰冰的公式化语言,字里行间缺失人的情绪和温度,从而无法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创作出内容与情感两者兼顾的,具有“人情味”的智能机器新闻,其前景是可预见的。

三、结论

机器人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分析和语言情感的表达等在未来会有很大的提高,机器写作将脱离呆板模式,产出具有人情味的和特定风格的新闻报道。尤其对于小众媒体来说,“花样报道”模式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吸引受众的常驻,尽管有的用户种类数量不多,但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其用户比依然较为可观,长尾效应在这其中十分突出。

机器人不可能变成人,但它可以成为一个“分析大师”“编辑记者”,一个人类最优秀的助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将会逐渐打破机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注释:

①涂佳焰.机器新闻写作研究现状[J].新媒体研究,2017(17):11-13.

②⑥赵禹桥.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 (xiaomingbot)为例[EB/OL].人民网研究院.[2017-01-11].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11/c409691 -29014245.html.

③④蒋枝宏.传媒颠覆者:机器新闻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6(03):46+75.

⑤周佳玥.从NLG到机器新闻写作——机器新闻的发展与反思[J].今传媒,2017(10):18-19.

⑦刘松浩.机器新闻写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郑州大学,2017.

⑧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带动传媒新变局[J].新闻采编,2015(06):26-27.

⑨喻国明,姚飞.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J].新闻界,2017(01):39-43.

⑩余謦辰.机器人写稿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以九寨沟地震机器新闻写作为例[J].科技传播,2018(01):33-34.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机器机器人
机器狗
机器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未来机器城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