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应对策略

2018-04-01左淑雅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仇富民粹主义阶层

□ 左淑雅

民粹主义以仇富、仇官、反智等二元对立为主要表现,其中又以仇官最为突出。①网络民粹主义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的民粹主义思潮同虚拟的网络空间合力催生的一种新型民粹主义,它一方面具有现实社会中民粹主义思潮仇官仇富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又以形式多样的网络话语和网络行为将这种仇官仇富的立场表达出来。目前,网络民粹主义在一些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中迅速发酵,并趁机在极短时间内携各种非理性的仇官仇富言论迅速喧嚣于网络,激化了官民矛盾,弱化了官民互信,严重影响了网络生态的和谐稳定。分析和研判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及应对策略,不仅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备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对新形势下净化网络政治生态和建设网络强国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

转型期的中国出现的贫富分化、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驱动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但在高速的经济发展背后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诸如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分化与固化、生态环境污染等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与社会急剧转型相对应的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却相对滞后,以致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和激化。正如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②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体虽然获得了自由,但原有的传统纽带已经消亡,社会资源开始经历重新组合和分配,出现阶层分化现象。占据优势的精英群体凭借其拥有的优质资源在社会剧烈转型中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数量众多的普通民众在社会转型中享受到的财富增长速度和规模远远低于精英群体,从宏观上看,这种财富增长的失衡会逐渐演化出两个不同的阶层,出现阶层分化。在出现阶层分化时,社会需要保持合理的阶层流动来消解阶层分化带来的矛盾,然而如今阶层的上升渠道变得越来越不畅通,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变阶层身份的努力也已经逐渐式微,网络上经常出现的“富二代”和“穷二代”的身份表述更是表明贫富分化的代际传承已呈现普遍化的趋势。

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诱发了民众对现有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满情绪,使得民众改变社会利益格局的愿望和呼声日趋高涨。但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动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社会各阶层间进行不断的博弈。社会中既有利益格局是基于原有的社会阶层或社会力量之间实力对比下相互博弈的结果,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设置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具有相对稳定性。网络民粹主义中的“民”大多为社会底层和草根,在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社会强势群体的权富精英在面对社会底层和草根对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的诉求时,往往会借助其所垄断的社会资源设置种种障碍,如此一来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利益冲突。但这种利益冲突建立在冲突双方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之上,故而在利益冲突中处于劣势的底层和草根势必会滋生对官员和富人的不满情绪。总而言之,在转型社会出现的贫富分化、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的合力作用下,以仇官仇富为主要表现的民粹主义思潮开始泛起并逐渐壮大。但在传统时代,民粹主义受限于繁琐的传播程序、迟缓的传播速度以及单一的传播方式而无法有效呈现。

网络的普及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快速崛起,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作为一种平民化工具,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互联网不仅成为了信息集聚和分享的大熔炉,同时也为原本受限于传播渠道的民粹主义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民粹主义迅速从现实社会转向网络空间。虚拟的网络空间消解了精英在话语权掌控方面的优势,给予了民众更多的话语表达权,让积压在社会中不能表达的民粹主义思潮得以宣泄,客观上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持。

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剧烈转型产生了诸如贫富分化、阶层分化、利益冲突等问题,种种问题的涌现和叠加合力诱发了以仇官仇富为主要表现的民粹主义思潮。在前互联网时代,民粹主义受限于传播方式和沟通渠道而难以获得较大的关注和影响。互联网的出现消解了这种限制,虚拟、便捷、去中心化的网络空间为民粹主义提供了天然的滋生、传播和壮大的环境,改变了民粹主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于是在现实社会中积聚的民粹主义借助网络空间逐渐演化成了网络民粹主义。

二、网络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

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和传播不利于社会和谐团结。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秉持的仇官仇富倾向容易影响官民互信,激化官民矛盾,加大官民冲突事件的发生概率,干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另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仇官仇富的话语表达容易撕裂公共舆论,压缩理性观点和言论的存在空间,弱化网络空间的理性氛围,误导民众的价值认知和政治认知。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本身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③对于网络民粹主义,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其消解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使之所具有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首先,要通过制度途径努力解决社会不公正现象,维护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公平正义。网络民粹主义激起的舆论事件常常与重大的社会问题关联,民粹主义话语的背后总关联着某些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公共政策的辩论。④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网络民粹主义舆情事件来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情绪发酵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坚持问题有所出,改革有所应,着重针对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所关注的领域,全方位审视该领域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法规是否需要改革完善,从而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收入等容易爆发民粹主义的领域内形成系统全面、公平合理的制度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创新制度设计调节利益分配,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利益分配环境,重点保障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

其次,要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缓和阶层矛盾。网络民粹主义常常将普通的公共事件置于阶层对立的话语框架中,借助美化底层和草根、丑化官员和富人来激化阶层对立。因此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底层民众,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底层民众享受更多的社会关怀,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此外还要提升精英的社会责任感,营造精英与民众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精英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定时与民众接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回应和解决底层百姓关心的问题。经济精英要大力投身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文化精英则要关心底层百姓疾苦,用文字给予底层民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最后,要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网络空间呈现出的思潮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以及思想多元化的特点,无疑为网络民粹主义提供了天然的滋生环境。因此,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多渠道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凝聚社会共识,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例如由32位明星出演的公益短片《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就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古诗词和圣贤语录中,这种时代化、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宣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总之,要力图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多方并进、多策并举,提高网民捍卫自身精神家园的能力,压缩网络民粹主义的言论和网络民粹主义行为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

注释:

①李良荣.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暴力”——中国民粹主义新动向[J].人民论坛,2015(01).

②[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

③许思琦.试析网络民粹主义的表现和成因[J].视听,2018(08).

④姚志文.网络民粹主义的媒介治理[J].新闻界,2016(24).

猜你喜欢

仇富民粹主义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我们的心声
老百姓仇上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
农民其实仇腐不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