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主持现象分析

2018-04-01黄确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人跨界明星

□黄确

一、跨界主持发展历程

早在央视春晚第一届开始,就常有明星艺人跨界充当主持人,从1983年至1989年的春晚舞台上共有23名主持人,其中明星跨界主持人超过了三分之二,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跨界艺人领域类型也很丰富,例如相声演员姜昆、配音演员王刚、戏剧演员李默然、电影演员刘晓庆等,都曾在春晚的舞台上担任主持,观众对他们的主持表现也是赞赏有加。这个时期明星艺人的主持往往带有非常浓重的个人职业特点,有客串嘉宾的成分在内,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而春晚任用跨界主持人主要是因为早年播音主持的专业人才缺少,其次来自两岸三地的明星艺人颇具影响力和观众缘。跨界主持的新鲜感和明星的号召力,使得跨界主持也成为了早期春晚节目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在90年代之后,更多的明星艺人“试水”主持界,不只在一些晚会中兼任主持,也开始尝试接任固定栏目的主持,例如歌手成方圆1991年的《综艺大观》、歌手蔡国庆1995年的《环球影视》、1997年歌手林依轮的《城市之间》等。但春晚方面,由于专业主持队伍的逐渐壮大,1993年以后,春晚全部任用央视的专职主持人。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在娱乐节目的发展刺激下,跨界主持人不仅在数量上激增,而且成为一种流行。

二、跨界热潮诱因

(一)从明星艺人角度出发

随着电视和娱乐事业的发展,艺人这个称呼所含的范围更广泛,涵盖歌手、模特、各类演员(影视、话剧、戏剧、相声等)、舞者、著名专家学者甚至是网络红人。这些从事娱乐事业的人士,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后,进入了大众视野,收获了人气,被人们熟知,成为了公众人物,成名后他们往往不单一发展某一领域而是多方面发展,“多栖艺人”是形容这些全能的艺人的,其实明星艺人们的多栖化发展实属必然趋势。观察一些电视娱乐业发达的国家如韩国,他们有着很专业的明星经纪公司,而在艺人出道前就已经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训,无论是演戏、唱歌、舞蹈还是主持,每个艺人都全面发展。

歌手出身的戴军和搭档李静共同主持《超级访问》,之后又入主了几档访谈类节目,同时不丢歌手的本行,又出书、参演话剧和多部电视剧,而戴军坦言称,不是自己想去出风头,而是觉得在今天,作为一个艺人,一定要全面发展。所以对于明星艺人来说跨界主持不单是为了现阶段“名”与“利”的回报,更是作为一个职业艺人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从电视发展角度出发

娱乐节目的发展,增加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需求量。台湾地区综艺节目盛行,所以很早之前就流行跨界主持,很多艺人甚至是转型成为专职主持人,像台湾著名综艺天王吴宗宪和人气女主持小S(徐熙媛),在主持之前都是歌手,而后转战荧屏跨界主持。明星艺人本身就有很好的舞台表现力,而自身的娱乐话题性等都是跨界主持的成功因素。

其次,伴随着电视娱乐产业链发展,电视与明星艺人之间的紧密性势必增加,电视可以为明星增加出镜率、知名度和关注度,一些选秀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就是电视“造星”的反映。此外,一些明星艺人既是娱乐圈中的一员又是公众人物,他们是最接近电视又最了解娱乐的群体,因此跨界主持实属合理正常。

此外,电视节目专业内容需要。专家学者跨界主持的出现,实际就是电视节目专业化的具体表现。特别是美容、美食、旅游、婚恋等生活服务类节目或相关军事、心理、健康、文化等科普类节目,在这些专业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节目中,专家往往比主持人更受关注,他们的专业与节目的契合度很高,更易获得观众的信赖。

(三)从大众角度出发

俗话说“爱屋及乌”,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说的光环效应,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对某个明星喜欢的情感迁移到与他相关的事物上,特别在追星族身上能充分地展现出来,节目制作往往利用这个效应来增加节目的收视率。

此外,跨界主持也是为补充受众个性化需求。专业培养的主持人,也许在专业能力上突出,可是大同小异的主持样式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跨界明星主持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标签和定位。

三、跨界主持现状及新特点

(一)行业领域增加,草根化显现

跨界的明星艺人不仅仅是歌手、演员,一些模特、专家学者、选秀歌手甚至网络红人等也成了跨界主持人队伍中的一员。

选秀明星有着以往明星所没有的特殊性,他们是直接通过曝光在媒体下,经过比赛筛选而成为明星艺人,属于一夜成名,随后经纪公司会为这些选秀艺人做好造星计划,电视娱乐产业链条使得电视台与经济公司有亲密的合作关系,让选秀明星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到主持人的工作。像湖南卫视举办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中俞灏明、苏醒、魏晨分别相继主持同台的《天天向上》《一呼百应》《给力星期天》节目。跨界主持草根化的表现,同时反映出全民参与、拉近距离感、受众代入感更强的新特点。

(二)主持程度深化,走向个人节目品牌化

明星跨界主持可以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跨界担任某一晚会主持人或某期节目的代班、嘉宾主持人,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这样的跨界主持对节目的整体发展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客串的性质明显。这种情况下,跨界艺人的艺人属性势必大于主持人属性,主持人的职能作用较弱,对于节目的掌控主导作用较少。这种跨界主持方式主持程度最浅,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方式。

其次,明星艺人与专业主持人一起搭档担任某一固定节目的主持人。这样明星艺人就有了更长远稳定的主持机会,同时达到很好的互补效果,专业主持人往往有更好的节目把控力、现场应变能力等主持能力,可以保障基本的节目录制和主持任务的顺利完成,明星艺人则可以尽情发挥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增加节目的新鲜性、娱乐性。大部分的跨界主持节目采用这种主持形式,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方式,对于节目来说,对节目录制质量有保证,还可以提高节目的娱乐性,增加节目的看点吸引观众,这种跨界主持方式就目前来说应该是更保险又具有效果的。

第三,明星艺人个人独立担任某一节目主持工作。这一形式是主持独立程度最高的,也要求艺人有更好的节目主持能力。实际上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有这类形式出现,但发展下来的节目数量不多且节目延续时间不长,效果不佳。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娱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明星艺人们的全能发展,独立担任主持是发展最迅猛的形式,不仅在数量上直线上升,更出现了为跨界明星专门量身打造的节目。如江苏卫视为相声演员郭德纲打造的节目《郭的秀》、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网络脱口秀《晓说》、收藏专家马未都的文化脱口秀《观复嘟嘟》等,这些节目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或成为卫视的品牌栏目。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统计发现在明星艺人独立担任主持的节目中,最多的是竞赛真人秀节目,其次分别是脱口秀、饮食和鉴宝等生活服务类节目,说明跨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四、结语

专业主持人对跨界热象需要进一步借鉴参考并反思,提升一专多能能力,在新时期应对好行业竞争,参考调整实际工作中的新目标、新方向,不断地从现象中总结规律和经验。同时,不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播音员主持人的喉舌身份不会动摇,我们仍旧需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仍然需要有面向大众传播的能力。面对跨界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要冷静思考,发挥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稳扎稳打,提高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艺人跨界明星
跨界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跨界设计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扒一扒明星们的
花灯艺人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