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重建意识在广东地区普通话即兴口语表达中的运用

2018-04-01范洲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意粤语普通话

□范洲

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已走过20年。20年来,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对此国家将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

广东作为国家语委重点推普地区,在口语表达领域虽改善显著,但依然任重道远。在教授广东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时,笔者发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意识到对外交流中语言所承载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及良好的普通话口语表达在个人晋升、融入社会方面的优势。学生不但要在口语翻译、任务接待上使用普通话,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更要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因此,他们学习普通话不仅是纠正语音、和方言习惯抗衡的过程,也应是提高他们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的过程。教学中,在完成“粤普”正音外,还应加大即兴口语表达的磨练,从语音语貌、语法词汇、句段练习等方面进行重建,以利于学习者领会研习普通话与提升中文水平的关联性,最终达到娴熟使用普通话表达的成效。

一、广东地区普通话即兴口语表达的现实问题

广东方言区学习者由于不常说普通话,其语言思维模式受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方言影响较严重。采用普通话即兴口语表达时,需将熟悉的语言模式转成另一种不熟悉的语言形式,不仅要对语音、词汇、语法进行重建,还要考虑说话内容,如此一来说话就会断断续续,思维卡顿,这也是为何许多学习者“能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的原因。

(一)表达能力欠缺,口语表达时思维重建速度慢

多年教学发现,不少广东籍的学生在学普通话时,特别容易疏忽自己的第一语言(母语)与普通话的关系。作为母语的习得者,我们往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将看到的事物与听到的声音联系起来,继而确立概念和声音的相应关系。可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广东地区学习者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依托粤语等方言(母语)作为确立思维的工具,另一方面还要快速消除粤语等方言(母语)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干扰,这样就增添了自我掌控的难点。

很多学习者在学习即兴口语表达时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进行即兴口述时,开始时的思维会用方言,表达时再转换成普通话。往往在思考时还顺当,表达时却心余力绌。这是因为他们需要一边琢磨发音,一边思虑说话的内容,这个重建过程已经进行了语言的转换。这一点在学习普通话的开始阶段格外明显,尽管经过初步的普通话训练,学习者可以基本改进语音,驾驭一些普通话词汇,领会普通话的语序,但表达者一旦进入即兴状态要“我口说我心”,对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语序四位一体考虑时就会使学习者左支右绌,导致方言和普通话混搭而出司空见惯。

笔者以为,先用方言思维,再转换成普通话说出来,难免影响思维的正常运转,消耗的时间较长,失误也较多。一个人的母语会影响到他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假如母语是某种方言,那么这种习惯就变得坚不可摧,需要长时间的矫正才能见效。因此,广东地区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重建”思维说好普通话是关键,当然还要防范方言语法和词汇的搅扰而产生语言迟钝、语调生疏或是用普通话语音说方言词的现象。

(二)语言与思维的不同步,择词卡顿

法国作家莫里哀有言:“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彰显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水平。听说读写自成一个系统,强大的输出能力离不开不断地输入过程,如果个人的普通话语言材料库存输入不足,在大脑的信息网络里就找不到可以接通的对应点,大脑也无从响应,当然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产生了然的内部语言,从而导致“语点”稀缺,在语言上表现为颠三倒四、条理不清,不能出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令人不解甚至呈现歧义。

广东是多语多文化共存的社会。多种文化互相影响,一种文化在汲取其他文化中自己所需的元素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这种文化现象给普通话教学带来较大挑战,学习者在即兴口语表达时要使用普通话的词汇,但同一个词在普通话和粤语、客家话、潮汕话等方言中的意思可能大不相同。以粤语词汇为例,如“放水”在普通话中多指打开水龙头放水,而在粤语中是“小便”的意思。在教学中通过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对比练习,使学习者了解普通话词汇和语法,才能提升其口语表达的质量。如粤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波士—老板,士多—综合商店,打边炉—吃火锅,青瓜—黄瓜,锁匙—钥匙等。词汇的选择有时反映的是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交叉在一起的问题,因为表达时容易出现适得其反、背道而驰的笑话。

人脑有140多亿个脑神经细胞,每个细胞都与另外5万个其他细胞相互联结,比目前全球电话网还要复杂1500倍。多年前就有人说人脑是台超级电脑,可以储存大量信息,这当中就包括了负载这些信息的词汇。生活中,你的注意力在哪个领域,就能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学习普通话的方言人群应该随时随地搜集普通话的语料、词汇,多听、多练、多体会,在日常交流中掌握主动,注意积累普通话词汇,否则就会出现“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尴尬。

(三)语言不够亲切生动,口语表达不顺畅

即兴口语表述前由于没有想明白,思维没有梳理清楚,头脑中闪现了一堆碎片,却抓不住主线,内部语言就组织不好,导致即兴口语表达不流畅的现象。

对于广东方言区学习者而言,从单个的正音训练向即兴口语表达过渡,实际上存在用普通话思维与口语表达同步的阶段。此外,普通话语音中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语流音变和轻声、儿化、语调、轻重格式等知识与技能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即兴口语的表达训练。

即兴口语表达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也是思维能力重建的过程。播音泰斗张颂先生说:“有稿表达锦上添花,无稿表达出口成章。”因此,思维能力重建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有文字依托的即兴表达训练,它有助于思路的明了化、层次化。其次做有时间准备的即兴口语表达,它侧重思维的灵活性,强化普通话的思维能力。再有做无时间准备的即兴口语表达,它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快速转化普通话的能力,以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当然在讲求即兴口语表达技巧的同时,学习者也要注意积累口头语,少用不便听觉感知的书面语,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使表达生动起来,富有亲切感。

二、即兴口语表达时思维的重建运用

(一)重建时注意即兴口语表达的语意

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定向反射。它保证机体能够清晰地感受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即兴口语表达的现想现说、语言稍纵即逝、语言环境复杂多变、交流对象具体可感的特点,决定表达者思维过程必须高度敏捷、集中、清晰、灵活。没有注意前提条件,这一过程无法完成。①

语意即语言的脉络,即表达的主题结构,它可为表达者提供清晰思路。即兴口语表达如果要一气呵成,就须注意表达时整体语意的把握,习惯将散乱的思考碎片梳理排序重建,胸有全局。

在学习中,要重视积存文章的语篇结构,整体掌握语意,遵循逻辑的线索,要了解开头、过渡、结尾的脉络。因为积累有助于普通话学习者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比如文章的并列式,通常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应该明确这只是协助学习者在起步阶段为树立自信提供的方法,学习者不能古板遵从,不然就容易形成固有模式,最终使得即兴表达失去了独创性。

(二)重建时表达思想应娴熟利用语点

语点是话语意思的凝练提醒,在即兴表达时只要记住几个关键语点或短句即可。这源于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化身,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离开语言的纯粹的思想是不能形成的;离开思想的纯粹的语言也是毫无意义的。比如,我们在想“为老百姓着想”的时候,是凭借“为”“老百姓”“着想”这三个词并把它们组成句子而形成和实现的。“先想后说”或是“现想现说”,事实上都是思维和语言手拉手共同完成的。在即兴口语表达时,学习者只有将这些“语点”娴熟连成“线”,选择恰当的词语后,按照语法规则,将简略的信息点扩展、丰富、编码为完整的句子,才能将语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的过程,因此可以借助“提纲加资料”,帮助学习者思维清晰、语言准确。②

(三)重建时语意与语点的交织长入

语意是即兴口语表达的结构,语点是即兴口语表达的材料。结构给材料提供必要的言语框架,材料同时塑造、完善言语结构。就像拼图游戏一般,孩子要把不规则的图块安放到相应的空缺位置上,结构就好比拼图,要提供足够多的空缺,而材料就像待放的图块。如果形状单一,那么必然有些图块会找不到立锥之地,最终无法组成优美图画。图块和结构两者是相互融入、互相补足的关系,只有零乱的图块,缺乏层次分明的结构,只能是枯瘠、芜杂的;只有结构而缺少材料的充分说明,就像是人体骨骼图,干巴巴的,不能打动、影响别人。

三、结语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在现想现说的过程中,不可能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所以难免出现措词不够恰当、语句不够规范、逻辑不够严密,以及缺少层次性、体系性和完整性等现象。因此建议广东地区的普通话学习者要重建普通话的“仓库”,“仓库”的丰富是组合语言能力的保证,“输入”和“输出”体系的完善,最终才能使即兴口语表达思维品质得到综合改善。“输入”“输出”体系的重建应从优秀的诗歌、散文等名家名篇中储备,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朗读作品60篇,对广东方言区学习者而言是不错的教辅材料,既能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又能增加学习者的人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除此之外,广东的学习者还应注重生活中的实践,避免金口难开,放弃了实际生活中的挑战,这样即兴口语表达时就很难有良好的语言表现。

总之,播音主持学生学习普通话是运用普通话的语音、调势、语气、节奏和表情、姿态、手势这样口语表达特有的手段来表情达意的过程。重建处理时由想到说需充分运用语意和语点,使思维逐步条理化、完整化、准确化。即兴口语表达是要有准备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求、积聚,如果离开了语言能力的培养,所谓的思维重建必然是架空的。两者必须密切联系,通过语言发展思维,通过重建思维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注释:

①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310.

②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语意粤语普通话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