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黑色电影元素

2018-04-01吕婷婷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监狱长狱警

□ 吕婷婷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曾经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史上250部佳片影迷票选中,屡次被会员选为第一名。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小说集《四季奇谭》中的同名小说,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斯蒂芬·金任编剧,摩根·弗里曼和提姆·罗宾斯联合出演。

一、故事简介

1947年,青年银行家安迪被控枪杀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终身监禁。在监狱里,安迪求购鹰嘴锤,认识了已服刑20年的瑞德,遂成为好友。以博格斯为代表的囚犯黑势力对安迪骚扰不断,安迪为监狱官海德利的税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让监狱官员认识到安迪在财务处理上的过人之处,安迪得以摆脱监狱生存困境,调往图书馆工作,开始为监狱官员解决财务问题。十几年后,新犯人汤米的入狱,改变了安迪看似平静的生活。汤米道出了安迪所犯案件的事实真相,安迪得知后,寻求监狱长的帮助,却被关2个月的单独紧闭,汤米也遭到枪杀。最终,安迪决定越狱,用那个鹰嘴锤开凿19年的洞穴逃出监牢,获得自由。安迪越狱后,将监狱长苦心积累多年的金钱取走,并向报社寄送了监狱长贪污的证据。一年后,瑞德获释,他选择冒险跨过国境,与安迪重逢在蔚蓝的太平洋小岛。

二、黑色电影元素的运用

黑色电影是美国血腥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摄影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三者的融合,电影风格偏晦暗、悲观、愤世嫉俗,强调善恶混的不明确,以反映社会病态、暴露制度黑暗。作为一部成功的剧情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所点缀的黑色电影元素推动了剧情发展,强化了情节表达,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情绪,让观众带着疑问全情投入影片制造的光影世界。

(一)黑夜场景的表现

黑夜场景的运用是黑色电影惯用的表现手段,内景和外景的黑色元素叠加,营造出强烈的不确定感和恐怖莫测的危机感。影片开头画面便以黑色为主色调,先用黑底白字打出片名和主演名单,随即切入夜晚的房屋远景,一辆黑色汽车出现在画面的右下方。此时,观众的视点与坐在车中的主人公安迪的视点保持一致,远处灯火辉煌的度假别墅内的欢声笑语,同安迪独自坐在车里闷头喝酒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镜头追随安迪的动作,画面出现手的特写,他取出一样被黑布包裹着的东西,抓取的力度之大使得手上青筋毕现。手枪、子弹和烈酒的特写占据了整个荧幕,安迪默默地将子弹一粒粒地投入弹夹。随着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安迪缓缓走出轿车,视力所及是远处闪烁灯光的房屋。观众屏息凝神,仿佛下一秒凶杀案即将发生。接下来的情节,一如观众心理预期,安迪站在审判席,被控两项谋杀。

安迪入狱后的第一个夜晚同样是黑色电影元素的浓墨重彩。在囚车驶入监狱的过程中,新囚犯们默默地坐在车里,好像还没有缓过神来。更换囚服,被水管冲刷,被撒上药粉这一系列的过程,加深了囚徒们心里的阴影和身份变换的真实感。监狱长的训斥和狱警的殴打,是从权威和体制上为囚犯的心理增加沉重的枷锁。时间转入晚上,当新囚犯走入狭小的牢房,铁门轰然关上,相对封闭的环境、一整天的疲惫折磨,让他们真切地意识到人身自由被剥夺,难以抑制内心强烈的悲观情绪。然而,无边黑暗中从铁栏中伸出的一双双手,带着莫名的调笑和戏谑,增加了紧绷恐怖的气氛,彻底让新囚犯精神崩溃,面对狱警的威吓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监狱的第一夜,以浓厚的阴影和阴沉的影调,制造出梦魇一样的世界,为后续剧情铺开和人物形象塑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密闭空间的设置

黑色电影对密闭空间有着与生俱来的迷恋,主人公被困在一定的空间内,以一己之力对抗无边罪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却无从发泄,人性危机、愤世嫉俗的势头油然而生,考验的是极端环境下人物的心理韧性和人生世界观,凸显出影片张力和戏剧性。

车是典型的黑色电影元素,是常见的策划杀戮、实施暴行的地方。狭窄的空间给正常人以心理压力,却在施暴者筹划阴谋时给其安全感。安迪策划谋杀时,便是坐在一辆几乎与四周夜景融为一体的黑色轿车内。狭小的车内空间暗合安迪极度压抑的内心情感,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迪的一举一动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监狱本身就是天然的封闭空间,整部影片便是透过监狱这一高度强制、剥夺自由的特定场所来描绘人物、展现主题。高耸的院墙、厚实的铁网、日夜巡逻的警卫、草菅人命的监狱长官,是暴力血腥势必发生的客观因素。刚刚入狱的囚犯情绪失控,被狱警殴打致死;监狱黑势力暗潮汹涌,肆意殴打凌辱新囚犯;监狱长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纵容狱警草菅人命;安迪要求重审案件,被罚长达2个月的单独禁闭;种种故事情节在监狱里衍生铺陈,而这个密闭空间强化了人物命运的危机感,增添了阴森可怖的场景氛围,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显得渺小可欺、前途莫测。

(三)大面积阴影的运用

大面积阴影的使用是黑色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在影片的惯性表达中,身上有光的人,掌握着话语权。处于弱势的群体,被大面积的阴影所覆盖,无法从其面部表情来判断这一角色的内心,从而增加了角色本身的孤独感和绝望情绪。光线经由窗户和铁栏投射阴影,切割电影画面和演员脸孔,形成视觉扭曲的效果,制造了主观上的压抑感受。自我囚禁在车内的安迪,低照明的光源从他身体下方和脸部侧面透出,光线的运用强化恐怖悬疑的气氛,增加画面的不稳定感,引发观众的不安情绪。在牢房里独坐的安迪,身体常常被大范围的黑暗淹没,这是对人身自由和精神生活的无情剥夺,也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无声表达,暗示个人在监狱威压下的弱势地位,加强了囚禁生活高度压制效果,突出表现了影像的震撼力。同时,强烈的明暗对比,引导观众集中注意力,去认真观赏影片画面,从而关注故事情节转向和人物命运安排,影片创作者借用光影的表现功能,呈现出自己想要呈现的状态,制造出虚无颓废的气氛。

(四)非理性的情绪宣泄

黑色电影处处流露出对非理性情绪的宣泄,血腥镜头不是正义力量的惩奸除恶,而是邪恶势力强大力量的自我彰显。影片中,谋杀案始作俑者自我陈述,整个人位于画面的右侧,仅仅露出一小半脸和身体,大部分身体坐在黑暗里,旁边投射着限制自由的铁窗影子,身后有浓浓的黑影。压抑的空间里,罪犯展开神经质的讲述,他享受与回味犯罪经过,他的犯罪目的是抢劫,杀人显得毫无必要,却自我陶醉于杀人的快感与躲过法律的惩罚、嫁祸于人的成就感。同样的情绪宣泄发生在监狱长和狱警身上。监狱长为了留住安迪,设计杀害汤米;狱警为控制囚犯激动情绪,对他实施虐打,反映出非理性的人所制造罪恶的不可控性,由此产生堕落的社会世事无常、人生不可捉摸的荒诞感。

三、结语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黑色电影元素的使用,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功能,营造出黑暗阴郁的场景氛围,塑造了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表达了现代电影人对影片叙事策略和表现手段的崭新探索和积极思考。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监狱长狱警
劫持狱警只为换比萨
永远的歌
狱警的好意
狱警的好意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
打死也不跑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