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路径探析
——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

2018-04-01穆昂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领导人纪录片符号

□穆昂

一、电影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新阵地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纪实”的功能。随着影像技术与市场的日趋成熟,这种特质逐渐演化出纪录片,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把它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①创作者将想要表达的观点隐藏在真实的视听语言中,通过对原始素材的整理、选择、编辑、呈现来传达。

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阿里影业联合发行的《厉害了,我的国》于2018年3月2日在全国上映。据中国票房网统计,该片上映3小时便突破中国此类电影票房纪录,并成为同档期上座率第一。该片共上映80天,内地总票房47921万,相较于2011年总票房41013万的《建党伟业》和2009年总票房39329万的《建国大业》,《厉害了,我的国》展现出更强的受众黏度,是国家纪实题材创作的一次突破。

二、国家形象塑造方式创新

(一)改变领导人单一形象,变为“多角度”塑造。相较于西方总统制、选举制造就的系统化、组织化、开放多元的领导人形象传播,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低调、含蓄,展现出较为严肃、权威的领导人形象。但从习近平执政以来,该形象正发生着从“权威”到“人情味”方向的转变。②

该片提供了一个巧妙的使领导人从单一形象转化为多角度立体形象的塑造路径,即多方运用同期声。在考察山西贫困情况的画面中,习主席紧紧握住老乡的手,亲切地说:“希望看到你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党和政府都关心你们!”。在春节探望边关战士的片段中,习主席走上前去轻拍落在战士肩上的雪花,深情地说:“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该片的纪实效果,使人物行为与话语双重符号进行重叠,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出当今领导人的全新形象特征,给予受众极强信服感的同时也拉近了受众群体与国家的距离。

(二)国家形象“数字化”呈现。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展现国家蓬勃发展的形象,需要制作团队将大量文本数据转化为视频和声音符号进行表达。首先,该片将数字与速度、时间等相关联,如“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曾经山鹰都飞不过的山峰,现在10分钟就能翻越”,“2015年也门战乱,571名中国公民撤离只用了2天”等,这些数字符号通过解说词和画面的诠释,使受众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时空印象,构建出国家绿色环保、关注民生和保护公民安全的主观形象。其次,多次运用最直观的数字冲击,如“5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内河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球之首”,“FAST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等等,突显引领世界标准的创新大国形象。再次,将抽象的数据转变为容易感知的表达形式,如海上巨无霸“蓝鲸一号”有37层楼高、甲板有一个足球场大,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数突破5万块,超过了整个北美地区的数量总和等,这些“数字化”影视符号的运用,成为构建国家多维形象的有力基石。

(三)内容众筹:百姓故事的艺术叙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该片将普通百姓的奋斗历程穿插于宏大的国家发展板块间,用典型人物的命运去隐喻整个民族的发展复兴。其中的主人公来自各行各业,如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FAST射电望远镜之父南仁东,大山中支教38年的丁宝花等。该片将国家形象与真实的百姓生活相连接,以百姓视角去看国家变化的形式易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从单一的自我认同上升到对整个民族的群体认同。

艺术叙事的展示手法增强了戏剧性。例如,西藏达孜县扎西岗村第一书记洛措,为帮助钉子户罗桑旦达异地搬迁脱贫可谓一波三折:劝解—被拒—争取—又被拒—哭泣无助—再登门—参观安置点—同意。该片利用转折与矛盾冲突的艺术化影视叙事,令故事有血有肉,增强群体向心力的同时塑造出有人情味、接地气的国家形象。

三、国家形象塑造的维度探析

(一)领导人符号:注重发展的国家形象。影片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视听形象作为符号,极具价值和象征意义。习近平主席认真视察“复兴号”、飞机制造基地并鼓励工人们;再三嘱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乡亲“扶贫切忌喊大口号,切忌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植树节上,有他弯腰栽树的身影;国际会议上,有他淡定的发言;施工现场有他自撑雨伞挽着裤脚的画面……这些符号的剪辑看似散乱,实则成为构建整个作品的骨架,支撑起该片对科技、扶贫、城乡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军事建设、对外开放等多方面的展现逻辑。片中展现出的领导人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发言内容,代表着国家态度,塑造出执政党科学执政、关怀民生的正面形象。

(二)青年符号:活力实干的国家形象。与以往的国家形象塑造不同,该片在科技章节中一边播放“中国航天一线科技人员平均只有三十多岁,这是让全世界航天人都羡慕的年龄”的解说词,一边配上青年们在车间和实验室里稚嫩却热情洋溢的笑脸以及专注的眼神特写,给人带来强烈的振奋感。引领超导磁悬浮列车未来的青年、创造晶硅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的青年、实现量子突破的青年,青年视听符号的反复出现,从面的角度概括呈现了全国青年的风貌,与此同时,影片还呈现出年仅25岁的西藏村支书洛措精准扶贫的事迹,从典型青年案例中,突显出青年一代“实干兴邦”的精神品质。这种全方位的视听符号呈现,既符合中青年观众的影视审美,又展现出活力实干的国家形象。

(三)绿色符号:协调发展的智慧国家形象。该片的绿色符号不仅指片中出现的青山绿水、沙漠植被、退耕还林,还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视听画面,所呈现的是中国独特的“天人合一”协调发展的智慧形象。其中最新颖的是以千年古镇木渎的变迁为例,展现国家城乡统筹规划成果,在介绍古镇的新变化时,背景音乐变成了欢快的现代电子乐,令人耳目一新,也从侧面突显了国家创新力强、城乡规划合理、生活焕发生机的隐性含义。

(四)国际符号:刚柔并济的大国形象。国际符号是针对传播主体的国人而言,即我们认同的有关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视听内容。海外撤侨中出现的国旗、护照、人民军队,突显的是国家对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这种强硬的保护符号的出现促使受众对祖国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崇拜心、自豪情。而影片又从另一面呈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范,面对世界强国,中国主动承担保护环境责任,创建亚太经合组织,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面对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毫无保留地带去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一刚一柔的国际符号展现出不卑不亢的大国气概。

四、不足与对策分析

(一)内容过于碎片化。《厉害了,我的国》的确是中国电影纪录片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内容过于碎片化,主要原因是影片的内容一部分取自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一部分取自央视2017年电视专题片的网络众筹,全片是在大量已有的视频素材基础上再剪辑创作,不免被网友评价为《辉煌中国》的“缩小版”。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注重核心剧本的创新,少沿用“老套路”按照板块和模式展现。其次是影片应利用三维动画、4D观影、电脑特效等新型影视技术,加强整体的观影效果。

(二)文化挖掘度不足。该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过于注重宽度、多元、全面,却缺失了对深度的挖掘,尤其是在国家文化层面,影片呈现的文化部分篇幅较小,只重点强调了精神文明、道德规范,内容稍显单薄。只有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及社会价值,才能使国家形象的展现更具厚度。

(三)忽视对外传播。从影片总体来看,其影像符号使用情况、拍摄喜好、剪辑风格都属于较为纯粹的中国式,播放环境也限于国内影院,国际电影元素的应用较少。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中华功夫》《中国面临的挑战》《大国和谐》等纪录片,与国际优质媒体合作,增加国内外受众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孔子学院、海外留学、跨国企业合作等,面向世界,打造更加多元化、更加完整的国际形象。

注释:

①[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M].张德魁,冷铁铮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②吴瑛.中国如何改进领导人形象?[J].社会科学文摘,2013(05).

猜你喜欢

领导人纪录片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符号的由来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变符号
优秀领导人风采展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