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坚守
——基于《直播海南》的实践探索

2018-04-01陈雪红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海南栏目

□ 陈雪红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常态化的采编流程和价值取向标准受到不小挑战。民生新闻具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如何扬长避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占据主动,更好地服务民生,成为民生新闻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民生新闻栏目《直播海南》坚守媒体责任,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

一、“快”的追求

《直播海南》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每天下午6点直播的民生新闻栏目。在2004年成立之初,两路报料热线接收到的群众爆料不足。为了捕捉突发事件,不论早晚,栏目都会安排记者在120、119、110三大社会突发事故救治救援指挥中心蹲守。事实证明,这一策略确实能帮助记者掌握群众第一时间的报警或求助信息,通过现场跟拍获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另外,当年《直播海南》每晚还会派两组夜班记者蹲守事故多发点,譬如记者通过蹲点屡屡拍下海口市龙昆南路南大立交桥下滚石酒吧附近打架斗殴的第一现场,出镜记者身后的“刀光剑影”一度令观众惊叹。那个时候,记者们通过蹲点和跑腿来赢得新闻的时效性,让海南电视观众有了新鲜的民生新闻体验。开播短短一个月后,《直播海南》就获得了全省收视率第一、收视份额第一的好成绩。收视局面打开之后,《直播海南》开始充分利用两路新闻热线来征集新闻线索。

2008年前后,微博兴起,其后,自媒体公众号、个人微信朋友圈、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也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些新兴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蹲点守新闻和被动接收报料的运作机制逐渐暴露出效率上的劣势。作为应对,2011年3月,《直播海南》栏目也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平台;2013年4月,又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自此,栏目的爆料来源发生转移,越来越多的新闻素材由粉丝和网友提供。

2016年6月,根据中国媒体机构微信影响力排行榜统计,《直播海南》微信公众号以总阅读量122万、单篇最高阅读量10万+的成绩跻身全国电视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十强,成为海南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之一。2017年2月28日晚上10点多,海南省海口市一个废旧汽车回收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海口多年不遇的一场大火灾。当晚接到消息后,《直播海南》派出多组记者赶赴现场,在非栏目播出时段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出,并对现场火势和救援情况进行了网络直播,这样的创新尝试重新诠释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快”的定义。

二、从求快到求真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见性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的贴近性,很容易成为关注焦点和舆论热点。这个时候,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突发事件报道要确保真实、客观,不可坐山观望、不闻不问,也不可捕风捉影、蓄意炒作,要对事件始终保持追踪状态,让受众每天都能得到最新、最真实的信息。

2017年12月28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谭某明在自己的工作群中,图文并茂地发布了一条信息:“金鸡岭路兰海花园二期,蜘蛛人在十五楼拆高空横幅时遭到房主持菜刀威胁,工人下到二楼时,十五楼的房主用菜刀把绳子割断,工人掉下来受伤,现已报警。”现场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铺天盖地的转发和评论将这个突发“新闻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当时省内的众多权威媒体、网络自媒体,以及省外的许多媒体,都转发了这条消息。然而,《直播海南》在没有记者到达现场核实事件真假的情况下,不论是在正常电视播出时段,还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都没有转发这条信息。直到2017年12月31日,记者深入调查核实发现,上述事件纯属虚构,于是在事发后第三天播发了稿件《“蜘蛛侠”绳索被割二楼坠下?谣言!》,进行了辟谣报道。原来,谭某明为了“让领导知道”,摆拍了一张受害工人躺在人行道上的照片,再编造其受伤信息进行转发。在本次突发事件报道中,《直播海南》坚持以“真”为原则,宁可放弃时效,也不做谣言传播的帮凶。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面对突发事件,“舍快”而转向“求真”,不仅需要很高的新闻专业素养,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在突发事件造成喧嚣鼓噪的社会舆论时,传统新闻媒体应该通过及时、客观、准确的报道,让公众获知事实的真相,抑制谣言的传播,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凸显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保有定力

“我们用激情发现生活,用责任记录现场,用良知检讨社会,用心力感受冷暖”,这四句话是《直播海南》创办之初对观众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到今天一直坚守了14年。媒体事业的崇高之处在于,除了报道真相,还要保有对社会的人文关怀。2018年3月30日晚,海口一名13岁女孩朱某某,在跟随一名身穿迷彩裤、扎着小辫子的年轻男子离开商场后,与家人失去联系。这则消息一经发出便引来众多网友关注。那天晚上,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甚至不少媒体的公众号,都连夜推送寻人启示,全城锁定“迷彩裤”“小辫子”。《直播海南》作为一档资深的大型民生新闻栏目,这一次却没有参与到事件的传播当中。引用栏目主创者说的一句话:“没有参与,是因为责任和信任,是为了不激化矛盾,毕竟,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在接到消息后,栏目组做出的分析研判是,与其跟风转发寻人启事,不如按兵不动,避免对“迷彩裤”打草惊蛇,让警方通过收集各路监控和走访调查,或许能够更快地救小姑娘于水火。遗憾的是,事情最终还是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两天后警方通报女孩已经遇害。就在全城扼腕叹息,媒体争相报道案件进展的时候,《直播海南》还是坚持不参与,因为事已至此,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应该以人为本,减少对受害人家属的伤害,这远比新闻事件的传播更重要。

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新闻热点,有时候不跟风、不报道,反倒是一种更艰难的决定,这种定力折射了传统主流媒体准确的专业判断和崇高的人文坚守。

四、责任坚守

面对突发事件,一家有责任担当的媒体,不仅要报道事件,还要挖掘事件发生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海南,各大媒体遇到最多的突发事件非台风暴雨莫属了。2017年11月14日,海口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短短3个小时,降雨量就达到200多毫米,属于历史罕见。加上正值海水涨潮,积水无法排出,导致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面对这场暴雨,《直播海南》前期从强降雨切入,利用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通过走访气象局、三防办、水务局等多个部门,制作出了多条现场感强、信息量足、内容丰富的新闻,第一时间将关于降雨、交通出行的最新消息告知大众。随后几天,栏目改变了报道策略,将重点放在海口各部门积极努力恢复城市设施运作上,同时挖掘感人瞬间,传递正能量。最后,出于长远考虑,对这起突发事件进行了总结性报道,重点采访了海口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以及治水专家,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如何防范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近半年后,2018年4月30日,海口市气象台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海口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在这一天,《直播海南》用三条策划报道,跟进检验了半年来海口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这一次,海口市多年来“逢雨必积”的“积水老大难”路段——滨涯路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积水情况。这一次,《直播海南》的报道做到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挖掘,从发现问题到跟进问题,再到一步步解决问题,给了观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整个过程是一次媒体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良性互动,体现了主流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

五、结语

面对突发事件,传统电视栏目从偶然性中深入挖掘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向受众报道其背后深远的意义,要比流于表象、碎片化的一般性报道更有价值。在与新媒体拼“快”的同时,传统新闻媒体应更侧重人文关怀的展现,让报道更具有温度。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海南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栏目主持人语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