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刻艺术的传统技术与创新
2018-04-01王立玮身份证号370302196802101736
王立玮(身份证号:370302196802101736)
关健词:瓷刻艺术;传统技术;创新
引言瓷刻,就是运用特制的刀具在烧制成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早期的瓷刻手法,以单线勾勒为主,虽清秀高雅,但过于简朴,难以表现画面的虚实层次。20世纪70年代起,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晕、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于瓷刻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金石韵味,又具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
瓷刻所用的特制刀具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制成,顶端呈锥形,便于在坚硬的瓷器表面刻、凿。瓷刻是在破坏中达到艺术造诣的,通过锤击刀凿的变幻,来表现笔墨和情趣神韵,首先,需在白瓷上用墨书写或绘画,再依据瓷器上的墨稿用钻刀刻划凿镌,最后再填色。刻瓷风格素雅,既能体现传统书画艺术风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莹光洁,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瓷刻的着色与绘画有所不同,它有两种方法,即釉染与色染。釉染,它的染色材料是低温釉色,但使用低温釉的效果类似釉上彩,有失瓷刻的真正韵味。而色染就不同,一种是使用油画颜料,在使用油画颜料着色的时候要注意稀料的调配,过稀了色度不够,很浆了不宜干燥和擦拭。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以方便为佳。在稀释颜料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不要使用汽油或香蕉水。因为这些东西容易破坏油画颜料的本性,最后没有光泽感,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另一种是使用国画颜料,国画颜色透明清澈,与瓷刻刀法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中国元素之精髓。
一件高雅别致刻瓷艺术品的刻制,需要经过构思、拟稿、绘制草图、雕刻以及着色等几道工序,为了使读者和刻瓷爱好者对此有所了解,现将刻瓷的工具和技法做一简单介绍。刻瓷工具――刻瓷用的小铁锤,锤身长4-5厘米,直径1.5厘米,锤把要细而有弹性,最好用藤条制作。刻瓷用的钢凿子,用硬质合金钢刀头制成,长4-5厘米,分粗、细、扁几种。钻石刀,可用划玻璃刀改装成为笔形,油石为圆形或三角形。刻瓷的技法――首先要根据瓷器的形状和特点来进行构思和拟稿,并考虑用何种刀法雕刻。画稿可直接画或用复写纸印在瓷器上,然后用钻石刀或钢凿子进行刻制。钻石刀能刻划出细腻的线条,刀锋和腕力的配合运用,可使线条出现刚柔相济、转折顿挫之感。刻划的线条最好一刀到底,使线条流畅而有力。钢凿子可与铁锤敲打配合使用。适宜表现画中的山石、树木、建筑和花卉,要根据所刻形象的远近、虚实、色彩和质感的变化,来考虑凿痕密与疏、粗与细。细微的部位用尖凿,粗犷的部位用扁凿。初学者要注意及时把用钝的凿头磨锋利,以免刻崩瓷面。在使用小铁锤时,要用力均匀轻快,切忌用力过猛,把瓷器敲破而前功尽弃。为了瓷粉不进入眼睛,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在刀法的运用方面瓷刻也比较讲究,圆凿的刀法较为简单,根据画面的需要可灵活运用。主要有左右侧点法、顺点法与逆点法;而跳点法最难掌握,它是有一定造型基础的高手惯用的表现手法。平凿的设计最初是为了塑造西洋画的块面效果,可后来也运用到国画的线条处理上了。使用平凿刻出来的书画作品有着极为强烈的“金石”感,也是中国瓷刻艺术最大的特点。平凿的刀法有:平凿法、角凿法与捻凿法,最常用的是后两种。因为它的变化大、表现力强,线条的变化主要是依赖灵活的角、捻结合,粗放的变化老辣的线条多用此法。
瓷刻艺术历史悠久,为了使瓷刻作品能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我不仅对刻瓷的工具、刀法、着色等进行了大量改进,还将书法绘画艺术一起灵活运用于刻瓷之中,使刻瓷作品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逐渐走向完善。平面瓷刻相对容易,但在立体的瓷器上刻划,又是对瓷刻的一次升华,笔者在壁厚不到1毫米的薄胎瓷上雕刻出《扶醉图》,那滋味,真是如履薄冰,普通瓷器差不多3毫米厚,这种薄胎瓷不到1毫米。刻的时候,胆颤心惊,恐怕不用力呢,就刻不出痕迹来,稍一用力就刻破了。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终于完成薄胎瓷刻作品,同时也丰富了瓷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总之,法无定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中不断实践而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