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与国际表达
2018-04-01张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张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纪录片由于其形象直观的影像语言和真实性原则,更易于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在跨文化传播与国际表达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具有跨时空、跨文化、客观真实等属性的纪录片,被提升到国际文化战略和文化外交的层面。为了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定位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受众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演绎中国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在主题聚焦、故事表述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中国梦为引领,选取具有普适价值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目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但并不是所有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都能被国际观众看得懂和喜欢,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是否具有国际视野,或者是否将中国故事放在国际语境下进行观照,是能否吸引国际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选取中国故事时,要聚焦具有国际语境的中国故事,并充分考虑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中国人民的真实意愿、内容要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要讲清楚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同时,在讲述故事时也尽量考虑到不同文化视野中受众的欣赏习惯,故事母题也符合人类普遍的审美视野,挖掘富含哲理的故事。
二、加强国际表达能力建设,传播好中国声音
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纵向的传承价值和横向的交流价值。传承价值是指记录一个个体生命的成长、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一个国家的历史沿袭的价值,它是纪录片最基本的价值之一。而当下,世界成为了地球村,需要我们书写“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的命题时,横向的跨文化交流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一个地域的观众观照世界提供另一个地域文化的崭新视角。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纪录片的国际表达能力建设。一部纪录片如何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观众的观赏习惯,提高传播的到达率,使富有中华文化基因的故事走向世界,将中国故事讲得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爱看,是纪录片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中外合拍对于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启示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语言交流的场合,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交际语言本身,而主要依赖交际语境。高语境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语境,意义的建构受制于语境,语境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隐蔽信息,这些具有象征、隐喻等特点的隐晦性信息可以被长期生活在该语境中的高语境文化持有者感知到,换言之,这些信息已经成为这些文化持有者潜意识中的所有物,不需要被再次明确提出,而这些信息是很难被低语境文化持有者理解的。因此,当高语境文化持有者向低语境文化持有者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必须将深藏在语境中的被高语境文化持有者习以为常的信息转化成直接、明确的信息。
同时,不同国家的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文化视角,然而人类也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生活追求和需要共同面对的生存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文化层面也具有一些相似性和共通性,这使得纪录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和交流成为可能。因此,发现东西方受众都能理解的文化资源,寻找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契合点,并以国际化的叙事方式来表达,是一种低语境文化传播重要的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面对跨文化语境的强大制约作用,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展示当代美丽中国、树立当代中国正面形象,是纪录片制作者们的理念与追求。而中外合拍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不仅将求同思维表现在对普适价值观的挖掘和表达上,还表现在用国际化的叙事技巧来讲故事、考虑东西方文化语境差异的跨文化传播技巧等方面,将这种求同思维巧妙地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中,不仅有效地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塑造了新型的中国形象,而且对中国本土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