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置石手法的现代传承
2018-04-01李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李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江南园林传统置石的设计手法
(一)置石艺术的发展概况
自古以来,传统的置石便和山水园林之间相互依存,但凡造园便无园不石。园林之中的山石应用形式分为两种即置石和掇山,两者之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和石材行业市场的细分,到唐代,掇山与置石渐渐分离开,并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体系。置石艺术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它的发展萌芽于秦汉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
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认为渤海是神秘之地,认为是仙人生活的地方,因而便在自己的宫苑中对他所寻觅的“仙境”进行模拟仿造,而我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神仙思想”促成的。此时园林的用石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人工造景还比较少。到了汉朝,关于人工置石掇山的记载更多,石景艺术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一池三山”、“模山范水”的景观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山石、假山开始正式在中国园林出现了。
(二)江南园林传统置石的常用手法
1、特置
特置指单个、分散地布置山石,多用分散零落的石块装饰环境,从而成为可供观赏景观的置石方式。江南园林传统置石中的特置,一般是由单独山石布置而成,一块山石单独成景,在江南被称作立峰。例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苏州的瑞云峰等。江南园林中的特置一般会设于园林的入口,从而形成对景或障景。由于山石是自然形成,不可避免的会有瑕疵,因而要将最佳的一面面向视线的方向。在形成主景特置时,要特别注意山石的体量和周围的景物相协调。
2、对置
对置是指按一定的轴线在其两侧进行山石布置,从而达到衬托环境的作用。对置是一种相对的对应方式,数量、体量不能完全对称,否则会显的呆板。园林中的对置需要在意境上相互呼应,既要统一又要富有变化,从而达到相对的平衡。
二、现代园林中置石的应用特点
(一)写意、写实相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超然避世”的态度,置石的风格和山水园的整体风格相融合、相统一,格局和造型多以清幽、安逸、高雅的山水隐居内容为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化致使现代艺术的创作成为时代主流,置石、掇山的意境也向着多样、同存、变化的角度成长。现代园林的置石中,不光是延续了古典的写意手法,体现山的韵味,利用局部写实来对山的外形、姿态、气魄等进行周密的安置设计,以形传神来表达意象,从而产生意境,重点表达我国大好河山的时代精神,提倡人与自然的和睦、融洽。
(二)造型、风格大胆创新
假山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用自身外形吸引力使观赏者产生共鸣,随着石景艺术的发展,它的造型和风格也在逐步地丰富、变化。创造出很多古典园林中从未有过的造型,如深圳世界之窗的天生桥、昆明世博园贵州园的山水景观等。简约大方的外形、天然巧致的肌理、合适的尺度,使其和现代园林的风格愈加和谐。现代园林中的置石,其简约的造型能更好的与现代风格的园林景观相融合。譬如:在陡坡上进行零落、自由的分布置石能够冲破呆板的地平线,使得地貌有起有伏,增添坡地景观,并且还具有护坡效果和道路的功能。
三、现代园林置石手法的可持续发展
(一)置石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园林置石手法在秉承古典园林置石理念的根本之上,多元化的蓬勃发展,缔造了很多新型园林置石景观。现代置石景观中有许多优秀的佳作,但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失败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生搬硬套,千“山”一面
现代园林的一些置石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透彻的对当地文化风俗、园林风格和营造空间环境进行剖析,仅仅是机械的照搬古典园林置石手法。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和施工速度,乃至出现了“石景快餐”,使得大全国各地出现了相似乃至相同的园林置石景观,自然而然的,到处都是平淡无奇、丝毫没有特色。虽然时常有国内外的交流,也引入了国外优秀的石景设计法,但只是盲目模仿、照搬,没有个性可言。
2、缺乏文化气息、精神内涵
置石景观设计的基础要求是要给游客视觉上的冲击或舒畅感优秀置石作品发人深省,蕴含浓厚的文化与精神。但是现代园林置石之中有的只是石块的堆积陈列,缺少美的感受,更不要说建造出有“有灵魂”的置石作品。
(二)分析解决方法
1、汲取传统园林精髓,推陈出新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湛的置石设计的理论,古人有渊博的赏石文化,描写自然山石景观的诗、词、歌、赋、小说等多不胜数,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消化吸收”我国古典的置石艺术精髓,并结合当代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大胆创新,才能做出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立意为先
绘画有“意在笔先”之说,置石造景也是同理,必须要先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立意。不仅整个园林要有主题,而且园林的每个局部景观也要有不同的有趣的中心思想。石块的放置、组合圆满并不代表一件景观作品的完结,置石之前,应该结合立意要求,与此同时,充分的使自然山石造景与环境相协调和呼应,尊重现代人的审美观,这样才更能触景生情,引人深思,使人乐在其中。
3、人工修饰须协调
由于山石的自然属性,瑕疵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在置石应用中可以结合植物、水体、题名、基座等元素进行润饰、弥补、掩盖,来增加观赏效果,并尽量消弱不和谐人工痕迹。题名形式、字体、大小、疏密、颜色等要与山石相融合,基座的处理可以利用花草树木等护基,使景观层次更为丰富鲜明,置石景观与四周环境相协调。
(三)现代园林置石的展望
1、增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应该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学习和汲取国外进步的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向国内外不同的现代艺术流派进行学习、交流、合作,为中国现代置石景观翻开崭新的一页。
2、发掘置石景观艺术的新形式、新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着转变。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同样的传统置石也需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内容与形式。优秀的置石艺术,要能够引发玩赏者的观看趣味,并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关注置石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古典园林中的置石景观,它是历史的载体,书写了漫长的历史,千百年后的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当时社会的环境状况和审美情趣。我们应该对此进行保护、传承,为后代留下可以见证园林发展的证据。随着我国置石景观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助力下蓬勃发展,人工制石成为置石的重要原料,现代园林中虽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但因为材料的原故,不知道它们能够留存多久,所以现代置石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