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8-04-01刘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文化

刘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一、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研究较多,对其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总体说来,综合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这一优秀文化是被五千多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具有独特光辉的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尊老爱幼、克己奉公、厚德载物等的道德品质,舍生取义、肝胆相照、精忠报国等的民族气节,传统习惯、节日等文明习俗,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智慧创造等。这些传统文化我们今天仍在继承和发扬,“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才有了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中华民族的儿女才能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发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文化,要想在中国这块古老的沃土上立足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要与流传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且也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其在中国大地沃土上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把社会主义的内容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相统一的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化。自我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也将一直延续下去。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将逐步走向世界中心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汲取有益因子,在充实自我中传响世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文化。这是党在十五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领中明确的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就如同行尸走肉,理想,是一个人、社会乃至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高理想仍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党在今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且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3]大会的主题中所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是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理想之一;“不忘初心”,这里的“初心”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也是现阶段的理想和任务之一,二则是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这是我国的最高理想,也是我国需长期坚持和努力奋斗的最终目标。与纪律这种强制手段相比,道德则是保证理想实现的一种自觉纪律,而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共党史上的80 句口号之一,是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强调教育要搞好这“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下,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我国时代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向世界”,当今世界,是对外开放的世界,当今的发展形态,是“全球化”的发展形态,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面向其它国家的发展,都是面向世界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民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前沿,领导全党、全体人民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于此相对应,在文化方面,生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而且还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文化建设,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形态。”[7]前面我们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也有述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把社会主义的内容与中国的民族形式相统一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与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且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的文化,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可缺,我们也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这个本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先进的、和谐的、创新的)

一是先进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探寻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生成的文化,它是随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先进文化形态。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还体现在它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二是和谐的文化。“当下,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且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要有一种和谐的文化与之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文化,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8]三是创新的文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的战略支撑,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独特标志,它是我们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源泉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顺应时代发展而生成的文化、人类智慧集成的成果,它自产生之时就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创新和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进程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和成效,从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从社会主义文化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过程是我们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是“创新驱动式”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自然亦是创新发展的。“一种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才能使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辉煌。”[1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开放共享的特征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发展,当今的文明是共享的文明。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强调“开放是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1]开放共享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固有的本质特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是指经济的开放,更包含有文化的开放。比如在国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它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进行国学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其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已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 所孔子学院和713 个孔子课堂。其目的是使我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且当今国家间的竞争是以文化软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坚持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坚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特点,它是指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角度进一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统一的整体提出,并在全国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将其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齐加入新党章。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还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2]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闪耀于世界之中。

注释:

[1]十九大报告

[2]张云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陇东学院报.2017(7).

[3]十九大报告

[4]贺才乐、李闻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透视.求索.2008.

[5]十九大报告

[6]范晓峰、郭凤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7)

[7]梁润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及自信路径.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8]张澜馨、蒋文程.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本质特征.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9]张澜馨、蒋文程.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本质特征.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10]十九大报告.

[11]十九大报告.

[12]十九大报告.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