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思想觉悟的几点思考

2018-04-01兰培坤周慧婷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回民长征红军

兰培坤 周慧婷

(1.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 430000 2.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航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长征中,红军通过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坚持党的军事领导,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坚持党的政策宣传,消除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误解,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红军在长征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长征中民族工作的实践证明,红军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格执行党的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宗旨,帮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得到充分保障。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党的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

一方面,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一直受到不平等待遇。自古以来,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西南夷、西部地区的被称为西戎,湖南、江西地区被视南蛮之地。这种观念就是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代和清朝也没有太大变化。国民党当局在该地区成立的“改良风俗委员会”、“化瑶局”、“安化局”等。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歧视均出一辙。根本不承认回民为一个民族称他们为回教。蒋介石本人就说回民是“宗教信仰不同之国民”或“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完全将这些少数民族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将民族独立及其自身的解放,写进了党的宣言。在长征期间,如在1935年,毛儿盖会议以后,党中央进一步制定了党在少数民族中的工作方针,分析了国内少数民族阶级分化的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提出首先支持各少数民族争取自身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建立民族平等团结的中华苏维埃联邦的主张。

因此,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途径四川大凉彝族地区,朱德宣布成立冕宁革命委员会,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建立了汉彝人民政权;11月18日,红四军在绥靖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格勒得沙共和国成立;1935年5月中旬在川北重镇茂县成立了茂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在理县、汶川县也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羌族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民族政权。1936年5月5日,成立博巴人民共和国,所选各级博巴政府委员主要由藏族担任。这是甘孜藏族人民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1936年10月20日,根据毛泽东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回族中产生了重要影响。[1]

二、坚持党的军事领导,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红军在长征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还表现在军事方面。红军长征促进了所经地区少数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全面抗战爆发后,湘、桂、黔、滇、川、康、青、甘、宁、陕等红军长征所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们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帮助少数民族建立军队,以保护少数民族自身利益。在进入彝族人民聚居地后在刘伯承与小叶丹结拜金兰之盟后,任命小叶丹为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长,其弟沽基尔拉为副队长,成立彝队伍。1935年中央红军过镇宁布依地区,布依首领陆瑞光与红军签订了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协议成立游击队。进入川北,藏族头人夏克刀登与红军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红军回赠的银元和枪械又加强了藏民的武器。在进入回族聚居区,帮助回民组建了回民支队。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政府和军队帮助这些少数民族组建自己军队的,更多的是以严防和弱化为主。除直接帮助建立大规模的武装,在筹粮过程中,在无钱付款的情况下,往往用一部分枪械送给少数民族头人以加强其力量。如王震对毕节苗族人民,送去的三十支汉阳枪和两支驳壳枪,并一再叮嘱其头人李贵忠尽快武装起来,保卫苗塞。因此红军武装少数民族,这很利于少数民族自身的解放。

其次,表现在对少数民族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的变革上。自古以来,由于对少数民族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中央政府在对少数民族的管理上多以他们的子弟或头人“入质”,即在政治中心作为人质。如“换班坐质”制度,这是清代和国民党政府为压制大凉山彝民反抗其残暴统治而实行的“以夷制夷”政策。红军打下冕宁县城时,县府的彝务科在监狱看管着几百名彝民,这些办事员认为,这些彝人都是些不开化、无人性的野人。在大小金川地区,红军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百姓;废土司,把土司和土司管家的土地财产没收分给人民。在茂县、汉川、理番等羌藏地区,对废除土司制后实行军屯的各族人民分给土地,从此废除了自改土归流以来形成的屯殖制度。西北回族,历来是被监视和压迫的对象,中国工农红军的到达,认真的贯彻了民族平等政策,改变了这一长期形成的紧张关系,形成了“回汉亲如一家”的新型关系。

第三,在红军帮助下,许多少数民族人民还建立起了自己民族的民族自治政权。如 1934年 7月 21日在贵州沿河县铅广坝,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8月 1日,在川黔边南腰界,成立了南腰界苏维埃;1935年初夏,在四川羌族地区,成立了茂(县)理(县)汶(川)工农兵苏维埃;5月22日,在四川大凉山地区,成立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同年夏在四川阿坝地区,成立藏民苏维埃;年底,在缓靖地区,成立了回族苏维埃政府;1936年夏在四川甘孜地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博巴自治政府;10月 20日成立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

第四,在红军帮助下,各少数民族还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如 1934年 12月,中央红军在黎平帮助苗族、侗族建立了苗族、侗族武装自卫队,此后苗族革命武装相继建立,其中黔西 6 个支队,大定有 13 个支队,毕节有 30多个支队。在冕宁县彝汉人民组织了抗捐军开展抗税、抗中国工农红军捐、抗租及武装斗争。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成立了藏民骑兵师。土地革命运动是这些少数民族历史上未有过的重大事件,说明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阶级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标志着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三、坚持党的政策宣传,消除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对红军误解

由于地方军阀的欺骗宣传,不少少数民族人民一开始对共产党和红军不信任或者怀有敌意。经过共产党和红军的宣传教育之后,少数民族人民从怀疑敌视转向同情、积极支持甚至参加红军。他们为红军排路障、送情报、当向导。比如,彝海结盟后,小叶丹亲自护送红军经过彝族区,使得红军能够及时抢渡大渡河。红军进入甘南藏族居住区,土司杨积庆主动撤离防区,使红军顺利通过藏军防线。四川德荣县藏族人民自告奋勇给红军当翻译、向导。不少藏族人民一直把红军送出雪山草地。

一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进红军与西部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团结是中共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政策。长征途中,中共和红军不厌其烦地宣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和政策。红军不仅大力宣传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的主张,而且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正是通过红军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严格身体力行,逐渐消除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误解,增进红军与西部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大团结。中共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政策深深地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使长期受压迫、歧视和奴役的少数民族群众深受感动,基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成见和隔阂。

二是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唤醒少数民族人民抗日觉醒。1934年12月,红军到达贵州后,在向遵义前进的路上,红军派出的宣传队在城乡积极宣传,沿途写了很多宣传布告,比如《苏维埃政府反日主张》、《白军士兵抗日六条纲领》等。[2]红军到达遵义后,在街上到处贴上“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打日本帝国主义去!”等标语。[3]1935年4月,红军又在经过的街上写了“白军官兵们,不要打抗日的工农红军”等标语。[4]1935年5月,在云南绞平渡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夫看到红军这样好,很多人要求跟着红军北上抗日。[5]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南部藏族居住区后,用汉、藏两种文字在沿途或者驻地写下了“北上抗日,夺回失地”等口号,有些地方的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红军在即将进入回民居住区的时候,中央军委及时向各部队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规定:进入回民区域,应先派代表同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得到回民同意后才进入回民村庄宿营。[6]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播下的抗日火种开始发芽、开花、结果。湘西、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们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是宣传党的宗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少数民族人民在物质上给红军以支持。红军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正是物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各族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食盐和药品,帮助红军缝制衣服、鞋子等。比如,红二、六军团经过四川德荣县时,由于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县城附近的龙绒喇嘛寺喇嘛的帮助,他们赠送红军青稞15000 斤,并且还到附近村庄给红军筹集粮食。当地群众知道了红军的宗旨和政策后,纷纷出售粮食,红军共筹集粮食60000多斤。贺龙亲自上门致谢,并以黄金、白银支付粮食,受骗跑到深山老林的人也纷纷回来。[7]

少数民族的物质援助是红军生存战斗和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少数民族人民还为红军补充兵源。1935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广西西延、龙胜苗族居住区,广西军队派特务在红军路过的地方放火烧毁少数民族房屋,企图嫁祸于红军,以便败坏红军名声。红军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救火,并将抓获的特务经少数民族群众公审后枪毙。揭露了事实真相,群众受到了教育,积极参加红军。[8]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参加红军的,贵州有12500人,四川有55000人,甘肃临潭有2000多人,云南扎西有3000多人,云南宣威、会泽有1300多人。[9]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持是红军渡过难关、胜利完成长征的重要保证。

注释:

[1]金炳镐,王铁志.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M].第13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7]叶心瑜.放眼看长征,第186、603页[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6.

[3][4][5]箫锋.长征日记,第43、73、84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秦生.红军长征在西北,第56-57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

[8]李勇,殷子贤.红军长征编年纪实,第36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9]叶心瑜.放眼看长征,第288页[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回民长征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