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配乐的作用与技巧
——以《血战钢锯岭》为例

2018-04-01张思薇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北京100024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钢锯弦乐战争

张思薇(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纵观整个电影发展的历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如今的大片频出,历经不断进化和改变的过程。《血战钢锯岭》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的一部以战争题材的电影,讲述二战时期战地医生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整个电影用“A TRUE STORY”开场奠定了以真实为主要前提的讲述基调。由战争的画面开始,中间结合倒叙以及插叙的收发讲述男主角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的原因、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所做出的努力,并在惨烈的冲绳战役中手无寸铁地救下75 位战友的传奇故事,最后以真实的采访作为结尾,更加结实地固定了“真实性”的烙印。

电影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波动而不断起伏,在历经经济危机的大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电影业也日益兴盛起来。电影工业化的进程推动音乐工作室产生,为电影制作配乐,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力下电影配乐的交响化程度越来越深,从十几个人的小编制逐步发展到几十个人的大乐队编织,使得交响化配乐日益丰富。1934年,奥斯卡奖第一个最佳配乐奖的诞生意味着电影音乐再次被提拔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难发现,迄今为止大量的电影作品中少不了交响乐的身影,它极强的可塑性以及刻画能力,成为电影气氛烘托的利器。

1.配乐的功能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女性对于战争题材的电影并不钟情。多数认为认为战争题材的电影或是画面血腥或是题材局限,不如文艺片、爱情片来得让人心情愉悦。且片中充斥男性荷尔蒙及极度的英雄主义。电影《血战钢锯岭》预告片以简洁的节奏介绍故事的梗概,画面的冲突与音乐抑扬顿挫让战争的场面非常规血腥暴力,画面中表现较为激烈的部分以较为强烈的鼓点烘托,最终回归到“让我在救一个”的和平与美好之中。

1)配乐与气氛地营造

影片以音乐“Okinawa Battlefield”(冲绳战场)配合升格的镜头,将战争的残酷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将观众迅速带入二战年代。虽然画面充满战火以及暴力,但全景的镜头及交响化的电影配乐营造较为平和的范围。音量减弱,男主角戴斯蒙的配音将故事的主题娓娓道来。画面切回戴斯蒙小时候和兄弟打闹的画面,依旧延续前面的配乐及平和氛围。配乐将故事与讲述空间巧妙地维系在一起。

三分三十秒,兄弟之间开始追逐打闹展现男主角欢乐的童年时光,也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该段配乐以弦乐为主,以吉他的分解与扫弦结合的方式,成为配乐的动机推动剧情发展。当画面切换全景视角时,铜管乐器“温柔地”出现,勾勒出开阔明朗的氛围。

六分开始的配乐“I Could Have Killed Him”为剧情量身定制,中提琴五度之内缓慢演奏长音,将气氛的失控以及小戴斯蒙的内心活动描写的淋漓。

十四分四十六秒讲述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和家人讲述自己心爱的姑娘后独自漫步林间,配乐中出现的吉他与弦乐巧妙融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也预示着一些好的结果。后面配乐延续甜蜜氛围,将两个人的爱情进展如水墨画般流畅自然完美呈现,此时出现配乐“Climbing For A Kiss”。

2)配乐与内心表达

交响化的配乐随着剧情中镜头的切换随之变化,把哥哥打伤后的不知所措;看到喜欢的女生后的心想波动;女生收到定情信物“蓝羽毛”后的心绪波动等等,交响化的电影配乐用不同的轻重缓急表达着不同的情绪,以长短音乐线条的结合来作为内心情绪波动的现象。

影片57 分03 秒,因为拒绝带枪而被带上军事法庭的路上,长线条弦乐配乐与沉重的呼吸音效明确地表达出了男主角紧张的内心活动,部分打击乐器的加入也使得忐忑不安的情绪表达的更加彻底。呼吸、脚步声的音效与配乐中打击乐的巧妙配合,将人物的内心复杂的情绪展露无疑。

配乐“Pretty Corny”于1 小时3 分55 秒第二次出现,表现男女主角重逢后的甜蜜爱情,木管乐器与弦乐的配合勾勒出爱情唯美的曲线。

2、配乐的表现技巧

1)配乐与画面的反差

使用不和谐的二度音程以及长线条较低音域的弦乐长音,将气氛描绘的十分压抑。与因为拒绝使用武器而遭到战友、教官嘲笑、殴打的剧情相得益彰。较小音量的弦乐组铺与男主句戴斯蒙与教官的对话之中,平静得毫无波澜。实现,倘若这一段中没有配乐,对话空间会显得尴尬。缓和变化的配乐与戴斯蒙转折性的回答形成明显的对比。

第二个形成反差的部分在50 分58 秒出现的弦乐不和谐高音长音演奏与戴斯蒙情绪爆发的反差。毫无变化冰冷的旋律就像坏情绪的助长剂,将忍耐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画面、情绪及配乐在逐渐增强,然后瞬间结束。切换至下一个画面。

第三个反差形成于女主角多萝茜到监狱中劝男主角戴斯蒙,女主角逐渐强烈的情绪与长音持续的配乐形成明显的反差效果。该段配乐名称“Dorothy Pleads”,持续时长3 分16 秒,采用了整段配乐贴入。后以音效覆盖发——小号奏响结束。

第四个反差形成于戴斯蒙将伤员救下后自己落地的瞬间,他急促的呼吸于平静的配乐形成反差。音乐温暖而平静,也预示着美好的结局。

音乐与画面的反差,使得整个故事的戏剧化张力更加增强,将情绪渲染得更加强烈。在音乐与画面的对比之中,体现出了配乐着的深厚的音乐底蕴以及导演的强大实力。

2)战争中音效的运用

从1 小时9 分20 秒开始,进入钢锯岭的战斗中。战士们达到后战斗物品的运送时的声音,佝偻着走向战场的声音,随着一声惊悚的惨叫战斗正式打响。

各式的炮火在身边穿梭,尘土被炸的各处飞扬,战争画面的颗粒感以及声效令人震撼。再加上毫无修饰的战争场面血腥而残酷,音效部分子弹打入士兵体内飞溅而出的空腔效应,导弹坠落密集升起的黑雾和火光,都令银幕前的观众仿佛置身战场,切实感受战争的冲击和生命的恐惧①。

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是从一次次战争中得到的来之不易的收获。导演也想借着对战争真实残酷的还原让人产生敬畏之感,从而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世界的和平。

3、关于电影配乐的感悟

电影的配乐整体以管弦乐为主,随着情绪的需求会加入部分打击乐以及管乐的部分。电影以真实的故事为原型,加入电影艺术的拍摄手法,将残酷的战争现实活生生地摆在观众的面前,向有信仰的人致敬,向平民中的英雄致敬。

纵观整个电影,配乐融入到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人不易察觉。但当细细品味之时又发现了作曲者以及导演的特别用意。长线条的弦乐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功能,既可以表现紧张的气氛又可以指数情感,实在是非常神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院的荧幕以及音响设备越来越优质,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让人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也勾起了我对于战争的反对及对人性本善的相信。

故事讲述的节奏松弛有度,音乐与音效的配合也较为合理,相比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存在很多磨合的过程。情感线有自己的主题音乐,故事先也有自己的主题,两者分配较为明确,也让观众更为明确地了解剧情。

注释:

[1]《血战钢锯岭》:不可思议的真实,sifone,http://i.mtime.com/sifone/blog/7988505/,2016/12/7.

猜你喜欢

钢锯弦乐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荒原潋滟(弦乐四重奏)
旧酒瓶变身小盆栽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血战钢锯岭》的英雄主义耐人寻味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锯扫把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