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原则和技巧探析

2018-04-01闫思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受众融合

闫思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岳 廷(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融合新闻的诞生和繁荣是媒体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试水和希望赢得未来传媒战争的重要一步。作为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以及GPS 位置信息等多媒体形式的媒介融合的“终端新闻产品”[1],融合新闻相对容易操作,且能极快适应全新的传播环境,因而被国内外众多媒体竞相尝试、广泛推出。

在未来的新闻采访中,如何适应技术,成为采写融合新闻的“新记者”,赢得日益挑剔的受众,是每个媒体从业者应当思索的话题。

一、人际交流规律不变,采访技巧永不过时

经典新闻学理论认为,新闻采访活动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2]。传统定义往往着重强调采访是专属于记者的职业行为,而新闻行业发展的现实趋势是,记者身份正在日益弱化。不妨让我们将“采访”简明扼要地重新定义:采访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人际交流。

事实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所需的品质从未改变:准确的事实、对于事实公正而有见地的分析和评价;具体的、人性化的故事和例子[3]。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采访是一个沟通过程,信息流通的越顺利,采访就越成功”[4]。一旦意识到采访的人际交流本质,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既然是人际传播,进化缓慢的人性本质决定了其背后只有“人”才能掌握交流的密码,机器永远无法代替人的采访。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规律和原则,保证了记者行业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传统技巧将继续有效,不会过时。

二、技术服务内容生产,行业门槛被动提高

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在表现出文字属性降低、视觉属性增强的趋势。许多文字记者已经被迫拿起相机、摄像机甚至VR 采集设备。先进的传播技术给记者带来丰富便捷采访工具的同时,也开始要求记者一人去完成新闻的采访和拍摄[5]。技术变革下,掌握让技术服务于新闻采编工作的能力,成为摆在今日“新记者”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受众对现场感和交互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达到理想的报道效果,融合报道将会经历从粗放到精良的变化。粗放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初步实现现场感增强和实现交互的基础功能。2014年的两会上,央视记者通过移动短视频进行独家采访,并在网络上与网友进行了有效互动。而进入精良制作的阶段,记者需要解决如何最高效地运用技术手段,将现场情况投送到受众面前,并以高超的视听和文字水准,努力实现心灵现场深度挖掘的问题。难度更大,专业门槛也将更高。

三、融合新闻策划度高,记者缺席后患无穷

与传统新闻产品相比,融合新闻的首要特点是策划的比重将前所未有的被提高。记者领受采访任务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与编辑沟通,确定报道的最佳手段,选择最适宜传播的媒介形态。选择很多,但最佳的传播形态往往只有一个。很多时候,最初的策划已经决定了报道发出后的胜负。

策划阶段,记者应该结合传播形态的优势和局限性,充分预设采访的时间地点、交流方式、采访内容和记录形式等。明确采访的要求,抓住采访的关键性环节,获取符合媒体定位的一手资料,避免采访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6]。而目前融合新闻制作的大致流程是,“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看似“一菜多吃”,其实忽视了记者在策划阶段的作用,过度依赖编辑后期对新闻素材的技术改造和二度挖掘。其风险在于,一旦记者采访中未获得适合特定渠道传播的有效信息,编辑们必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采访立足用户需求,话语对接受众习惯

“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行业的真理。信息丰富、视角独特的新闻内容,永远是融媒体平台上的“稀缺资源”[7]。只有服务于内容的技术才是有意义的,只有受众急需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

生产者需摆脱传统媒体的思维,不能将传统媒体的话语方式带到网络上。同时,生产者不能片面、无条件地接受互联网思维,而忽视“融合”的内在意义。 “融合”对记者采访的要求,更多是转变话语方式,以达到内容与媒介形态融合、与受众接收习惯融合的目的,尤其是要寻找与受众阅读习惯最为契合的信息接入点。话语方式改变的具体表现为,记者在采访、直播报道过程中,应努力尝试非线性讲故事的方法,摒弃传统报纸新闻中金字塔的经典结构,使受众可以随时进入虚拟新闻现场,随时掌握新闻最新进展,随时完成新闻互动。

注释:

[1]王君超.融合新闻的定义、实践与改进途径[J].中国报业,2014,(09):75.

[2]刘庆春.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2011(2):6.

[3]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35.

[4]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52.

[5]唐颖.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8):238.

[6]唐颖.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5(8):238.

[7]王君超朱天牧.略论媒介融合的一些争论与实践误区[J].中国记者,2015,(03):16.

猜你喜欢

受众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