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彝族群舞《寨子里的年轻人》艺术研究价值

2018-04-01倪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彝族舞蹈民族

倪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前言

由于民族舞蹈动作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在民族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现代人对“印象符号”的认识下,它就象征着“族群认同”当我们在演绎舞蹈作品的时候,穿上民族的服装,响起民族的音乐,跳起民族的动作,相对于而言会更容易找到民族的感觉。激发了表演的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伴随着现代民族文化的传播,彝族的舞蹈也渐渐被大家所认知,每年都有许多不同的人们来到彝区进行参观和采风学习,外来的新鲜血液的进入,也同时激发了彝族传统舞蹈文化。

抡起手臂,跺起了脚,我们寨子里的年轻人欢聚在一年一度的“跺脚乐”中追逐。

着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寻觅着山一样伟岸的小伙。他们心中共同都有一个梦,就是“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作品题材为现实题材,反映彝族人民凝聚团结的精神面貌。寓意着彝族的少男少女们就像山谷中那一缕清泉。

《寨子里的年轻人》属于情绪舞蹈,通过象征、虚实结合,抒情的手法来展示彝族人民对生命、生活的美好向往,反映彝族人民欢乐的性格状态,寓意着彝族人民生命的代代相传,题材为彝族男女群舞。舞蹈中通过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整个舞蹈的故事情节诉说的清清楚楚。例如舞蹈的开场那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他的眼神就像是告诉我们他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而这样的男孩却吸引住了一位性格泼辣的女孩,但是这时候的男孩注意力却没在这位女孩身上,舞蹈进行到最后男孩看着身边的每个人,唯独落下了自己,在地上又哭又闹,这时候性格泼辣的女孩出现了、即使结尾处不像文字般的清清楚楚,但是观众也会知道:“他们俩的故事开始了”不仅反转了剧情,反而为舞蹈增添了戏剧性的效果,将整个舞蹈的故事情节诉说的清清楚楚。结尾处,音乐节奏变得愈来愈强烈,男女演员变成圆圈一起喊着“切拉哈 别啦哈 切拉别来拉呀哈哈”男演员不断对女演员进行翻腾的动作配合,显示出了青年男女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以鲜明的动作配合上欢快的音乐相融合,展现出彝族少男少女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该节目根据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地区民间土风舞蹈“跳跺脚”这一独特的舞蹈动率为素材所编创,力图在舞台上展现出当今民族地区年轻人的时代风貌及理想追求,在创作中更注重如何在保护继承的前提下进行编创。作品经过编导无数次的修改调整,但仍需不断完善,使之更好的为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有益的工作。在作品的题材选择及表现手法上引导民族舞蹈编创回归民族艺术的本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保护并发扬传统民间舞蹈文化。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彝族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在各个专业赛事的比赛中彝族舞也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并且受到群众的喜爱,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当下,因为以汉族为主要民族成分的广大东部地 带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如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发达也是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是,与此同时,那些集中于西南,相对偏远地区的凉山彝族则处 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加上当地群众大量外出务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造成了凉山彝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外民族化,自身的特色正在不断消解.而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很有必要对现在的彝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做个梳理,并对如何保护给予相当的重视,迫切地需要从 各个方面做好保护工作。

结语;

“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都要受到保护”,它们是历史进化中不可复制的优秀产物。彝族的舞蹈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的身份象征,也是多民族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民族舞蹈文化的不断发展象征这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各民族之间相亲相爱,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通过舞蹈的方式让民族文化传播到大众视线,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族文化,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彝族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彝族海菜腔
学舞蹈的男孩子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