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努曼神话的现代演绎
——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2018-04-01韦美璇北京物资学院北京101149
韦美璇(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了一个古道热肠、坚定执着的印度哈奴曼信徒帕万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民族仇恨和宗教冲突中历经千辛万苦把不幸与父母走失的巴基斯坦哑女沙希达送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这部具有浓郁印度风格的电影不仅展现了印巴壮阔瑰丽的风景,热情奔放的歌舞和千姿百态的人物,更是演绎了印度经典的古老迷人的神话故事——影片以体现了猴神哈努曼的品行和精神的猴神老哥帕万作为主角,历尽千难万险,将沙希达送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情节架构与史诗《罗摩衍那》中猴神哈奴曼解救罗摩的妻子悉多的故事在故事的环境、人物和故事情节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再现了哈奴曼救悉多故事的情节。
一、环境和人物的借鉴
影片和史诗的环境古今迥异,但是主人公前往敌对的地方完成使命这一点是相似的:影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因民族宗教等原因相互敌对仇视,两国民众之间来往有诸多障碍,史诗中楞伽城则在一座海岛上,隔着大海,而且罗摩和哈奴曼等人与罗刹王罗波那之间有争斗和仇怨。
在人物设定上,影片的人物和史诗的人物各成体系,人物关系也大为不同,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帕万被称为猴神,可谓猴神哈奴曼的化身,而被救助的对象都是女性,沙希达的名字和悉多的名字其实很相似;帕万在巴基斯坦得到了巴基斯坦一位记者的帮助,追捕帕万的巴基斯坦警察局长在了解真相后,出于正义和良知,拒绝执行上级领导罔顾事实坚持囚禁帕万的命令,释放了帕万,使帕万能够踏上回家的路,而哈奴曼在解救悉多的过程中,悉多得到了一名女妖的帮助,在罗摩和哈奴曼攻打罗波那时,罗波那的弟弟认为罗波那不对,劝诫失败后,转而帮助罗摩。当然,在人物设定上,最突出的还是具有猴神主要特征的、可谓猴神化身的帕万。
影片中,帕万的出场是一场街头游行表演,画面上有印度广受敬仰的猴神哈奴曼和众多猴子的形象,表演的故事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中的猴神哈努曼。帕万表演的是猴神。生活中他也是虔诚地信奉哈奴曼神,言必称哈奴曼神,虽然他展现出来的从小学什么都表现平平,高中考了十几次才毕业,做事不太会变通等等痴愚的样子与史诗中哈奴曼聪慧机敏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是他的人格精神体现了印度人心目中哈奴曼的神性:忠诚、勇武、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坚定执着。
忠诚的楷模哈奴曼:史诗中的哈奴曼是罗摩的忠实信徒,他认为罗摩的名字比什么都重要,在过拉迈血尔大桥时,他在每块石头上刻上罗摩的名字。在悉多问他心里是否有罗摩时,他打开自己的胸膛让人看,心上确实刻着罗摩的名字。影片中的帕万则言必称哈奴曼神,歌词里也唱到“你将看到哈努曼神永存我心中”。在长途车上,跟其他乘客聊天时说到“向哈奴曼神起誓”“别人叫我猴神”“我是哈奴曼神的信徒,宁愿挂科也不愿作弊”,在印巴边境,他一再强调“我是哈奴曼神的信徒,不会偷偷摸摸做事”。当帕万被问到什么时候找到穆尼(沙希达)的父母时,他回答说:“当哈奴曼神授其旨意的时候。”穆尼在街上顺手拿了小摊上的手串,帕万批评她说:“偷盗是不对的,去向哈奴曼神赎罪。”他带穆尼去了非素食餐厅之后,还有后来进了清真寺过夜之后,他都会向哈努曼神祈祷请求恕罪。
富有同情心、勇于奉献的哈奴曼:史诗中,哈奴曼听了罗摩的讲述后,了解了罗摩和悉多的遭遇,看到罗摩的悲伤,他非常同情他,很热心地帮助罗摩寻找悉多。他尽心尽力,克服千难万险,不屈不挠地帮助罗摩寻找悉多。找到悉多后,看到她受苦,他流泪不止。在悉多萌生自尽的念头时想方设法劝慰她。后来又神勇地帮助罗摩打败罗波那,救出了悉多。当悉多被罗摩质疑贞洁痛苦万分时,哈奴曼也万分同情她。影片中的帕万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对人真诚得有些痴愚,他看到沙希达可怜巴巴地看他吃东西,给她买了吃的,送她到猴神庙等她父母,还给她买了水果,最后还是不忍心,带她回了拉茜卡家。自己不吃肉,但是在得知穆尼喜欢吃肉之后,为了让她高兴,带她去了肉食餐厅。帕万很缺钱,为了买房娶妻子还在努力赚钱攒钱,但是为了送穆尼回家,他和拉茜卡把钱都拿了出来,可谓倾其所有。
勇武的哈奴曼:史诗中的他单枪匹马跳过大海去寻找悉多,大闹楞伽岛,后来帮助罗摩打败了罗波那。哈奴曼的形象总体上是勇武机敏的,但是他的行为偶尔也显得有些憨傻,比如去喜马拉雅山找草药,因为找不出草药,他干脆把那座山扛回来了(这也体现了他的力量)。影片中,帕万去妓院解救穆尼时大打出手,神勇无敌。帕万找不到合适途径和合适的人送穆尼回家,干脆自己踏上了送她回家的旅程,影片中有不少帕万背着穆尼的镜头。在面对巴基斯坦警察的追捕时,他出手吸引警察的注意力,让记者得以脱身送穆尼回家。
坚定执着的哈奴曼:在史诗的猴国篇和美妙篇中,猴王派出了四路人马寻找悉多的下落,在其他三路人马找不到都回去时,哈奴曼的这一路人马还在继续寻找,最终得到了悉多在楞伽城的消息。哈奴曼到楞伽城之后四处寻找悉多,找了许久找不到,臆测悉多凶多吉少,起意回去复命,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继续寻找。史诗中哈奴曼说道:“我还要不屈不挠,尽我最大的努力,罗波那所守卫地方,只要没看到我就去寻觅。”影片中的帕万也是坚定执着的:寻找穆尼家乡的过程困难重重,到了巴基斯坦境内他们可谓跋山涉水几乎踏遍巴基斯坦城乡,还要躲避警察的追捕,但是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最终把穆尼送回到父母身边。
二、哈奴曼救悉多故事情节的再现
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影片的主要情节发展节点与史诗中哈奴曼救悉多有许多相似之处。
故事的开端:影片开头,沙希达曾掉落悬崖,父母差点失去她;史诗中,在森林流放期间,当着罗摩的面,悉多曾被毗罗陀抓走又被救了回来;这些预示了主人公将要遭受劫难。接下来,影片中沙希达被妈妈带到印度德里的神庙,离开了熟悉的地方,沙希达因为看到迷失被困的羊羔,出于善心下了火车去解救,从而造成了与妈妈分离;史诗中悉多跟罗摩一起被流放到森林,在陌生的地方生活,悉多被金鹿诱惑,让罗摩去抓金鹿,后来听到罗摩呼救的声音(实际上是变成金鹿的摩哩遮伪装的),关心罗摩的安危,强令留下保护她的罗什曼那去救罗摩,之后又出于仁慈善待伪装的罗波那却被惊吓走出了罗什曼那画的圈子,让罗波那有了把她劫走的机会,造成了夫妻分离的悲剧。
故事的发展:沙希达的妈妈找不到她,罗摩找不到妻子,都是痛苦万分但却毫无办法;影片中帕万捡到沙希达之后,把她叫做穆尼,问她家乡在哪里,说了他所能知道的地名,都不是,旁边的人也说了许多地名,也没说对,众人毫无头绪;史诗中罗摩在猴国得到悉多的一点消息,猴王派了猴子们兵分四路往四个方向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各种迹象让帕万等人最终知道穆尼不是婆罗门也不是刹帝利,而是穆斯林,最后是根据她看棒球赛的反应确定她来自巴基斯坦,帕万准备送她回家,但是找大使馆找旅行社都没能解决问题,最终帕万决定亲自送她回巴基斯坦,即使他去巴基斯坦会困难重重;史诗中,大鹏金翅鸟告诉猴子们他儿子看到罗波那劫掳了一位妇女,那妇女不断叫着“罗摩,罗摩”,猴子们最终确定悉多在楞伽城,但是由于大海的阻隔,其他人没法去楞伽岛,最后哈奴曼准备跳过大海去寻找悉多。
故事高潮的酝酿: 帕万一波三折地到了巴基斯坦境内(尽管在观众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他憨傻不会变通造成的),寻找穆尼家乡的过程仍是历尽波折,不同地形地貌的画面显示帕万带着穆尼走了巴基斯坦很多地方,在被警察抓住的时候,穆尼在警察局看到日历上的画面误以为那是自己的家乡,最后才知道画面上的是瑞士;哈奴曼到楞伽城后寻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悉多,在王宫看到罗波那的那些美女,一度把其中的美女曼度陀哩误认为悉多。
故事高潮与结局:帕万和记者费尽周折确定了穆尼的家乡后,前往穆尼家的路上遭到警察的追捕,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沙希达回到妈妈身边;哈奴曼找到悉多之后,为了解救她,双方爆发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最后救出了悉多。影片中沙希达最终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故事并未结束,因为帕万被捕,身陷囹圄,后来得到各方的支持和民众的声援,终于被释放回家,沙希达也终于能够出声说话,皆大欢喜;史诗中悉多被救后,还未来得及欢喜,就不得不面对罗摩对她的贞洁的质疑,幸好有众神和火神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才最终团圆。
总之,影片和史诗在环境和人物的设定上只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影片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个主要节点则与史诗中哈奴曼救悉多的故事架构基本吻合,情节相似,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再现。
三、结语
电影和史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现代和古代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电影时长有限,情节自然也没有长篇巨著的史诗那么繁复曲折、波澜壮阔,但是电影通过主人公猴神老哥帕万演绎了印度人心目中哈奴曼忠诚、勇武、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坚定执着的精神,通过帕万帮助沙希达的故事让观众领略了现代版的哈奴曼救悉多的神话故事,体会到了猴神超越一切世俗障碍战胜一切困难的大爱精神。影片学习和借鉴史诗的事实证明了被誉为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证明了史诗和神话经久不衰的魅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