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牵意惹,相思病染
——从《西厢记》中对相思病的描写看其主题思想

2018-04-01郑淑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夫主题思想张生

郑淑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古今中外,对《西厢记》的研究数不胜数,而对其主题思想的解读似乎已达成共识:反对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核心的封建婚姻制度,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追求。但这种解读无疑太过范式、太过笼统,依据这种思想,故事中许多人物的说辞与行为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还暴露了其思想缺陷。

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男主人公张生在五本中都不同程度地患过相思病,而女主人公莺莺则在二本以后,一直到五本结束也多次罹患相思症候,而引起相思病的诱因、相思病发的症候以及对相思病的治疗占此书比例甚大,对它们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增强对主角的了解,深化张生与莺莺爱情之纯真与深厚,还能从中探视此书的主题思想。

张生是一位“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的失意书生,幽雅清爽的普救寺确实令他游离其中,但莺莺的出现却使他“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此次相遇给张生带来的震撼不言而喻,而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正是给他带来的最后的有力一击,由此相思病便在张生体内蛰伏,等待着情愫的进一步触发给予它更多成长的养料。

而后张生说“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这无疑与前面他与莺莺初遇时的状况有出入:虽是偶然一瞥,但张生对莺莺的面部特征、身材体态以及音容笑貌都观察得非常细致,甚至还能从莺莺走路的姿势、脚印的深浅推断出她有着一对“价值百镒之金”的小脚儿。有可能正是因为这种高频率的、高强度的对莺莺的思虑,以及可望不可即的烦闷心情令他神志迷离,记忆模糊,才会出现记不清莺莺模样的情况。而这也正是相思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张生并不是严格遵守传统儒学要求的刻板形象,张生的所言所行皆与封建礼教和传统儒家思想的要求所违背。他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莺莺的好感,即使陷入相思也是大胆直白的直呼,他并没有遵循儒学所要求的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金规玉律,仅跟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心情行事说话,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个体反抗,是人性解放的一个体现。

与张生相同,莺莺也曾罹患相思病症。一出场莺莺便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与张生的相遇无疑给莺莺的心湖投下了一枚石子,本就暗潮汹涌的思绪开始慢慢涌动。离开时的秋波一转是身为相国家小姐所能做出的最内敛但也是最强烈的暗示与反抗。

接下来的月下吟诗、张生做道场早已把莺莺迷得神魂颠倒,心智不定。从二本一折中莺莺的自白便可知莺莺身陷其中,难以自恃。因为与张生之间的关系模糊而又难以界定,想靠近却又无法逾越礼法的界限,因此只能终日挂念着、思虑着、想象着,自然就会引起相思病。

首次相遇就一见钟情,并不由自主索害相思的男女主角,都表现出了青年男女在爱情方面的天真和幼稚。王实甫将这种自然而然但当时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纯洁情感放在置于放大镜之下供人们审视。值得一提的是,张生在鉴赏、歌颂莺莺之美时,是带着明显的情欲色彩的,这无疑是与南宋时期以来盛行的朱熹理学的思想相违背的。

《西厢记》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标题点出张生患相思而至病笃,在这一本里得到充分的描写。在老夫人令莺莺拜张生为兄的时候,张生如遭雷劈,“智竭思穷”。“小生为小姐,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忽有所失。”可见张生对莺莺可谓是情深意笃,本以为多日以来的深切挂念终于能够得偿所愿,当事情出现波折,这种直接而又巨大的冲击必然会使张生垂头丧气、万念俱灰。这是张生相思病笃的第一个阶段。

月下抚琴算是张生与红娘的第一次私会,但这次私会并没有减轻张生的病情,反而是他更加病重了。正当气氛正浓、情真意切之时,莺莺却被红娘带回家去,因为“夫人寻小姐哩”。张生本已知道自己与莺莺之间横亘着“老夫人”这座大山,在关键时刻“老夫人”就像一枚魔咒萦绕在张生与莺莺之间,时刻提醒着他们不要做出越轨之事。所以,即便能够短暂地想相会,但终究不能光明正大地与莺莺实现鸾凤和鸣,于是张生只能独自黯然伤神,愁眉不展。这是张生病笃的第二个阶段。

张生自以为莺莺送回来的简帖儿是在约他私会,而且并不是简单的会面,而是露骨的“哩也波,哩也罗”。莺莺的突然变卦又杀了张生一个措手不及,前几日受了老夫人的挫折,今日连自己日思夜想的美人儿也向自己发怒说教。张生可谓是羞惭至极不知所措。第二日病又加重了几分,甚至惊动了老夫人,需要太医下汤药吃。这是张生病笃的第三个阶段。

那么,张生是如何最终医治好了这病呢?无非是与莺莺“春宵一刻”罢了。纵观《西厢记》,我们可以发现,张生在面对老妇人出尔反尔,莺莺变卦这两件事时,是非常懦弱与被动的。张生幼时生活在仕宦家庭中,长期浸染于儒家传统文化中,骨子里早已刻上了儒家的烙印。因此他在处理以前从未遇到的矛盾时,只能展现出他最真实的面貌,他所表现出的不满与反抗是消极的,这是封建礼教在张生身上最深刻的体现。但倘若张生当时寻求白马将军的帮助逼迫老夫人将莺莺许给张生,自然能够得到好结果,但这种做法也不见得就是一种积极反抗的做法。 “当年武举及第,官拜征西大将军,正授管军元帅……” 由此可看出白马将军官位之重,威力之大,连孙飞虎这等凶神恶煞的贼兵都畏惧他的位高权威,那么逼迫老夫人自然没有什么难度,更何况老夫人是理亏的那方。白马将军是封建等级制度里处于上层阶级的人物,张生若请求白马将军也正是利用他的这一点,这其实是用封建等级制度来压制老夫人所秉持的封建婚姻制度,使张生能够得偿所愿。所以从本质上说,这仍然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顺从与支持。从另外一种角度考虑,张生没有寻求白马将军的帮助,也因为他自身对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封建制度持赞同认可的态度,他自知理亏,所以只能甘愿承受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无论用什么办法,张生都没有办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公然反对对抗这种制度,因此他只能采用更消极的办法:私底下先满足自己的欲求,其他事以后再说。

蒋星煜先生如此评论西厢记《月下佳期》这一折:“王实甫用如此优美的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写张崔的初次幽会,说明了他毫无保留地歌颂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认为他俩的幽会是不应受到非议的。”《西厢记》里整整用了一折篇幅铺陈张生和莺莺的性行为,这对汉民族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性的观念的巨大冲击不言而喻。

张生作为一名在传统儒学浸染中的书生,身上有着儒生的迂腐、软弱与无能,但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刻板平面的,他身上有着不羁、风流、诚实、纯洁的性格特点。张生的形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意识的觉醒,一种人性的解放。但是,他并不是封建制度的反抗者,甚至他还可能是它的拥护者与支持者,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与自身思想相违背的举动。我们在分析《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时,不能一概而论,泛泛而谈,要用辩证的方法论去看待。

猜你喜欢

老夫主题思想张生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