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X”词族中“微”的语义探析
2018-04-01吴盼盼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吴盼盼(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一、“微X”词族的产生
2009年微博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而诞生的“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等微文化也接踵而来,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的出现,打开了“微X”词语诞生的大门,如今,“微X”格式词语已随处可见。
由微博、微信衍生出来的“微X”词语以网络为主阵地,例如:“微民”“微直播”“微商”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也出现了“微整形”“微运动”“微阅读”等。
二、“微X”词族中“微”的语义
“微X”词语的形成既有“微”的本义作为基础,也有其语义泛化作为推动。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微”的词义收录有:①细小、轻微;②(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③衰落;④微贱;⑤精深奥妙;⑥〈副〉稍微、略微。
作为因微博流行而兴起的词族,“微X”词语中语素“微”的语义与词典收录的释义相比,明显发生了变化。从“微X”词语产生至今,很多学者对“微”的语义做过研究,但是观点不一。通过将现有的“微X”词义与词典收录的“微”义项对比,笔者认为:“微X”词族中“微”的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与微博(微信)有关;沿用“微型、微小”本义两种。部分词语由微博扩展至网络,含有细、小、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等意义,归根结底是由其本义引申而来。
(一)与微博(微信)有关
最早产生的“微X”词语与微博直接相关,随着近几年微信的普及,又产生了许多与微信直接相关的“微X”词语,如“微客”“微民”“微应用”等,这些词语中的“微”都是“微博(微信)”的简称。
随着微博、微信应用的不断推广,又出现了许多以微博、微信为平台进行的业务或活动,“微直播”“微访谈”“微政务”等词语诞生,这些词语中的“微”都是“凭借微博(微信)”的意思。
还有一些沿用“微博(微信)”缩略义的“微X”词语,它们大多是专有名词,表示“X 的微博(微信)”。如“微成都”“微故宫”等,这些一般为地方或单位的政务微博、微信,用于发布官方政务消息或提供网上服务。如今,微信应用不断丰富,还出现了“微快递”“微天气”“微车票”等专有名词,不同的是,这些专有名词指出了功能和用途,可以暂且理解为“用于X 的微信应用”。
(二)沿用本义“微型、微小”
“微X”词族里有大量词语中的“微”基本沿用了“微型、微小”义,“微博”一词便是最好的例子。“微博”即微型博客,“微型”即体积或规模比同类东西小得多。的确,与常规博客相比,微博篇幅短小,最多只有140 个字,所以,“微博”的“微”是“微型”的缩略形式。“微小说”“微电影”等词语也都沿用了“微型”之义。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微X”词语的侧重点逐渐出现不同,“微”的语义也逐渐出现泛化:表示数量小,如“微消费”“微排放”;表示时间短,如“微留学”“微旅游”;表示程度轻,如“微创”“微整形”;表示花费少,如“微春节”。
还有个别“微X”词语最初形成时是指“凭借微博”,但慢慢在使用过程中缩小了该语素义,而放大了“微小”的常用义,如:“微小说”原是以微博为载体的超短篇小说,而现在篇幅超短的小说都可以称为“微小说”。基于微博篇幅小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有价值信息和聚众效应强的特点,我们从部分“微X”词语中解读到了“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色彩义。如“微创新”“微瞬间”蕴含了小东西也能包含大能量,小事件也会带来大改变的意义。“微公益”强调即使微不足道,如果长期积累就会收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
文化色彩义是社会语境赋予词语的内容,[1]关于“微X”词语中“微”的文化色彩义强调以小见大、积少成多这个问题,有学者认为,这与词典中收录的原“微”义有较大差异,甚至与原“微”义相反。但笔者认为,“微公益”“微瞬间”“微创新”等词本身是指小的善举、小的瞬间和小的创新,它们背后蕴含的大的能量或由量变引起的质变是人们在使用中希望看到的结果,其目的是呼吁人更加关注微小的事物。因此,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义归根结底仍是由“微小”义引申而来。
“微X”词语中“微”的语义发展过程属于语义泛化,[2]泛化过程主要是通过隐喻实现的。“微”的“微小”义原侧重“体积/规模小”,根据人的认知经验,数量小的事物一般会体积或规模比较小,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故将“体积/规模小”引申为“数量小”,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花费少”,又由空间引申到时间,表示“时间短”,“程度轻”等意义也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
三、“微”的类词缀化
关于“微X”词语中“微”是词根还是词缀,学者也持不同的意见。根据吕叔湘先生的类词缀概念和曾立英(2008)提出的类词缀能产性、定位性、意义半虚化、相对不成词语素四大构词特征,我们对“微X”词语中的“微”进行了考察。
(一)能产性
类词缀大都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在类推机制和补偿机制的作用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与一些词根组词,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相同类词缀标志的庞大词族。[3]截取“微博”之“微”,将与微博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冠之以“微”,使用领域日益扩展,搭配对象日益增多,“微X”词族形成并不断壮大。
(二)定位性
所谓定位性是指词缀、类词缀在某个义项上出现在组合的固定位置上。[4]“微X”词族中,“微”总是出现在组合的最前面,而它后面的组合词根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所以它是一个类前缀。
(三)意义半虚化
在“微 X”词语中,“微”既不像词根一样,拥有实在的意义,也不像词缀一样,意义完全虚化,而是朝着方式化—泛指化—抽象化—功能类别化的方向发展,“微”的语义正在“由实变虚”。
(四)相对不成词语素
相对不成词语素有两个或更多的义项,有的义项使它有时定位,另外的义项又使它不定位。“微”可以充当形容词或副词,但是在指“凭借微博(微信)”或“XX 的微博(微信)”时,语素就不成词了。
基于以上四点特征可以判定,“微X”词语中,“微”是一个类词缀。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结论:“微X”词语中,“微”的语义一方面来源于“微博(微信)”的压缩,表示与微博(微信)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一方面是原义“微型”的减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泛化出了数量小、时间短、程度轻、花费少等语义,以及“见微知著、集微成巨”的文化色彩义。就目前的“微X”词族来看,“微”满足了类词缀的构词特征,因此“微”是一个类词缀。
微博的开发和流行为“微X”词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社会基础。“微X”词族像社会的一面镜子,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由于“微”强大的能产性,越来越多的“微X”词语被创造出来,既满足了新的社会交际需求和人们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虚拟化、高效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