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绘”
——架起孩子阅读与写绘之间的桥梁

2018-04-01娄婉婉玉环市芦浦中心小学浙江玉环317608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绘本爷爷笔者

娄婉婉(玉环市芦浦中心小学,浙江 玉环 317608)

一、“读写绘”的概念与内涵

(一)阅读与写绘的概念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视觉材料变成声音后,达到对视觉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理解,感悟,内化,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本课题中的阅读包括教师对绘本及儿童诗研究性的阅读,及孩子多种渠道的综合性阅读。

通过阅读绘本、故事、童诗等外课读物,学生在生命的特定阶段吸收到最佳营养,而通过写绘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里表述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发展自己的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写绘作品也是一个整合图画、语言、文字的特殊作品,严格意义上,它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故事”——模仿故事、原创故事和生活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的产生过程就是写绘。

(二)“读写绘”的概念

综合文献对读写绘的定义,笔者发现各位专家对于“读写绘”的核心为以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写绘活动的定义是比较认同的,不同的是对于读写绘的组成部分,每位学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本课题研究将读写绘定义为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绘本、儿歌、童谣,儿童诗等优秀的读物,根据读物的内容,运用相似的情节,相似的语句进行表述,根据作品的结构进行改编和创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本课题的侧重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二、“读写绘”教学形式的实施

(一)绘本作为阅读的材料

为什么要选择绘本作为“读写绘”的主要阅读材料呢?因为“读写绘”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童诗等是儿童在这个生命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通过阅读绘本,儿童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地学习,包括语言、文字、图画语言、情感、思想。绘本既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物,也是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物。

(二)绘本阅读的途径

绘本阅读的途径很多,但笔者选择了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以下三种:

1.课堂教学

这里的课堂教学是指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或者两次课堂教学,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共同的绘本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最后共同分享读书心得,提升阅读认识,从而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

2.绘本分享

所谓绘本分享,即每个孩子购买几本不同的绘本,大家定期有次序地轮流阅读。这种方式的阅读空间比较自由灵活,更富有自主性,孩子们可以在课间,或者是放学后,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绘本故事,一起看书,一起讨论。

3.绘本借阅

笔者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玉环图书馆用市民卡免费借阅绘本,这样既可以让孩子阅读优秀的绘本,还可以促进孩子自主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可以自费办卡到社会营业性机构租借,笔者推荐了一家比较不错的绘本馆连锁店《老约翰绘本馆》。

(三)写绘教学的形式

选择好一定的绘本后,教师就可以对绘本进行演绎了,或者讲故事、或者写绘、或是表演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有一点必须要明确:能让在绘本阅读中得到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基于此,笔者翻阅大量绘本后,发现绘本的语言和图画上,有许多可以进行写绘的点,只要教师细细挖掘,不难发现,每一本绘本里都藏着一套写绘的不同模式,这种模式是这本书特有的。

1、仿照绘本画中的“话”进行学写

运用语言,迁移绘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安东尼的《我爸爸》最适合让学生写绘了。笔者是这样设计仿写的,创编故事书环节的。

教学片断例举:

师:你的爸爸是做什么的?

生:我爸爸在厂里上班,是个工人。

生:我爸爸自己开超市。

生:我爸爸是卡车司机

生:我爸爸卖花的。

师:你们爱爸爸吗?

生:爱!

师:你能像布朗先生这样为爸爸画一幅画吗?

孩子们仿照《我爸爸》编了这些:

爸爸是一个计算机专家。

我爸爸也是一个汽车行家。

我爸爸是一个大力士。

宽带通用接收机设计中,原理架构设计是设计的关键,它关系到宽带接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及系统的设计难易程度,需要在各项指标间均衡。对于跨越多个倍频程宽带接收机,本文给出了一种分段折叠多中频混频的方案,其电路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我爸爸也是养鱼专家。

我爸是个美食家。

......

他真的,真的很棒!

在大量绘本阅读的熏陶下,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洞悉和想象能力,与孩子一起共读绘本故事,然后选择绘本中的空白点进行写绘指导或对绘本故事延伸。

2、抓住绘本中的画外“话”进行续写

赏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图画中隐藏着的故事: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就为他做了一条奇妙的毯子,约瑟渐渐长大了,这条毯子也变旧了。当毯子变旧变脏时,爷爷把旧毯子改成了新外套,又把旧外套改成了新背心、领带、手帕、钮扣……直至最后有一个奇妙的故事。但是作者简洁重复且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推动整个故事:爷爷拿起了毯子(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人读来既简单温馨,又朗朗上口。

老鼠一家的变化正是学生进行写话的好素材。我们让学生学习爷爷的办法,给老鼠一家变——变——变,取名《老鼠一定有办法》,看图编写小老鼠和碎布料之间的故事。

教学片断例举:

师:你们觉得爷爷的办法好吗?

生:好极了。

师:小老鼠们一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地毯变成了蓝色的。

生:衣服、帽子、裤子也都变成了蓝色的。

生:真个房间里的东西都变成蓝色的了。

师:那我们写一写老鼠一家的变化,取名为《老鼠一定有变化》。

最后,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千奇百怪,充满了各种想象,配上蓝色画笔的涂鸦画面,真的让人惊讶不已。

3、联系绘本中的画外“画”进行创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写绘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孩子们既画又话,创造自己的绘本。笔者给孩子们指导的《我有友情要出租》绘本阅读课时,孩子们感受到咪咪和大猩猩之间浓浓的友情,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完,给人留下遐想,此时,让学生接着画面的往下画,继续他的友情故事,最后一个一个的“读写绘”作品令人感动。

4、根据绘本中“空白画”进行练写

许多绘本在画面的设置或语言的叙述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有些在大大的画面上留下一个标点符号;有些会在最后一页留下一个主人公的眼神。这些“空白”的设置,其实是在召唤着孩子们去想象。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抓住绘本的空白处、争议之处,或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

三、“读写绘”后期的安排

“读写绘”后期,应该有个合适的安排,经过一段的“读写绘”活动之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提升:在阅读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这就意味着,他们更迫切地想去读更多的书籍;在写绘方面,学生慢慢地由写一个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小段话的练习,这是一个飞跃地增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为高段年级的写话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教师的节奏也不能太急,不能马上放弃或者改变原来的写绘模式,要循序渐进,慢慢地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不断训练、不断实践,重在坚持,让孩子从阅读到写话的过程中,“读写绘”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猜你喜欢

绘本爷爷笔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性能相差达32%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