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派绘画中的“形神观”

2018-04-01乐泽阳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笔触印象派

乐泽阳(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印象派绘画诞生于19世纪的法国,那是一个由传统艺术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代表着这个时代法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然而,仍有一群充满热情的年轻“无名画家”们,以鲜艳的色彩,潦草的笔触,即兴的表现手法出现在众人眼前。他们不拘泥于写实,自由大胆的笔触与狂放热烈的色彩不仅是对传统画法和审美准则的挑战,也是对艺术革新的不懈追求。他们便是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雷诺阿、毕沙罗、梵高、高更、塞尚等。

艺术的追求,就在于不断对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创新过程中追求不断变化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任何传统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不同,印象派画家们将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投注到对大自然的直接体验上,投注到对光和色彩客观真实的研究与把握上。因此,他们走出画室,在田野、森林,在大自然中去感受光与色彩的美。这与我们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师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代有很多山水画家为了展现“真山水”,营造山水画的可游可居之境,常常退隐山林,感受自然山水的风趣。

印象派绘画的另一大特点是画面中充溢着空气和阳光,充满着激情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印象派突破了形体对色彩的束缚,使绘画中的色彩获得了一种超越形体的生命力。当然,其在色彩上所取得的突破是以牺牲严谨造型为代价,印像派画家多把轮廓线含蓄地融入到空间中去,通过光影和色彩去表现空间。例如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整个物体的形象都融入到了光与色中,没有坚实的轮廓线。得到发展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星空》、《向日葵》更是忽视物象的具体形状,更多地表现一种画家内心的幻境。这又与中国水墨画中的“得意忘象”不谋而合。中国水墨画一向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擅长用笔墨去表现画者的心境。北宋文人画家苏轼说过“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即注重画面的神韵,把形体放于较为次要的位置。这一点我们会在“神”的范畴着重讨论。

传统的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和装饰性,而印象派在表现语言上也追求绘画的平面性和装饰性。最突出表现的是高更的绘画,他不主张从大自然中临摹太多的东西,更强调一种心灵的表达,在形式上汲取了东方艺术的装饰性特点。

艺术的车轮在不断向前滚动着,印象派画家开始不满足于对自然主义的描绘,更多地想要在画面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印象派绘画开始融入“写意”的观念。写意一直是中国水墨画的核心,中国画关于“形神论”的绘画观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过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通过点睛之笔写对象“之神”。中国画一向追求画面中的意境,即通过笔墨趣味营造虚实相生之境。因此便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

如大写意花鸟画派画家徐渭,擅长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的花木形象之间,着眼于气韵的体现。这幅《黑葡萄图》通过豪放的笔触,采用泼墨的技法,不拘于形,随意的笔墨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具有磅礴的气势和豪放的格调。

而将中国的“写意”诠释地淋漓尽致的莫奈晚年所画的《睡莲》系列,这简直就是一首色彩的交响曲。大自然中各种奇妙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却又很好地在画面中得到统一与和谐。水中的涟漪和倒影,水面漂浮着的睡莲和浮萍,似实境又似幻境。画家寓情于景,景物与心境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这让我想到了写意山水中雾气缭绕的山峰山群,真是笔有尽而意无穷。

绘画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仅可以表现客观物体的神韵,而且还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将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画面中,欣赏者在涵泳玩味的同时,以产生某种共鸣。如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由于所处时代的政治动荡,一生坎坷,怀有国破家亡之痛,其绘画风格便呈现出冷寂孤傲,苍凉凄楚的特点,后人评论墨点无多泪点多。如这幅《鱼》,寥寥数笔,一条活灵活现的鱼便跃然纸上,然而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无非是这条鱼“白眼向人”的神态,充分表现了八大山人对现实生活的愤恨与不满,对权贵的蔑视和自身孤傲冷寂的性格。更有意思的是八大山人的落款,从上到下一笔写之,既像“笑之”,又像“哭之”很好地诠释了八大山人内心痛苦、冷漠的心境。

后印象主义梵高的绘画同样表达了其强烈的内心情感,他的画面就是他的内心独白。在强烈的色彩的跳动的笔触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追求温暖的火热之心。印象主义爱光,而梵高爱的是发光的太阳。我们在欣赏梵高绘画的同时,一定能感受到画家那炽热的情感。如《麦田里的播种者》,他用金子般绚丽的色彩描绘初生的太阳,以厚重的笔触画出万丈光芒,精神抖擞的农民正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播种,整个画面都散发着温暖和希望。与八大山人一样,梵高也有着坎坷的一生,我们从八大冷寂孤独的画面背后可以感受到内心对温暖的追求,而从梵高炙热激烈的画面背后感受到的是孤独崇高的灵魂。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宗教神秘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油画、17世纪的风俗绘画,18世纪的现实主义绘画,19世纪的印象派绘画,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绘画经历了象征性、再现性、直觉性、表现性等阶段特征。在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上,素描与形体透视的重要性退而求其次,而色彩和表现的手法却逐渐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入20世纪,又相继出现了马蒂斯的野兽派、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蒙克的表现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等众多绘画流派,这些画派所强调的都是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只为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冲动。

每一种艺术的诞生都是在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下发展起来的。印象派对20世纪初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梵高的艺术直接促成了表现主义的发展。印象派也渐渐成为一种传统绘画,更多艺术的革新开始涌现,中国现当代绘画也在蓬勃地发展。然而东西方艺术之间仍然有很多契合点,正如印象派绘画中的中国画元素,其中的联系和可借鉴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笔触印象派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艺术之春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印象派画家」金农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