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思考

2018-04-01谢璐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价值观政治

谢璐(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在我国高校校园中已经得到了广发的传播与渗透,大众文化在高校的出现不仅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交往方式,也改变这学生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精神世界也在随之改变。目前,在大学内部,大众文化几乎已成成为了大学生必须接受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在逐渐影响这大学生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因此,在大众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 与时俱进的关注大众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新影响。

一.大众文化带给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刃剑影响

(一)大众文化宣传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十分容易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观

在当今大众文化广泛传播的时代里,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众多的影响,使其成为多元价值取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逐渐重视起自我价值、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效率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市场意识。而在人生价值观的方面由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消极意识影响,使我国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充实、否定传统价值观以及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倾向。例如,我国大众传媒对一些歌星、影星的报道,使部分大学生认为人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就是当明星,把人生的价值实现等同于出人头地等。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共产党主义理想逐渐的淡化,使其信仰变得多样化、人生的目的逐渐变得庸俗化,这无疑会使一部分的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裂变。

(二)大众文化张扬的个性化和时尚化,容易诱发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异化”

目前我国的大众文化包括了十分大量的非理性成分,大力宣扬人们张扬个性,释放内心的冲动,因此,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和历史条件下,十分容易造成个体行为的偏激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大学生作为工业社会的大众,对传媒形象进行曲解、利用自我形象的不满,但是又不能够很好的摆脱对媒体在心里上、认知上甚至休闲娱乐上的依赖,更不可能改变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市场以及利润的现实。为了能够有效被众人发现的满足,他们就必须要逆向行动,甚至有的时候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与传统道德或法律规范相悖的行为。

(三)大众文化生产的模式化、标准化,容易导致学生丧失个性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所孕育而生的产物,使它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模式化以及标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虽然能够十分便捷的享受着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文化产品,但同时也会自己在接受大众传媒带来的文化产品时,而逐渐漠视了自己所拥有的行动与思维,大学生长期处于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之中,满足于大众传媒所制作出的幻境当中,最终将会直接导致大学生难以寻找到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想象能力的空间,从而扼杀了大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性。

二.大众文化对学生思想意识挑战原因的辩证解读

(一)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分析

我们在反观大众文化的优势所在,也不得不承认,在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大众文化突出了它的政治导向作用,但它也忽视了它的文化育人功能,因此,可以说大众文化在极大程度上强调管理育人而忽视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人为的消弱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有的人文关怀价值,这使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并不能有效的对大学生的动态思想做出快速、准确的反映,无法对大学生们所关注的热点、疑点给出能够让人满意的答案,更无法为大学生丰富多样的发展需求提供能够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精神养料,最终导致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处于失信、失语等尴尬的境地。而此时的大众文化打着自由、民主、时尚等口号来大力宣扬自己的生活准则以及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有心栽花化不开,大众文化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局面。

(二)从大众文化自身的特质分析

我国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大众文化,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出现带来了民主化,推动和促进了民主。大众文化千遍一律的运用那些世俗的愿望,安排了一个又一个文本中虚幻的主体位置,含蓄的发泄着人们内心深处那些无意识的冲动。在大众文化的大背景下,使大众逐渐沉迷其中。在这样的文化格局中,逐渐出现了大众文化一呼百应、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曲高和寡等情形。

(三)从大学精神需求的特点进行分析

大学生主要是一群以学业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大多数都是青年,并且社会群体的规模大小适中,便于大众文化在群体中快速的流动。因此,大学生群体十分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继而成为大众文化的代言人。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从学生阶段逐步转变为社会人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年龄阶段,正是因为大学生有着这样的心态,他们才能与大众文化有一种十分亲近的关系。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甘情愿的成为大众文化的俘虏,不能只是简单的归纳为它强大的商业谋略。当今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热爱痴迷,也不能果断地认为是他们幼稚或者堕落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与大众文化的一拍而和,不仅是一种历史逻辑的结果,它更是一种文化逻辑的结果。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所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也变得十分的复杂。在新时期里的大学生应做到认真读书、积极向上、刻苦钻研。但当前有部分的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较低,个人主义较为严重等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有着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由于西方等国家借用冷战的结束,在全球范围内宣扬淡化意识形态,也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淡化中国共产党主义理想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影响。其次,有部分的西方国家在宣扬马克思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毛泽东有错误、邓小平没有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以及三个表表不是理论等一系列可笑至极的谬论影响,让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以及共产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最后,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剧变实践,让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挫折。有部分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在这部分的大学生中不乏少数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场所了信仰危机,对社会主义发展没有成果、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等论调无所适从,有部分的学生甚至打心里认为中国不能走向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是当下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首先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弱化

从目前的高效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看,还不能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成正比。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学生工作干部要求调换工作岗位的站百分之四十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不安心政治辅导员岗位的占百分之三十八,而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配齐学生工作干部的高校占百分之十。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力量、并提升其素质,增强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三)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淡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虽然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我国社会产生了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还处于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领域当中,这必然会引起价值观取向的过氧化,而这些变化同样也深刻影响着现代大学生们。当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淡化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独立意识,并不断的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使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这也充分表现出社会的进步。但有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甚至有部分还认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时,十分容易将个人利益放在前两者之上,随时随刻都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大学生选择从事行业时,集体主义价值观淡化的现象最为突出。首先,有部分的大学生在谋职就业的时候,总会以得到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就业看作是改变个人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换句话说,这部分的学生都已收入的高低来判定一个职业的好坏。至于人民需要的、国家需求的行业,很少有学生作为选择标准。例如,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如计算机、英语等专业是当前社会急需的并且收入较高,因此像这类的行业时目前大学生选择行业的标准。而我国的纺织业、农林业因其工薪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也没有前者高,使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会把这类职业当做第一选择目标,这些现象以及能够说明当下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心态。其次,因为上诉的原因,许多大学生想在毕业以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十分强调所谓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外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学习,对于这部分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将会想方设法的基础时间去学习,而面对他们认为没有用的专业知识将不会对其付出大多的精力去学习。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校几乎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学生都认为学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给家长在街坊邻居面前争面子,为了能够一条通往理想生活的谋生之路。

四.在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思维,更新观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余学生的活动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树立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环节。从目前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现状分析,其并没能有效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将会十分的重要。

(二)广泛性与个体性教育相结合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并从每位学生的个体特征、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等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目标要求,并因每位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来设置出相应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五.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进而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忽视,使学生越发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因此,以往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通过对翻转课堂的运用,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来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思政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其以答疑、讨论、合作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让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政课堂不在枯燥乏味,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同时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这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的媒体,建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良好网络学习环境,并在网络平台中逐渐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多元的探索学习模式。搭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必须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及教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为最终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当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基于合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进而实现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网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符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在网络教学的过程当中,能使学生看到视听一体、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集成信息,把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一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能够在网络教学模式中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思政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大量的阅读文字材料、听取声音材料并观看各类活动图像,从而实现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以往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个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三)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代高校政治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具有高信息素养、高思想品德的人才,而学生高信息素养的提升则是需要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升思政课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应对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等课程。除此之外,高校为了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搭建的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将网络教育平台所发布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并更加的贴近实际,或是网络教育平台上所布置的作业作日后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或是将思政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干部选拔以及入党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以上形式来达到吸引学生上网络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断的鼓励学生。

(四)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教育

想要有效的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必须要有针对社会主义改革开发过程当中,思想领域所发生的价值观变化特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价值观,坚持以理论知识来武装现代大学生,并积极的引导每位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因积极的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反对个人利益,但坚决反对个人利益在社会利益之上。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六.结束语

我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临的文化环境,而大众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必须要去关注和思考的。因此,对大众文化背景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以及实效性。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价值观政治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