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音乐民族性与兼容性的分析
2018-04-01杨静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257000
杨静(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前言:对于中国音乐而言,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关系紧密,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国音乐在以民族性为核心的前提下,积极融入世界音乐,更显强大的兼容性,是在民族性与兼容性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壮大,提升自身影响力。因此,为了实现对中国音乐发展的深刻了解,民族性与兼容性的掌握必不可少,以便实现对其更加透彻与全面的理解。
1.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性特征
1.1 民族文化是中国音乐存在的基础,极具东方色彩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具有民族风格与气息,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而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重要内容,极具东方特色,备受世界瞩目。东方色彩的形成源于民族文化,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也就是说,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是其存在的前提与基础。
1.2 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动力支撑,更是获取国际地位的根本
1.2.1 民族性是中国音乐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源动力。对于音乐而言,一旦与民族性想脱节,很难在世界音乐中有所建树。具体讲,整个国家对民族音乐的认可是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实现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审美。因此,对于西方音乐的引进,需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外来音乐进行选择性吸收与消化,只有这种,才能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音乐发展道路。
1.2.2 民族性是推动中国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音乐而言,民族性的遵循不代表其停滞不前,相反,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得以不断前行、发展壮大的推动力。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因素各具特色,在相互借鉴中形成了中国音乐的整体民族特征。这在根本上提升了对民族文化的充分尊重,也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成为民族音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3 多角度分析中国音乐民族性特征
首先,中国音乐集合了诸多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对于中国,民族众多,任何民族的音乐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其次,中国音乐实现了对传统音乐的深化与发展。对于民族性,其范畴隶属历史性范畴,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传统音乐丰富多彩,是中国音乐民族性的重要源泉,为其提供艺术营养。其次,中国音乐思想有别于西方体系。中国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中国音乐特有的气质,如儒家、道教、佛教等对中国音乐影响颇深,另外,立足新的发展发展阶段与时期,音乐思想也发生改变,重视劳动的价值。这些音乐思想实现音乐探索过程中民族性的积累。再次,从音乐理论与形式上分析,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线性发展,区别于西方多声思维。在我国,调试上有自己的五声调,这一点有别于西方的七声调。同时,在乐器方面,很多都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音乐节也对新的音乐形式加以常识,借鉴西方音乐手段,多角度展现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挥巨大影响力。由此可见,中国音乐在发展历程中,在音乐形态、文化传统以及艺术思维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律与特征。
2.世界音乐文化的合理借鉴代表了中国音乐的兼容性特质
2.1 中国音乐兼容性特征贯穿于历史发展各个阶段
对于中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交流一直存在。从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立足民族之间不同状态的关系,民族音乐都对其进行适应,持有兼容并蓄的态度,或者主动干预,或者被动接受。也就是说,音乐自身的兼容性突出体现中国音乐发展的特征,具有历史存在感,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具体讲,中国音乐兼容性贯穿于各个历史阶段。这种兼容有别于拿来主义,更加强调内在的融合,例如,在唐朝多部乐中的少数民族乐器用来演奏汉族乐器,同时,汉族使用的乐器也应用在其它民族曲调之中。兼容后的音乐也作为中国音乐重要内容,很多流传至今。
2.2 音乐兼容性特征具有丰富与有力的内在驱动力
音乐出现兼容不是无缘无故,在音乐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已经成为必然,埋下伏笔。例如,对于五声七音,产生于数千年之前,而处于地球不同位置的祖先却能够对其形成共识,借助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音乐。世界音乐在产生初期就预示着互通的可能性,这也是国人接受十二平均律音乐体系的主要原因。在外来音乐中,一些音律结构、审美习惯等与我国音乐存在相似性,这也是推动兼容互通的基础与根本;音乐兼容性的出现与音乐语言知识优势具有一定关系。针对同样的节奏与律动,不同国家的人们会产生相似的行为。另外,从调式上分析,中国的宫调与西方大调式能够进行相似情绪的表达;除此之外,中国音乐兼容性的存在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其自身的包容性不可分割,包容性的存在主要源于中国文化的自身特质,尤其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性息息相关。在未来发展中,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世界文化,包容性都是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多,音乐的兼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强大动力,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音乐在发展道路上如何实现民族性与兼容性良性互动
3.1 坚持民族性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引导性功能
3.1.1 依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掌握民族性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立足全球化形式,民族文化处于开放状态,需要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进行交融,实现共存,这就是多元化文化背景的重要特征。基于此,中国音乐要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强化兼容性。树立积极开放的态度,积极借鉴先进文化。但是,要避免照搬照抄音乐文化,避免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丧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民族音乐能够发挥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强大促进作用。
3.1.2 以中国音乐民族性为基准,强化文化安全环境的构建与维护。当前,国家之间信息交流频繁,文化处于开放状态,内外文化极具碰撞。外来文化是异质性文化,反映的是外部民族思维模式,因此,在进行合理吸收借鉴的同时,不能替代本土文化。一旦二者发生矛盾,加之处理不当,文化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文化安全的实现需要全面掌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深刻体会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文化蕴含世界文化思想,世界文化囊括民族文化。鉴于音乐语言的特殊性,促使其能够突破地域、民族以及语言的障碍,但是,民族性的坚持对文化安全意义重大,能够避免迷失方向。
3.2 结合时代发展,渗透创新思维,积极兼容与借鉴世界先进音乐优秀成果
立足新的发展环境,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开拓创新,中西合璧,促使中国文艺实现繁荣发展。对中国音乐,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不能否认兼容性,需要以借鉴的方式来兼容外部音乐的优秀成分,渗透创新思维,应用先进音乐模式创造更多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结束语:综上,立足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音乐为了求得长远发展,需要坚持民族性与兼容性统一,正确认识中国音乐民族性在世界音乐中的影响,掌握根本出发点,以民族性为基础,合理进行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借鉴与吸收,发挥兼容性的特质,与时代发展相协调,在民族性与兼容性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音乐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