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
2018-04-01王嘉莹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王嘉莹(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考古发现的大批茶具,说明了我国唐代饮茶文化的高度发展,而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可谓是当时我国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唐代,饮茶习俗不仅流行于国内,还远渡重洋传到日本。日本的历代茶人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对我国的饮茶文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精心研究和改革创新,终于创造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历史事实证明,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是长时期和多方面的。可以说,日本茶道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日本茶道形成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受中国唐代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为唐风模仿期;第二是受中国宋朝末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为茶道始创期;第三是受中国明朝叶茶泡饮法影响的江户时代,为茶道的成熟期。本文主要对前两个时期进行论述,在这两个时期里日本茶道已臻完成。
一.日本茶道的历史发展
(一)唐朝初传日本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始从政治制度、科学文教、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全盘吸收唐文化。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接受了中国的各种先进文化,作为文化形式之一的茶文化也被随之带到了日本,并落地生根。刚刚传入日本的茶文化完全处于简单地模仿阶段,最澄、空海和嵯峨天皇是这个时代的几个代表人物。
最澄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他开创了日本种茶的历史,也将饮茶文化也带回了日本,为以后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普及奠定了基础。茶在日本的最早文字记录出现在 814年的《空海进献表》中,讲述了日本留学僧人在中国的饮茶体验,成为后来饮茶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普及的前提。而以嵯峨天皇为首的日本上层人士对新传入的饮茶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热情,从而形成了一股古代日本饮茶文化的热潮,这是中国饮茶文化在日本得到发展的重要条件。
平安时代是日本全面吸收模仿唐代茶文化的历史时期,茶文化被日本完全照搬地加以吸收、利用,并仅限于上流社会。894年日本正式停派遣唐使,进入长达 222年的以中国民间商船东渡为主要交流方式的中日交流时期。中日交流方式的改变给中国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此,日本开始了由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转变的历程。
(二)日本茶道雏形的形成
宋代,日本的学问僧荣西曾先后两次来到中国,学习临济宗佛法。在此期间,荣西对中国禅院中的罗汉供茶以及当时中国国内的点茶法作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回国时,他茶具和茶籽,把饮茶方式和方法也带回日本,广为传播。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是日本茶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影响颇大,推动了日本种茶饮茶的普及。荣西传播的宋代寺院里的茶礼,为后来的日本茶道奠定了基础。荣西在日本大兴禅宗,同时也把中国“茶禅一味”的禅院饮茶制度带到了日本,饮茶在日本的禅宗寺院扎根下来。
室町时代主要是以新兴的武士阶层为中心,该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期、鼎盛期之后,一步步地走向高级化,为后来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日本茶道的前身——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主客都端正地跪坐,主人在客人面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茶室里绝对地肃静,主客间问答简明扼要。室町时代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在书院茶中完全被摒弃。由此,日本茶道的雏形和主要要素在此时已经基本具备了。
(三)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
村田珠光是将禅导入茶的第一人,他从一休处得到了一份珍贵的唐物—圆悟克勤的墨迹,非常珍爱,把它挂在茶室的壁龛里——茶室里最重要最显著的位置。人们进入茶室时要在墨迹前行跪礼,以此来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这一做法后来被看作是茶与禅相结合的最初契机,这一墨迹也成为了茶道界最珍贵的圣物。禅从形式上、意境上逐渐融入到茶道当中,而由村田珠光发起的,在挂有这份墨迹的设有四个榻榻米的草庵中点茶的方式,被后世茶道界认为是草庵侘茶的起点。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村田珠光的草庵茶风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他在给弟子古市播磨的《心之文》中论述了草庵茶的根本思想。这既是一篇优秀的茶道理论,也是珠光茶道思想的代表作。第一句他指出“茶道修行最忌自高自大。”最后强调不能失去主见,乍看似乎与开头矛盾,实际并非如此。只有不失去主见和创意才能自我创造,才能不拘泥于所学。
村田珠光所主张的“成为心之师,莫以心为师”,“心皆意于内而无用于外”等一系列茶道思想与早在日本本土化了的禅宗思想完全契合,将禅宗思想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村田珠光的伟大创造。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真正本土化的过程由此开始,从此日本开始了孕育自己独特的茶道文化的历程。
提起今天的日本茶道,人们马上会想到三千家。即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等日本最著名的茶道流派,他们是日本茶道界的代表。三千家实际上同出于一人,即草庵茶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后世又称他为茶圣。
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与临济禅“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的主张完全吻合。进行茶道修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所了悟。而千利休在继承了村田珠光的同时,又将茶道还原到寻常事物与生活中,或者说还原为寻常事物。正如他的一句茶道名言:“茶道之本无外乎烧水点茶而已”。千利休这一不拘定式、不一味模仿并扎根于生活的创造性艺术理念,是使茶道不断走向民族化、完善化的动力和源泉。
二.日本茶道精神
(一)“茶禅一味”的思想
日本茶道发展史是茶不断与禅融合的过程。如果没有对禅的吸收,就不可能有今天被称为日本文化代表的茶道。几乎所有的茶人都要进禅院参禅,从禅师那里获得居士号后再回到茶室中进行修行。不仅如此,从本质上讲,茶道之根本在于禅,茶道是一种在家禅。
“茶禅一味”,其真谛在于禅,其主旨也在于禅。日本茶道历来就注重于感悟茶性之美,包括:茶意之美、茶味之美、茶香之美、茶色之美;同时也讲究茶会时的器之美、水之美、花之美、境之美以及人之美。
(二)茶道四谛——和、敬、清、寂
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磐、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日本茶道是融合建筑、园艺、美术、宗教、思想、文学、烹调等诸文化风格的以饮茶为主体的综合艺术技能。同时,茶道重视礼节的精神对日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持续而强烈的影响。茶道重视“心”而胜于“形”,舍己而待客则是茶道的精髓,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茶人赋予茶独特的精神内核,使日本的茶道不断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