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土地改革运动著作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2018-04-01王超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解放区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

王超(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自己的世界观定义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完美的实践着这一新世界观。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几篇文章中,无不体现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一、《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中的哲学思想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中,毛泽东分析了我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分工:一部分领导干部同志在前方指挥,一部分领导同志在解放区指导减租和生产。面对巨大的战争规模,对于如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如何最大程度的争取和平的局面,毛泽东从不同阶级出发,认为只有从减租和生产出发,才能“使解放区农民普遍取得减租利益,使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取得酌量增加工资金额改善待遇的利益;同时又使地主还能生活,使工业资本家还有利可图。”[1]毛泽东运用马克思理论的阶级观点,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全面探索解放区战争笼罩下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规律。

由于长期被地主压迫和剥削,农民对地主的憎恶程度可想而知,他们难以理解毛泽东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为何要顾及到地主的利益。毛泽东之所以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因之一在于他善于从大局看小局、从长期看短期。通过对当时情形的观察,毛泽东指出:“减租斗争种发生过火现象是难免的,只要真正是广大群众的自觉斗争,可以在过火现象发生后,再去改正。”[2]毛泽东恰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作了严格的区分,强调解决主要矛盾,当土地改革运动进入新时期,适时调整政策。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根基,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须遵循的,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复杂的战争环境下,毛泽东依然心系人民,“告诉党员坚决同人民一道,关心人民的经济困难,而以实行减租和发展生产两件大事作为帮助人民解决困难的重要关键。”[3]毛泽东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榜样,在群众路线的坚持过程中,同样坚持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4]

二、《三个月总结》中的哲学思想

《三个月总结》分为十八个方面总结了自1946年7月到1946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顽强抵抗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宝贵经验,并提出接下来人民解放军在内战中的作战战略与作战方针。文中第十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总结,提出《五四指示》的执行程度不同,农民对于内战所采取的态度也不同。在《五四指示》真正贯彻落实的地方,农民分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以往被剥削被奴役的残酷状态,“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5]相反,《五四指示》没有得到真实有效的落实,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农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状态中。毛泽东对《五四指示》实施后面临的土地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坚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以实际考察为依据,坚决抵制唯心论和机械论。

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力进攻与农民对土地热切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具体透彻的分析了土地改革与反对蒋军的辩证关系: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农民反对蒋军的积极性。因此毛泽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不论战争如何忙,坚决地领导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6]毛泽东在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中,即看到了整体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现实,又从整体中关注局部,做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三、《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的哲学思想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中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在文中占有较大的篇幅,系统分析了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应实事求是,采取不同的政策。毛泽东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它们从过去的状态发展而来,又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由现在的状态发展而去。[7]因此,面对当时不同的社会阶层要有不同的对策,“必须将贫雇农的利益和贫农团的带头作用,放在第一位”[8]、要避免对与共产党站在一边的人民群众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对开明绅士、旧富农和新富农也要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策也是灵活应变,因人而异。

文章中,毛泽东明确指出:“土地改革的中心是平分封建阶级的土地及其粮食、牲畜、农具等财产,不应过分强调斗地主财。”[9]毛泽东能够理解农民对于地主的怨恨,也看到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偏离了中心,也看到虽然在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封建的土地关系收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它仍然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情绪和革命积极性的发挥”[10]所以,必须纠正农民的斗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教育人民,坚定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中的哲学思想

在1947年9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总体上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尤其是贫雇农对土地的要求,并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了解放,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使革命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资源。”[11]虽然《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后的成效显著,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情复杂,各地情况差距较大,受战争状况、人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法实施的程度也是同的。毛泽东根据时势发展的变化,写出了这篇文章。

文章将解放区分为三种,具体分析了这三种不同的解放区实施土地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面对当时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的大环境,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识到“研究矛盾特殊性是认识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也是进一步认识具体事物的目标。”[12]毛泽东领导解放区的广大军民,一边对国民党军的进攻进行顽强抵抗,一边深入开展实地调查,按照平山经验,接受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土地改革运动实践者的经验,因为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全面听取群众意见,全面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矛盾,避免教条主义的实施土地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页。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3页。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3页。

[4]孙宝义等:《听毛泽东谈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3页。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8页。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8页。

[7]张牛:《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系统方法及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 期,第52页。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8页。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1页。

[10]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页。

[11]王孝平:《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2013年第3 期,第47页。

[12]赵庙祥:《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攀登》1995年第2 期,第35页。

猜你喜欢

解放区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解放区的天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人民出版社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