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服饰文化遗产的思考

2018-04-01陆婷婷李大雁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胡服服饰文化遗产

陆婷婷 李大雁(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一、“一带一路”的文化导向与服饰文化遗产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二者合二为一的简称。

“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文化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诞生。它是丝路贸易来往、文化交流传播和技术推广合作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服饰文化是某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社会习俗,文化宗教和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一无二文化体系,是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符号。服饰文化遗产包括沿途区域服饰相关的印染,刺绣,制衣等技艺,服装形制,着装礼仪,工具材料,图案织物,艺术审美等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财产。

在“一带一路”丰富深厚的文化遗产中,服饰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研究“一带一路”服饰文化是认识和了解丝路文化和丝路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一带一路”服饰文化遗产特征

1.多样性与多元化

“一带一路”沿途涉及65 个国家,总人口超44 亿,占全球人口的63%。沿线民族人口结构复杂,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经济形态各异,地理环境差异明显,是涉及地域最广的文化线路。因此“一带一路”服饰文化遗产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化共存的状态。

各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人们在选择服饰时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呈现了传统服饰和穿着习惯的多样性。以甘肃传统服饰文化为例。甘肃境内主要有汉、蒙古、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哈萨克族等12 个民族。其中藏族、裕固族、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东乡族、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汉族则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因此甘肃地区传统服饰便体现了这种服饰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例如藏族人多用银制护身佛盒作为佩饰,喜用袒露右臂的着衣方式来模仿释迦牟尼;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的男性出门必须戴小帽,女性则是披盖头,这是受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甘肃还有“牧区穿袍 ,平原着衣”的说法。服饰文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进一步展现“一带一路”沿路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

2.独特性与代表性

“一旦民族形成后 ,它的服饰也基本定格 ,形成了本民族独特款式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种服饰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而且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紧密联系。“一带一路”沿途文化地区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到社会生活,从民间工艺到民俗风情都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用有差别化的服饰文化语言(色彩传统、服饰图案、服饰造型和服饰工艺)来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例如苗族人喜欢穿戴银饰,善用苗绣蜡染。彝族人常年穿察尔瓦,并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服饰。东纳藏族人则多用贝壳,珊瑚作为头饰搭配传统藏袍。

透过服饰文化的差异不仅能够区分族群,有时还可以区分同一族群中的不同群体状态。例如藏族主流女式服装款式有长袍式、连衣裙式,但是藏区边缘地带藏族女式服装形制有别于基本服装造型。乡城女装是左衽百褶连衣裙,嘉绒藏女装是上穿中长立领衣,下搭百褶长裙。这些服饰形态与主流传统藏族服饰大相异趣,体现出“一带一路”沿途不同服饰文化形态并置的独特性。

3.民族认同与延续性

“一带一路”服饰文化是各地区各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的物化标识,具有延续民族血脉的特征。传统民族服饰体系一般在男、女两性区别的基础上,按年龄与婚姻状况的差别构成相对统一的服装形制模式。例如甘肃境内的裕固族,男女均穿下摆两侧开小叉的高领偏襟长袍,女性扎桃红色或绿色腰带。已婚裕固族女子戴大圆顶白毡帽,未婚女子则是把头发梳成许多小辫子。一个民族的服饰制度基本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服饰款式相对趋同,并保持款型制式的连续性。“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在民族服饰款型同化的过程中,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构造出适合当地气候,遵循实用性的服饰文化。展示出对本地区血脉继承的自我认同,维护着本民族完整的延续性与发展。

4.文化交流与传播性

罗兰·巴特曾指出:“衣着是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它是处于纯粹之中的语言......时装是在衣服信息层次上的语言和在文字信息层次上的言语。”服饰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附着于体肤之外的标识意义。“一带一路”作为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最广的文化交流通道,提供了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机会。以“胡服”为例,胡服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域以游牧为基础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服装。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胡服”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并从唐朝开始确立传统“胡服”形制为主的服饰制度,一直流行到宋元。而胡服与哈萨克斯坦(我国“一带一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的传统服饰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哈萨克斯坦的古老传统服饰沙番(Shapan) 在宽松的长袍中间开缝与“胡服“服饰风格颇为相似。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承载着诸多文化意义与传播作用。

5.原生态与重视手工

“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民族地区偏远,在战略部署之前交通并不方便,这样使得一些特有的民族习俗在当地环境才能存活。例如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树皮布衣文化的黎族树皮衣制作技艺。用于制作树皮布的桑科植物大多生长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海南适宜的气候条件就为树皮布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原料。黎族人用这种树皮纤维作为原料,通过手工缝制衣服、帽子等服饰。树皮的普遍性和易得性也使得制作树皮布这一古老的原始技艺得以留存至今。

除此之外,赫哲族鱼皮服饰,江西夏布织造技艺,广东香云纱晒莨染整技艺都与当地原生态环境,手工技艺,原料就地取材必不可分。“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原生态地域属性的合适开发与保护,促进了服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提升原住民对民族认同意识,对族群文化的建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 结语

“一带一路”服饰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研究其他文化的重要相关依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未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服饰文化遗产的重视,能够改变传统服饰文化被遗忘忽略的现状;对服饰文化遗产的梳理,能够保护濒临消亡的古老技艺,唤醒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认同;对服饰文化遗产的认知,对展开各国之间传统服饰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对服饰文化遗产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的特有的服饰文化传播到世界这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猜你喜欢

胡服服饰文化遗产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遗产怎么分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千万遗产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