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定西东西部协作生态扶贫模式探讨
2018-04-01任文元
文/任文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地区总面积的85%,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一。全市总土地面积1.96 万km2,现辖安定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 区6县,119 个乡镇、2 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301 万,其中通渭、渭源、岷县为省级深度贫困县,漳县为市级深度贫困县,全市共有34个深度贫困乡镇、557 个深度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325 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232 个。境内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干旱缺水,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定西的生态问题、自然灾害问题、贫困问题叠加,一直是制约着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中央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2016年福州市与定西市开展扶贫协作以来,针对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提出生态扶贫的战略决策,从生态林、生态林果建设等方面进行生态扶贫实践。
2017年4—5月,福州市利用在资金和营造林方面的技术、经验、人才等优势,实施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一期项目建设。2018年,在总结一期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二期项目建设,并在生态林果建设等方面的扶贫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旨在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生态扶贫协作经验、模式。本文以福州·定西东西部协作生态扶贫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生态扶贫模式的构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扶贫成效提供理论参考。
一、生态扶贫模式
生态扶贫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脱贫相结合的扶贫新模式,该模式是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
根据生态扶贫项目的不同属性,结合定西市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相应不同的扶贫模式。
(一)生态林建设模式
生态林建设主要以改善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为贫困区域民众提供生态公共服务产品,以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属公共服务范畴。因此,生态林建设以政府主导为主。由当地政府或林业部门组织实施,项目资金由福州·定西扶贫前方指挥部根据项目进展及验收情况安排,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林建设项目中的主导作用。
在生态林建设过程中,从种苗—造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各个环节,都要与扶贫脱贫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让贫困户在参与生态林建设过程中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一是参与项目建设获取劳务报酬。积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成员总数50%以上,以充分发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带动贫困农户参与林业生产、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或依托国有林场及社会专业化组织的营造林专业队,根据贫困户意愿,优先吸纳身体健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相应的造林、抚育、管护等工作,增加其劳务性收入。对参与造林施工投标的专业队,要求贫困人口占成员总数的50%以上。二是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优先将身体健康、有巡山护林能力、能承担起日常护林职责且在当地居住已建档立卡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从事森林管护、防火、防病虫、日常巡查、宣传等工作,实施生态护林员脱贫,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贫困户耕地退耕还林补助。优先对符合退耕还林条件且有意愿的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其补助性收入。按照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标准,每亩退耕地予以1200 元补助(三次兑现,第一年补贴500 元、第三年补贴300元、第五年补贴400 元)。四是优先采购贫困户及贫困户组织的合作社所经营的苗木。鼓励、指导、扶持贫困户及贫困户组织的合作社自育苗木,通过销售生态林建设中所需的苗木增加经营性收入。五是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林的同时,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蜂、森林旅游业等林下经济,如在林下套种当地特色中草药及优良品种的大豆,以耕代抚,立体林业,长短结合,促进贫困户持续增产增收。
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培育生态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保护生态,促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在条件成熟时,可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森林旅游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就地打工、订单式种养等途径,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最终将生态林建成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科研、科普、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郊野型森林公园和定西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基地。让贫困户在参与生态林建设和保护中充分受益,让市民能够在生态建设中有满满的获得感,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生态林果建设模式
生态林果建设指各种经济林果,如苹果、梨、大果沙棘、枸杞等经济林基地建设。由于生态林果建设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生态效益,因此具有生态产业的特性,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特色,由市场发挥基础性的配置作用。政府主要以补代奖,引导公司、合作社、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规模经营,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生态林果基地建设中来,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带动贫困户参与其中,加快区域脱贫步伐和进程。根据当地实际,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乡镇(村)+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
由乡镇(村)统一采购果树苗木、农药、肥料、地膜等分发给农户(贫困户),同时,引导农户(贫困户)成立或加入林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指导农户(贫困户)进行生态林果种植与管理,合作社为农户(贫困户)提供订单,农户(贫困户)通过林果出售取得报酬,增加收入。
(2)“乡镇(村)+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
由乡镇(村)统一采购果树苗木、农药、肥料、地膜等分发给农户(贫困户),公司通过与项目区及周边区域农户签订合同和订单,并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建立共同的利益关系,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3)“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
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成立合作社,给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依托县林业局技术力量,进行标准化生产、经营指导。农户自己经营管理,收入全部属于农户,通过基地建设,提高林果的品质和产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4)“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入股”模式
按照“荒地变林地、租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原则,以贫困户为基本单位入股经济林的模式运营。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贫困户入股协议》,将土地流转费用入股到经济林建设资金中,每年按照每家贫困户注入股金的8%分红。这种模式是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发展和壮大产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当地企业入驻贫困地区。对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新型产业,推动当地整个产业链,发展当地经济,提升林业联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农民意愿,先试行推广宣传,建立示范点,后期不断扩大涉及面,吸纳更多农户参与。
在生态林果项目扶贫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培训,以县为单位,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贫困户果农技术培训,建立劳动力培训档案。按照果树生长周期和生产需求,聘请果树栽培方面的专家、技术能人,及时开展苗木繁育、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摘后商业化处理、贮藏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果树栽培技术能手,把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脱贫不返贫。
二、生态扶贫模式探讨
(一)生态扶贫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脱贫相结合的脱贫新模式。2017年,福州市利用在资金、营造林方面的技术、经验、人才等优势,实施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一期项目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在总结一期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二期项目建设,并在生态林果建设等方面的扶贫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旨在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西部生态扶贫协作经验。
(二)生态扶贫中,生态重点项目以政府主导为主,在生态林建设过程中,从种苗—造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各个环节,都要与扶贫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要优先采购贫困户或以贫困户为主成立的育苗合作社生产的苗木,以及吸纳贫困户或以贫困户为主成立的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用工。生态林建设集中成片,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多树种造林,集约型管理;要改变以往造林重造轻管、质量不高、管理粗放的局面,加大投入,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效,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成景一片。造林树种选择上要注重绿化与彩化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一些蜜源植物,即美化景观,又可发展中蜂养殖,林蜂结合。要探索林下经济种植技术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林下套种,林农复合经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和耕作条件,以耕代抚,回肥于地,以短养长,解决造林三年后林农不抚育和部分退耕还林地造林后贫困户无地可耕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林地生产力和经营效益,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培育经济林果和特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林农、林果、林蜂、林养和林旅),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植被覆盖,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集生态保护、科研、科普、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林,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和分享生态成果。
(三)生态林果产业扶贫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明显优势的经济林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引领作用,建立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做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标准生产、示范带动,引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在扶贫过程中,要加强技术培训,让每家贫困户都能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把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形成贫困户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脱贫不返贫。
综上所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扶贫攻坚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坚”的新方法、新手段。目前,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这场消除贫困的战役中林业和草原成为生态扶贫的主战主场。综合本文,林业和草原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重点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精准扶贫、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达到脱贫不再返贫的成效。(1)国土绿化劳务收入扶贫;(2)退耕还林补偿扶贫;(3)生态护林员薪酬扶贫;(4)保护原有林草生态补偿扶贫;(5)引导参与林业产业扶贫;(6)引导参与林草生态旅游康养扶贫;(7)建立健全林草技术服务体系扶贫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举措,真正实现在东西部结对的条件下,在全国掀起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大热潮,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