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强不息 绽放生命光彩
——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人物特写

2018-04-01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12期
关键词:瓷胎竹编编织

文/张玉芳

12月3日是第27个“国际残疾人日”。当天,由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四川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的四川技能大赛——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闭幕。来自全省各市州的237名残疾人选手登上赛场。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参加竞赛的残疾人,希望通过讲述他们的自强故事,向社会展示残疾人职业风采和精神面貌,营造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广大残疾人树立榜样。

贾春梅

比赛科目:刺绣

奖项:一等奖

在竞赛现场的手工艺获奖作品展示区,一件手掌大小的刺绣作品让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绣帕上绣着一只停在翠绿色竹叶上的蜻蜓,蜻蜓舒展双翅,振翅欲飞,这是此次竞赛刺绣项目一等奖的获奖者贾春梅的作品。

贾春梅是一名90后的蜀绣绣娘。1998年,6岁的贾春梅因突发高烧,导致肢体残疾。多年来,贾春梅几乎从不出门。2009年,她去成都市郫都区残联更换残疾证时,了解到残联正在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看着培训老师们展示出的一件件精美的绣品,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刺绣培训。

刚开始,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贾春梅学习刺绣十分顺利,很快就掌握了基本功。随着学习的深入,她渐渐地发现刺绣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感觉自己怎么努力好像都没有办法把图案绣好”。面对刺绣学习中的瓶颈期,贾春梅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但看着那些精美的绣品,贾春梅心里对刺绣有了不舍之情。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开始研究刺绣的针法、配色,上网寻找相关的资料,不断进行刻苦练习,不到两年就掌握了最难的双面绣。

最终,在不懈的努力下,贾春梅获得本届以及上届我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刺绣项目第一名。尽管如此,她仍然认为自己的技艺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通过参加比赛可以与其他选手交流刺绣技艺,看到自己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刺绣水平。”如今,贾春梅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刺绣老师,帮助更多残疾人学习刺绣。不仅如此,2018年,贾春梅学习郫都“唐昌布鞋”制作技术,她把刺绣技术运用到唐昌布鞋制作中,开启了增收致富路。

何元洪

比赛科目:竹编

奖项:一等奖

一只小巧的白瓷杯、一根根等同头发丝厚度的竹丝、一把美工刀,就是在竹编项目比赛中参赛选手们所用到的全部工具。赛场上,44岁的何元洪坐着轮椅,一手拿着瓷杯,一手拿着竹丝沿着杯壁编织,不时拿起桌上的美工刀修改竹丝,渐渐地,一只瓷胎竹编茶杯在他手中成形。最终,何元洪编织的瓷胎竹编工艺品从众多参赛选手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赢得竹编项目的第一名。

“不能露胎,编织处色泽均匀,径密工整,

不能有1毫米的偏差。”据竹编项目的裁判介绍,瓷胎竹编是四川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所运用的竹编工艺以精细见长,制作者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都藏而不漏,编织部分与瓷胎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说起学习竹编的经历,何元洪直言自己是一辈子都与竹编有解不开的缘分。因幼年患有小儿麻痹症,何元洪的双腿不能站立,16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编簸箕、背篓等各种竹编农具。之后,在蒲江县残联的帮助下,他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古镇“蜀雅坊”竹艺堂开始学习瓷胎竹编的竹编工艺。有了一定的竹编技艺基础,何元洪在竹艺堂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瓷胎竹编的编织工艺。“瓷胎竹编这个技术不难学会,但是要编得好就需要有好的心态,要静得下来,手上功夫细致。”这是何元洪接触瓷胎竹编多年以来最深的感悟。

何元洪已经参加过多次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要向大家证明,残疾人也能成为能工巧匠,大男人也有心灵手巧的一面。”何元洪表示,通过参加技能比赛,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何元洪每发现竹编的新编法,都会把编织效果图保存到手机上,然后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研究、学习,“大家一起交流技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竹编技术,竹编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坤

比赛科目:

盲人按摩

奖项:一等奖

“在学习盲人按摩这项技能的过程中,我走出了因为失明而导致的阴霾。”今年29岁的王坤在获得了盲人按摩项目一等奖时笑着说,“这次能够得到一等奖,对我而言是非常大的鼓励,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行。”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王坤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15岁的时候,王坤双目失明,这让他承受了很大心理压力。一年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盲人按摩这个职业。于是,他在老家南充参加了3个月的盲人按摩培训班,来到成都开始跟着师傅在按摩店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在按摩店学习的过程中,王坤意识到盲人按摩不仅仅需要实践经验,更加需要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于是,王坤开始学习盲文,准备考大学。因为盲文与汉字完全不同,王坤吃了不少苦头,“我需要慢慢把以前学的汉字转化为盲文,然后用手去熟悉它们”。

20岁那年,王坤通过自学考入了河南推拿职业学院盲人医疗按摩专业。因为看不见,在学习解剖的时候,王坤只能依靠手感去触摸人体的所有结构,“一遍不够,就多学几遍,肯定是能记住的”。三年的学习时间里,他不仅完成了大学学业,还通过考试获得了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证。回到成都,王坤便自己创业,创办了一家社保定点诊疗按摩所。

如今,王坤指导培训了近20名视力残障人士学习按摩技术,并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我现在开了这家诊疗按摩所,收入各方面都很稳定。”对于未来,王坤已经有了计划,“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人”。

猜你喜欢

瓷胎竹编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清三代瓷胎画珐琅的发展动因及演变规律探究*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游伟 《竹韵金沙》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类汝瓷”瓷胎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