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8-04-01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技能型劳动力

文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任务。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云南的职业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领域出现许多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新特色,走上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快车道。然而应该看到,云南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云南促进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结合云南实际,云南提出走“两型三化”的新路子,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促进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产业转型升级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便是劳动力,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劳动技能和方法的提升,将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决定社会财富的增长。目前,云南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大多数劳动力仅接受过基础教育或者受教育程度尚达不到基础教育。云南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增加技能型劳动力的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劳动力技能构成。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必须依靠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经济社会运行过程的具体执行者。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云南制造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目前,职业教育仍是云南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职业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课程设置,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好的知识和技能,消极地吸收单一性知识和技能。二是现行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互认、转换,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互不承认,造成学习者盲目考证、重复考证。所以,目前的职教体系不利于学习者进入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三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企业参与合作时间不长,大多停留在选择人才、捐资助学、建立实训基地等方面,很少参与合作办学中对人才的培养。有关管理部门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等,对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监督、约束。为使云南职业教育真正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广阔场景中,迫切需要构建能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制度设计、学习成果的转换与互认、课程体系安排、现代人的职教观念、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社会用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云南是一个边疆多民族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和区域之间差异大,劳动力总量大、素质低与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可就业性”是衡量一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发育充分的重要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人有技能、个个有本领,才能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更好地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各类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全面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社会公平。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技能型劳动力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