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纪念张伯简诞辰120周年

2018-04-0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先驱者中国化革命

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2018年,我们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恰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杰出先驱者之一张伯简诞辰120周年。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学说恒久的生命力。我们缅怀那些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辈,缅怀张伯简同志,也是对马克思的一种纪念。

张伯简求索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青年张伯简出生、成长在一个民族危亡、时局变动的历史跌宕时期:他出生那年,发生了戊戌变法;他2岁那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3岁那年,《辛丑条约》签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7岁那年,具有革命色彩的“中国同盟会”成立;他11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他17岁那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他19岁那年,十月革命炮声响起。

这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列强侵凌、求得民族解放,进行着探索和拼搏。民族的危机呼唤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中国需要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去蹚出一条民族振兴之路。张伯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追随时代,投身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勠力笃实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业绩是中国历史呼唤的结果,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必然选择。

张伯简接受与信仰马克思主义

1898年,张伯简出生在大理剑川,1919年,21岁的张伯简怀着远大志向,为探索“中国向何处去”,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学生一起走出国门,先赴当时风云际会的南方革命中心广州,后来加入赴法勤工俭学的潮流。在巴黎,他汲取巴黎公社的革命传统营养;到德国,他认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半工半读”的日子中,“半工”使他置身于工人阶级的生活中,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达与弊端,深切地关怀祖国如何走出“国步维艰”的困境;“半读”使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深感要解放“全世界受苦的人”,包括苦难中的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有强大说服力和实践力的理论。他是在生活的践行与思考中,服膺和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了“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抱负。1921年冬,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德国,他加入了共产党,成为追求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共产党员。次年,他到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系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在体验与感受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青年革命家。

张伯简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个人履历,而是那个时代追求民族振兴之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趋向,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求索的结果。张伯简和一批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以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为共同特点,成为站在时代潮流前列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在这些杰出人物中:周恩来、陈望道、陈延年、何孟雄、杨闇公、张太雷、刘少奇、林育南以及彭德怀、黄公略、项英、李克农乃至田汉等著名革命家,他们都生于1898年,他们都成为为马克思主义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共产党员。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感召力,使他们成为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坚人物并彪炳史册。仅此一个角度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作出群体性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武器,是中国社会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辉耀,是一种历史必然。

张伯简全方位践行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大众化传播的翅楚之作,那么,张伯简编写的《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原素表》和他的著作《社会进化简史》,则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浅出地宣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性大众读物,在追求革命的工农大众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早期学运与宣传工作的领袖恽代英就向青年力荐张伯简的书,毛泽东同志担任第六届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将张伯简的《社会进化简史》列为学员10种课外必读的书籍之一。张伯简的书在上海、广州等地一次次重印,成为当时国民革命中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可见他的著作得到的社会认可与广泛需求,可见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的著作虽屡遭国民党反动派查禁,却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气势广为流传。他去世以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出版局又重印了该书。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毛泽东同志还要求身边工作的青年读读他这本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书。

张伯简不仅撰写理论作品,而且担任党中央出版部书记,担负党领导下的“国民通讯社”和《中国青年》《平民之友》《热血日报》《工人之路》等重要刊物的负责人,亲自编辑稿件,通过这些组织环节,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追求以更为广泛的方式宣传和传播。同时,他直接投身到工人运动中,参加上海小沙渡纱厂的工人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并担任两广区委军委书记,负责军事工作,在斗争中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张伯简通过理论著述、舆论宣传、工运活动、军事斗争,成为了一个近乎全方位的从理论到实际工作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这一点在今天尤其值得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

张伯简21岁时离开家乡,再也没有重返桑梓。1926年,他以28岁的生命,倒在革命工作第一线。这是浓缩了的青春,是鞠躬尽瘁的生命。跟他同年的共产党人陈延年、李启汉、杨闇公也只是29岁就献出生命;跟他同年的共产党人何孟雄、林育南牺牲时33岁;跟他同年的共产党人袁文才牺牲时32岁……历史不会因英年早逝而忘记他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史册中永远有他们的姓名与业绩。

纪念马克思、追思张伯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张伯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为中国引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至今已过百年。马克思主义这个伟大理论在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相融合,使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同时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张伯简等革命先驱,他们永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煌煌事业中。

猜你喜欢

先驱者中国化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祛魅与启蒙:蒙古国现代化先驱者笔下的寺院医学——以达·纳楚克道尔吉为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同轴单元的先驱者 Tannoy(天朗)
先驱者10号的壮举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