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进一步消减争议提升调裁效能的思考

2018-04-01唐嘉励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仲裁员仲裁争议

唐嘉励 李 捷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纠纷类型多样化、新型化、复杂化。新形势下,劳动争议处置需要开辟更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纠纷类型多样化、新型化、复杂化,已成为困扰调解仲裁工作的难题。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主动作为,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和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消减争议、提升调裁效能。

强化宣传教育,增进守法意识

一是以“三深入”为先导,抓好服务下沉。职能部门要深入企业、社区,宣传解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推动“理性维权、有序调裁”。二是以“建平台”为牵引,促进公众参与。将“流动仲裁庭”、仲裁“义诊”等品牌活动常态化,推进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企业调解组织逐渐成长为群众参与度高、覆盖范围广的区域性、行业性活动平台。三是以全媒体为支撑,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全媒体矩阵,开设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例分享、热点问答专栏,营造浓厚的学法守法舆论氛围。

创新制度机制,促成工作合力

一是改进工作制度,推动仲裁机构建设。围绕效能建设的主线,优化仲裁办案目录清单,科学调度仲裁办案力量。二是创建联动机制,打破单一格局。发挥人社部门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形势研判、信息沟通、联合会商、协调配合等制度,形成快速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三是创建疑案会审机制,保障裁审衔接。重大疑难案件以及合议庭意见不统一的案件,应建立典型案例指导制度、仲裁与诉讼工作衔接机制。设立联调中心,仲裁委与法院定期召开裁审联席会议,保证在“裁审统一”前提下,案件得到依法公正裁决。

加快技术革新,提升办案能效

一是激活纵向信息交换。启动省市区三级数据中心交换庭审信息,上级调解仲裁机构可通过数字化平台观看庭审现场实况,介入疑难会审指导。通过掌上电脑、移动APP等载体,实现基层调解员与区级集控中心的信息对接。二是打通横向数据共享。探索建立与法院、公安、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大调解”联动格局。三是深化资源系统利用。开发更多模块与子系统,加快案件录入、管理和审理;建立调解仲裁办案所需的知识库、案例库、法规库、经验库;持续开发用于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用于在线培训学习的培训平台,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优化人员配备,提供队伍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稳定性。区、街道两级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架构,充实和稳定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广泛吸纳律师、专家学者等为兼职仲裁员,着力解决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社区及规模以上企业应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配齐配强队伍。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性。实施调解仲裁员分级、分类、分片培训制度,以在线学习、庭审观摩、案件评查和案例研讨为内容,使网络培训与实地培训相互融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互提升。三是加强考核监督,提高积极性。强化考核,确保调解仲裁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运用数据模块加大对调解仲裁员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环节办案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进行全程监督评估。

扩充基层力量,深化源头治理

一是基层调解能力再提升。抓好企事业单位、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街道劳动保障所等劳动人事争议实体化办事机构建设,努力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使案件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确保“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得以落实。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提高预警。依托网格化管理,筛选出劳动争议频发的企业和区域,动态发布风险预警。对于证据充分、事实认定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实行“一步到庭”,用最短的时间化解。三是有效把控舆情,引导理性维权。人社部门和仲裁机构要重视窗口接待、来人来电咨询、平台问政的行风政风建设,确保“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到位。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引导劳动关系双方履行合法的争议调解或仲裁程序。

猜你喜欢

仲裁员仲裁争议
仲裁裁决如何作出?
紧急仲裁员制度效力问题探究
国际仲裁中紧急仲裁员程序研究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争议多晶硅扩产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溯源、适用及其略比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争议光伏扶贫
争议一路相伴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