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初探

2018-04-01蒋志伟龚建伟

世纪桥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党民盟宪政

蒋志伟,龚建伟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201418;天津理工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一、引言

1946年8月,中国民主社会党在上海成立,尽管中国民主社会党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参与了同年所谓的制宪国民大会,并由此成为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三大合法参政党。但对于民主社会党与中共之间的关系、以及因为参加伪制宪国大进而发展成因理念的不同而导致的分裂等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民国政治事件研究甚少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的概况

中国民主社会党1946年由中国国家社会党与海外的民主宪政党合并成立。但其渊源却可以一直追溯到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宪政运动。民社党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民主宪政党的宣言中提到:“本党导源于五十年前之强学会、保国会、维新会,经五十年来之演变,而成今日之民主宪政党。”[1](P.40)而梁启超先生曾经有着通过在建立政党实现宪政之前先通过松散的联盟将民众和社会进步人士凝聚起来的想法,得到了张东荪、张君劢的继承和改良,“二张”于1932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国家社会党来对抗专政力量日益增强的中国国民党。而彼时,国社党的成员多为康梁的进步党解体后的研究系分子。

正是因为他们源承自康梁的宪政思想,又加上当时国民党日益强化的“党外无党”策略,中国民社党自一诞生起就是为了促成西方式的宪政下政党竞争参政而努力的。在民社党的重要刊物《再生》中,就强调了民社党的重要主张。其具体主张最主要的有三项:“国家民族本位”、“修正的民主政治”和“渐进的社会主义”。民社党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反对中共的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主张通过和平、民主手段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2](P.125-130)

但是,在民社党合并成立的过程中,由于宪政党是个海外政党,在国内并没有基层的党组织,也不能直接参与新成立的民社党的各项决策,因而埋下了后期分裂的隐患。而同时民社党在国内的原国社党的各机关也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实质的管理,造成了党员组成鱼龙混杂,招收新党员时对筛选制度视若无睹,并在后期决定参与伪制宪国大时竞争代表名额时进一步暴露出来,向国内其他民主人士展现了一个相对糟糕的政党形象。

到了1946年末,成立不久的中国民社党临时背叛与民盟的共识,决定要选派代表参加伪制宪国大时,其在内部、地方就显露出的颓败正在腐蚀这样一个原先本着建立宪政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党。其内部党员入党不纯、成分复杂、地方上派系斗争激烈而又复杂、地方组织松散并面临着严重的经费问题。[3](P.78-79)因而在所谓的“制宪国大”召开后,民社党的民间影响力日益削弱而成为了民国的政治花瓶。

三、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中国民主社会党为非法组织。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社党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便逐渐失去了其革命性,也渐渐放弃了立党时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革命,沦为与国民党无异的“党外之党”,彻底丧失了其群众基础。那么在1950年之前,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两党的关系究竟呈现怎样的形态,冲突和矛盾又集中在什么地方呢?

早在中国民主社会党的前身,即国社党时期,张君励曾经致书毛泽东,要求中共“以八路军之训练、任命与指挥,完全托之蒋先生手中”,“取消特区之制”,“将马克思主义暂搁一边”。 这在当时产生了恶劣影响,受到中共和其他民主爱国人士的批驳。[4](P.125-130)这一幼稚的想法很快随着张君劢遭到国民党的软禁而烟消云散,国社党也因此愈发强调民主权力,随着国民党的禁党主张越发严格,国社党所要求的取消“一党专政”的呼声越来越高,真正从纸上的文字逐渐转变成行动。但即便如此,中国民主社会党所奉行的社会主义,终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共的关系也因那时所共同反对的敌人而貌合神离地团结在一起。

而在二战之后,国社党自恃在民盟中的地位大有提升,先是向民盟要求所谓的“党内批准权”实则将自己放到了与民盟同等的位置,后又是退出了当时中共重要的战线同盟——民盟。

首先,民社党与中共有着重大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以民社党主席张君励为代表,丁三青认为,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先后经历了从社会民主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的变化过程。[5](P.113-119)而民社党建立之后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中间形态,它鲜明地反对了苏联模式,认为要抛弃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甚至是全盘公有化。这种混合的,向资产阶级进行一定妥协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但却是民社党的立党之本,在当时不能为民社党所放弃。而中共当时所执行的土地改革等具体施政方案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无疑是与民社党相冲突的。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暴力革命作为工具,最后以实现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组建联合政府的理想治国方案。而中国民主社会党将暴力革命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正是自古以来的暴力革命传统才使得中国陷入后来中共领导人所提到的“历史周期论”。而厌恶暴力革命的民社党因为其没有武装力量也必然依附于某一个大党之下,尽管其深恶痛绝国民党的一党独裁,但又视其为合法政党,便不得不把宪政理想寄托于国民党之上。[6](P.75-78)

其次,除去在是否要进行暴力革命这一重大的意识形态的分歧之外,民社党后来叛出民盟参加1946年的伪制宪国大对于两党的关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1946年所谓的制宪国大,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的、民主的、合法的国民大会。早在1946年的1月,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同盟等方面在政协会议上达成的精神,国民大会必须在和平环境中,并由改组后的政府负责召集,各党派共同参加,召开日期由各方商定。[7](P.48-52)在当时民盟作为第三方斡旋于国共双方之间,企图通过促成国共和谈,组建联合政府的当口下,国民党背信弃义在共产党代表缺席,不可能与会的情况下召开国大自然引发了共产党和民盟的抗议。而民社党在此间先是附和民盟,表示自己断然不会参加国民党所举办的非法的国民大会,但在11月19日,张君劢在蒋介石的官邸提供了中国民社党参加伪制宪国大的党代表名单,正式宣布参加会议。同为民社党创始人的张东荪以及他当时作为民盟代表的好友罗隆基都曾劝他千万不要参加国大,而是要想办法让制宪国大延期到国共停战时举行,罗隆基甚至于亲赴南京警告张君劢倘若一意孤行,民盟则会开除他,张君劢一开始避而不见,后表示对于开除无所谓,并认为民盟已经成为中共的附庸,不屑于共谋宪政。而张东荪则致信称倘若民社党参加了国民党单方面举行的制宪国大,将会退出民社党。由此,民社党违背了与中国民主党团同盟在召开国大事务上共同进退的约定。这不仅让民盟与之关系恶化更让中共产生了不满情绪。张君劢曾派人到北京劝说张东荪南下讨论参会会问题,周恩来得知后表示,既然张君劢已经下水,何必再拖张东荪呢?

中国民社党与中共之间的矛盾本就因意识形态和革命理想的不同存在分歧,更因为民社党背离诺言与民盟决裂而激化,中共本希望民社作为民盟的成员能成为第三方调停国共两党的矛盾,但民社党向国民党靠拢和妥协让中共认清了其同样具有天生的“软骨病”。

四、中国民主社会党革新派与中国共产党关系

在民社党参加了蒋介石主导的“国民大会”之后,是否参加政府就成了民社党内部需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以孙宝刚为首的一部分成员认为应该暂缓参加政府,但是张君劢、蒋匀田等人却主张加入政府。张君劢认为民社党应当加入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参政会等机构[8](P.59-69),而蒋匀田则更是主张民社党应该参加政府整体,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民社党的分裂。以孙宝刚、汪世铭为首的一众反对张君劢路线的民社党成员在1947年8月15日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民社党革新派正式成立。相比张君劢等人对国民党的软弱与对共产党的不信任,民社党革新派的态度显得更加中立一些。革新派明确指出自身所奉行的是“中正和平之路”,也对张君劢投靠国民政府的行为予以了坚决地批判。也正因此,民社党革新派被国民党污蔑为“求官心切”,更是宣称其为张东荪等人“煽动”的产物。

然而因为革新派本身即为反张君劢的一众人士所联合创立,因此其内部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亦不统一。孙宝刚为首的“中间路线派”明确反对民社党革新派去亲近中共,认为这会破坏“中间路线”。汪世铭则认为中国共产党相比国民党更加民主,因此主张亲近中共。而革新派的领袖人物伍宪子则主要负责调节两派之间的关系,同时扮演一个两派之间的平衡角色。在回应美国国务院情报员麦克罗斯的质疑之时,伍宪子明确指出民社党革新派并未拒绝中国共产党参加新政协的邀请,更是指出革新派原则上同意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政治协商会议。同时,伍宪子还批评了美国政府忽视中国平民的要求,从而引发了中国民主人士对美国政府的不满。[9](P.486)

然而伍宪子的调解并未有多大效力。孙宝刚为首的“中间路线”派系在香港立足,以《人道》周刊为主要宣传阵地,同时批判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不顾事实的宣称“两者都是一党专制的党”,甚至鼓吹“帝国主义已经不复存在”。其根本上已经走向了反对共产党的道路。究其根本,正是因为孙宝刚等人完全站在了右翼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场之上。而在这立场之上,其自然不可能对中国共产党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更不可能有积极的态度。[10](P.117-121)最终,《人道》周刊被民社党革新派内部左翼人士认为太过保守,态度中庸,不足以代表民社党革新派,因而停刊。[11]而这也促使了孙宝刚与其追随者与革新派决裂,另组所谓“中国自由社会党”。

在孙宝刚等人被民社党革新派开除之后,伍宪子对自己之前的调停失败感到遗憾,最终选择了辞职。而孙宝刚的“中国自由社会党”更是罔顾事实,宣称中国共产党是要“一党独裁”,是“追随于共产国际情报局”的党。[12](P.531)可以说,此时的“第三路线”已经完全不过是表面。孙宝刚等人的实质,已经很明显了。

而另一方面,开除了孙宝刚等人的民社党革新派开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12月,民社党革新派发表了《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加强团结,为了彻底消灭革命的敌人,为了加速革命战争的胜利而共同奋斗”。[13](P.142-143)1949年6月,汪世铭来到北平,代表民社党革新派希望参加新政协。最终,中国共产党认为虽然民社党革新派内部存在一些民主人士,但是因为其内部成分过于复杂,最终决定对其中部分人个别邀请参加新政协。1949年9月,民社党革新派宣布自行解散,其领袖汪世铭、沙彦楷等人则受邀参加了新政协。革新派的其他成员,有的加入了民盟,有的则加入了其他民主党派与组织。[14](P.52-56)

民社党革新派本身是为了反对张君劢的亲国民党路线而成立的,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也更加中立。但是正因为其组成原因的单一,其内部成分也相当复杂。其中以孙宝刚为首的一派过分强调所谓的“第三路线”,最终走上了反对共产党,反对革命的错误道路。而汪世铭等人则认清了历史的潮流,选择了与共产党站在一起。虽然民社党革新派因为内部原因最终解散,然而汪世铭等人受邀参加新政协,也正是体现民社党革新派的进步性的标志性事件。

五、结语

总结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应该着重注意民社党自身的性质问题。民社党源自中国国家社会党与中国民主宪政党,而这两者都属于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改良性政党。这也就决定了民社党在革命性与进步性上相对共产党的软弱,更使得民社党没有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动力。

但是另一方面,民社党自身所标榜的“第三道路”也使得其能够吸引一部分的进步人士,这也限制了其与国民党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至于进一步恶化。在民社党最终投靠国民党之后,党内的进步人士最终选择了与民社党决裂,组成革新派来继续试图践行所谓“第三道路”的政治路线。但是在事实面前,革新派最终也产生了分裂。其中一部分坚持僵化的“第三道路”毫不动摇,最终走向实质上反对共产党的道路。而另一部分革新派的主流则最终选择了共产党,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从而成为新中国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这一部分民社党的改良派相较国民党是有一定的先进性与进步性的,其内部也分为多个派系。张君劢虽然最终选择投靠国民党,但是他也依然对国民党的许多政策有所不满,进而提出批评。但是这些改良派始终都没有克服其软弱性,更是处于自身立场始终不愿意投靠中国共产党,最终跟随国民党迁往台湾。

[1]胡应汉.伍宪子先生传记[M].香港:四强,1953.

[2]尹涛.中国民主社会党的成立及特点[J].民国档案,2009,(2).

[3]高春菊.解放战争时期地方民社党活动述略[J].兰台 世界,2011,(29).

[4]尹涛.中国民主社会党的成立及特点[J].民国档案,2009,(2).

[5]丁三青.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流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5).

[6]迟晓静.中国民主社会党宪政诉求的博弈探析[J].山 东社会科学,2012,(5).

[7]刘秋阳.张君励决定民社党参加“制宪国大”的经过 [J].文史精华,2002,(9).

[8]李村.一九四七:民社党的分裂[J].书城,2016,(6).

[9]方庆秋.中国民主社会党[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10]汤传志.试析民社党革新派居港首要之政治分歧[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1]国民党中央联秘处.党派活动专报第八号[R].南京:国民党中央联秘处,1948.

[12]方庆秋.中国民主社会党[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13]石光树.迎来曙光的盛会[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14]刘辉.“中国民社党革新派”历史初探[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3).

猜你喜欢

社会党民盟宪政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向党而生伴党行——湖南民盟地下组织建立前后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法国社会党四分五裂境遇凄凉
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
宪政视野中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因应社会治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