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诗经》

2018-03-31黄琬雅等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汉服诗经文化

黄琬雅等

2017年2月,深圳市罗湖图书馆邀请我们参加“4·23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之一——“诗礼传家”《诗经》朗诵会。接到任务后我们有千百种设想,一次次跟罗湖图书馆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沟通,又得到“深圳诗乐会”的帮助。节目渐渐定型,在考虑服装的时候,我们忽然想到了汉服。就这样,汉服与《诗经》走到了一起,它们共同拥有的深厚文化内涵,碰撞出超乎想象的璀璨火花,引起社会关注。后来我们的展演大大跨出深圳罗湖图书馆,甚至出现在央视舞台——“深圳朗读亭”节目里。学生们在活动中发挥了极大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参与节目编排,并在与汉服的接触中认识到这一传统民族服饰的丰富内涵,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的大洗礼。

这个学期,因为《诗经》,因为汉服,我们有了不一样的精彩,是初中生活最难忘的一笔。更重要的是,我们因而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一影响将更加深远。

当汉服遇见《诗经》 黄琬雅

当身穿汉服的少男少女们缓步入场,我的心融化了。虽然曾多次相见,可每一次心跳依旧,如同初见。

飘逸的衣裙、优雅的姿态,这是汉服的精髓,是我们汉民族的智慧与骄傲。大概三百多年前,这种服装被清政府粗暴地禁止了,以致今天,许多汉族人不认识自己的民族服装,以为那是韩服、和服。

包括《诗经》在内的传统文化,也曾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否定、被过度打击,一度千疮百孔。

然而时间能够验证一切,当这一切渐行渐远,回顾历史、内省自我,发现传统文化里不仅有辉煌灿烂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有温暖人心的元素。

当骤然触碰到汉服的柔软与博大时,被触动的不只是身体,还有颤动的心灵,直达灵魂深处……是的,哪个民族的服装包含了天地人和的密码,蕴含了四季十二个月的内涵?非汉服莫属!

当灵魂回归《诗经》优美而熨帖的篇章时,那些遥远的故事,引发此刻心灵的共鸣,仿佛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是的,哪部经典能用如此简洁又美丽的语言,诉说着人类永恒不变的本性与爱的主题,承载着对民众的“教化”职责?非《诗经》莫属!

当汉服与《诗经》结合,碰撞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火花。

3月26日,园博园明德居初露头角,引起围观与关注。

4月16日,罗湖图书馆“诗礼传家草木情缘《诗经》唱诵会”拉开了“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4月18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却成为孩子们人生中不可复制的骄傲,他们参与了央视《朗读者》深圳朗读亭的花絮拍摄。第一次,我们离中央媒体、离才华横溢的董卿那么“近”。

4月23日,我们参加了深圳市全城“共读半小时”活动,与全市一百多个参与集体共读经典。4月28日的《南方都市报》整版刊发了我们“共读半小时”活动的实况。

《诗经》很美,《诗经》很简单,《诗经》很好玩;汉服很美,汉服很优雅,汉服很有内涵——我们的汉服与《诗经》告诉我们:读书也可以不必板着面孔,不必那么枯燥,读书其实很优雅、很美,也可以很好玩。

我的汉服《诗经》 崔景文

微风轻抚脸庞,好像羡慕我这身古色古香的装扮,好似聆听我这诗情画意的语句。是的,它在欣赏着、欣赏着诵读《诗经》的我们。

《诗经》里的故事大多与纯美的爱情相关,像在茫茫草原上偶遇的清丽女子;像蒹葭丛中如诗如画的神仙女子;像期待自己如意郎君的摽梅女子;像互赠木瓜的浓情蜜意……这些情节与画面,千百年来无论世事如何改变,仍回放在每位读者心间。这正是因为它不仅是单纯的民间歌谣,更承载了民族的文化记忆。

汉服分交领、齐胸襦裙、对襟、齐腰襦裙等类别,不同类别有不同韵味。像齐胸襦裙,展现少女美好的形象与活泼的性格;对襟则更加调皮华丽。无一例外,它们都飘逸脱俗。当所有少男少女身着华丽汉服诵读着《诗经》里那遥远缠绵的故事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便涌上心头,我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少男少女邂逅的情景。

我身穿米黄色的交领,站在舞台上,注视着台下的观众。诵读《木瓜》的情谊,感受《蒹葭》的优美,悦耳的音符、优雅的韵律围绕着我,像暖暖的微光,令人在嘈杂中得到片刻安宁。每首诗歌都蕴藏着不同的寓意,在华美脱俗的汉服映衬下,余音袅袅,熠熠生辉。

这次经历使我亲近了可爱的《诗经》,亲近了优秀的古典文化,回放这一张张照片,我的心灵如此安宁满足。

《诗经》之美在汉服的衬托下,更显细腻高雅之美。

我的汉服《诗经》 肖华凌

汉服,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密码。许久以前,人们身着汉服,品茗弄弦,再奏宫商角徵羽,一举一动有说不出的儒雅。

《诗经》,是华夏诗乐文化的最高传承。江南岸边,年少的情人互换信物,以那清香的木瓜、玲珑的美玉,托付终身。

而我,穿着汉服,诵读着《诗经》,轻轻叩开国学的大门。

犹记那个早晨,阳光明媚,全班同学穿着汉服来到图书馆。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开场一首《野有蔓草》成功地吸引住现场的观众,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站在台下的老师露出欣慰的微笑。表演进行得十分顺利,最后的《葛藟》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明亮的灯光洒在我们身上,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演出之后我们脱下汉服,换上便装,在图书馆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老師无奈地说:“你们啊,穿上汉服是淑女和翩翩公子,脱下汉服怎么又跟疯了一样。”我笑了,这也许就是汉服的魅力吧,穿上汉服时,整个人不由自主地变得不同,腰自然地挺直了,连说话,甚至一颦一笑都文雅了许多。后来我才明白:我们穿在身上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我们口中诵读的,是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故事。也许时间久了,人们逐渐淡忘了汉服、《诗经》,但它们永远不会消逝,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会永远传承下去。

后来,我们又参加了很多关于汉服《诗经》的活动,动静最大的一次是参加了央视《朗读者》深圳“朗读亭”的花絮拍摄,我们的照片还刊登在《南方都市报》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汉服与《诗经》,每当看到观众投来或好奇或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自豪。

如果不是老师,也许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传统文化,没有机会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不会忘记老师第一次穿着汉服给我们讲《诗经》时,给予我的震撼:那一针一线、花样图案,飘逸的衣裙、优雅的风姿简直无法形容!《诗经》中字字句句带来的震撼,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取代!

因为它们已深入我们的骨血里,打上华夏民族的烙印!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的汉服《诗经》 刘思言

眼前站着数十位身着汉服的同学,这场景如此美丽。不看精细的刺绣,不看绚烂的色彩,单单是站在那儿就如此美丽,以至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一种天地自然融合的美丽。

汉服的优雅灵动像天地间的草木,《诗经》穿过花草,穿过庭楼,穿透我们的心灵。我们浅吟轻唱,用最古老的语言唱出最美丽的诗篇。我们仿佛置身蔓草之中,邂逅了清扬婉兮的美人;又仿佛置身桃花灼灼的树下,见证一位美丽姑娘的嫁礼;蔓生的葛菖(野葡萄)长满河畔,引起主人公对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悲怨——这就是我们的《诗经》。

钗光簪影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的骄傲。是啊,穿着我们民族的服装,诵读着流传千年的诗歌,我们怎能不骄傲?回想演出前一天的晚上,我十分担心,担心穿着汉服被路人嘲笑,担心观众认为我们是“异类”……而这些想法此刻都烟消云散了。这宽大的袖子,这繁复的刺绣,这耀眼的钗子,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象征啊!我穿着汉服,诵读着《诗经》,为自己是华夏儿女而骄傲。我们有令人自豪的文明,为何没有文化自信?五千年的时光,打磨出独特的优雅与深邃,如今的快速发展就能成为抛弃它们的理由吗?

每当看到恢宏壮观的朱墙黛瓦,心中总是莫名被震动;每当身临烟雨蒙蒙的江南,总会有无数缠绵的传说弥漫脑海。这就是刻在我们的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注定会伴随一生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老,生活如同汹涌的海浪,不断向前。许多文明之珠在时光的流逝中沉入海底,但沉入海底并不意味着光芒不再。我们应该拾起这些沧海遗珠,让光芒再次照耀世界。

这是我们的汉服,我们的《诗经》——刻进骨子里的千年记忆。

我的汉服《诗经》 赵雨茜

“嘿,别看了,马上就上场了!”

响亮的呼唤声传来,将我从书本拉回现实。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穿好了广袖长裙的汉服,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的气息。我这才想起来:表演马上开始了。

音乐声响起,伴着优雅的节奏,我们踏着碎步,像下凡的神仙缓缓走上舞台。我们身上的汉服款式、颜色并不统一,甚至差别很大,发型也各不相同,可整体协调优雅。

舞台上的我们吟诵着古老的歌谣,抑扬顿挫,衣袂飘飘,情怀炽烈,淡雅不单调,張扬不随性。

恍惚间,好像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感受着《蒹葭》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深情,悠悠思慕却不悲伤,只是回味绵长。

远古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始的农耕生活没有人能坐享其成,没有慵懒的时光可以挥霍,他们人生短暂,车马书信太漫长,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代生活看似舒适,却缺少充实的忙碌,多了奢靡的浮躁。可远古先民追求的那份宁静致远的情怀,还有那风雅的《诗经》,难道应被今天的我们遗忘?

在这喧嚣的时代,捧一杯热茶,心中远逐苍苍蒹葭,低头轻呷,便觉得世界的脚步都慢了下来。抬头已是满天星光,低头,落得一地霜华。

我的汉服《诗经》 朱芯可

四次汉服《诗经》演出,广受赞誉,最触动我的,便是罗湖图书馆那次“诗礼传家”《诗经》朗诵会了。

我们穿着耀眼的汉服,款款踏上舞台的那一刻,这场传承“《诗经》文化”的帷幕便开启了。

这里有春晨郊野、盈盈蔓草中相遇的少男少女,他们许下“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的誓言;有两情相悦的回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绵绵情谊;有“你走向我,我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朝我笑,我又觉得三秋未见不过一日”的思念;更有流浪者寄人篱下,“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的悲苦……

我们穿着民族服装,用古老的语言唱诵着古老的诗篇,感受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字里行间,都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最美情感,瞬间便是永恒。

我们的汉服,上衣用布四幅,代表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片,代表一年十二月;领方,代表地方;袖圆,代表天圆;中缝,代表正直中庸;前后各一条中缝,代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上下分裁,为天地两极。整套服装,包含了天地人合一的大智慧。

我们的《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现实。它是汉文化弥足珍贵的宝物。

可这些瑰宝在岁月的洪流里,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希望在未来,仍能看到精致的汉服,听到耳熟能详的《诗经》。

在汉服里,在《诗经》里,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路上,我们不该停止,不能停止,也不会停止!

猜你喜欢

汉服诗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汉服新“江湖”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上台说汉服
谁远谁近?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