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佐治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03-31王洋高鹏杨先志徐晶晶
王洋 高鹏 杨先志 徐晶晶
【摘要】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佐治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78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78例)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IL-17、IL-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1.03%与67.9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外周血IL-17、IL-9水平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增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孟鲁司特;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9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1
过敏性紫癜也被称之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状,是一种侵犯皮肤与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是儿童时期十分常见的一种血管炎症。导致患儿发病的原因可能与过敏、药物作用、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紫癜、肾损伤、关节痛等。有研究指出IL-17、IL-9两项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当中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案机制。本文探讨在常规基础措施基础上增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并对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IL-17、IL-9表达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为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男39例,女3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3±2.4)岁。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8±2.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典型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给予患儿维生素C、钙剂、抗过敏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孟鲁司特治疗,口服,6岁以下4 mg/次;6岁以上5 mg/次,1次/d,持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1周后患儿未在出现新紫癜症状,治疗2周后各项不良症状表现完全消失且未再复发;好转:治疗2周后患儿紫癜症状明显减少,但仍有轻度复发表现;无效:治疗2周后未有任何好转迹象,且不良症状表现反复发生[2]。
1.4 细胞因子检测
在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IL-17、IL-9水平测定,并对比其组间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观察组78例患儿共治愈61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1.03%;对照组78例患儿共治愈38例,好转1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7.95%。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38,P<0.05)。
2.2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IL-17、IL-9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其外周血IL-17、IL-9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t=6.102,P<0.05;t=6.758,P<0.05)。見表1。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在临床儿科十分常见的血管炎症,且无血小板减少表现。有研究人为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同一谱系疾病,多发于7~14岁年龄段的儿童时期[3]。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此病时除采取维生素C、钙剂、抗过敏药物等常规治疗措施以外,还广泛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
疗效显著,且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佳丽,刘秀珍,张巨平,等.孟鲁司特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IL-6、IL-8、IL-12和IL-18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151-152.
[2] 胡翠萍,张玉军.孟鲁司特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3和IL-15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3):368-370.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