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2018-03-31李国琳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与学自学目标

李国琳

在对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目标”,我作了适当的引申,从“教学目标”到“教”与“学”融合生成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三点对“教与学”结合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了相应的思考。

一、“教”由何来

(一)由教学目标来

就当前新课标的追求以及教学目标的定义以及内容,从语文学科角度而言,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托于课程目标,但教学目标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提出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尤其是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小学高段学生。

在宋运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中提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还列举了某些语文教师曾尝试设计《中国对联欣赏》、《走进字谜》等母语文化知识的课堂。在语文教育中,我们特别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撑,这是我们文化的根,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向往与热爱的情感。

(二)由课程目标来

语文课程目标是具体到该学科要达到教育效果,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形式、评价等为教师在设计“教与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语文課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还分阶段,分层次地提出了阶段目标,具体的课堂还有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当前三维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作用下,共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语文素养而作努力。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在设计“教与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对课程目标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提炼,将学生最需要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统一),最缺少的作为精讲的内容,根据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共同生成对课程目标的共识性的理解,用实际的工作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中,实在把握住课堂的有限精讲时间,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授知识,学生一如既往地“被赶鸭子上架”,教师应当在了解清楚情况,设计出突出学生需要、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在何处

(一)教在计划

教师要想做到学生能够在“教与学”的课堂教学目标中扮演主角,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那必须要让学生拥有参与的基础,对小学高段学生来说,计划就在于预习,预习了才会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个预习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浏览,教师应当给学生的预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例如:对字、词、句,对阅读、朗读,对写作等的预习办法,此外还要有知识结构的梳理,这样学生自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是计划学习的重要体现。

(二)教在自学

预习是为了学生在“教与学”课堂教学目标能发上力的奠基之作,但务实基础还得看自学,有这么常见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有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

自学可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让他们对语文,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处在习惯养成阶段的小学高段学生,在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如果仅仅靠被动地接受基础知识,那他们很有可能就只能掌握到一些极易遗忘的知识,而自学会帮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拥有更多的认识,作出更多有效的反思。

(三)教在课堂

课前的自学为课堂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就不再只是一张“白纸”,正如士兵经过了操练,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战基础了,但战场上总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值得肯定的是,经过自学的学生,已经有参与学习的基础了,而课堂为他们提供的是一个“施展拳脚”的平台。

此时的课堂和自学已然发生了一些改变,经过自学,课堂可能不再只是教师的“教”,学生到课堂上来,也不再只是自身的“学”,有效课堂应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的,而教师应当“教”在学生需要的,教在学生疑惑的,学生应当“学”在基础的,学在需要的,学在促进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当形成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格局,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化学反应,使得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智慧中生成实效。

(四)教在课外

课堂不是一堂课的终点,而应是学习一堂课的过程,课后的升华才是一堂课的关键,当过学生的人都感慨这么一句话:“某年学过的,课后就还给老师了。”

中国教育一直在“鼓吹”教师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语文新课标的追求价值中也在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课后,孩子归谁管?教师全程管是显然不可能,家长管好像也不能时时管,处处管。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想办法、有办法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管自己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当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效果,让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外就起到作用,不要让课堂的事只在课堂上发生,还是那句要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三、“学”从何生

(一)从教育价值而生

学生的“学”从哪里来,首先看教育价值,看教育价值的追求,一直以来,我们都对“学以致用”非常推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让学生明白自己想学的是什么,应当引导学生去感知语文中所蕴含的有价值的知识,认识到语文学习有实用价值或审美价值的技能,这是学生在考虑需要学什么时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宋运来认为:“语文课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现出语文学科的独特的教育价值,而当前国家在课程中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作了专门的规定。

(二)从学科知识而生

对小学生学习语文而言,可能这些概念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的是学科的哪些素养。在宋运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他提到:学生在语文课中最需要得到的是“语文素养”,其中,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他提到:“其要素包括学习习惯、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教与学自学目标
楷书的教与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教与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