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企赴华发展要有重建品牌意识

2018-03-31

环球时报 2018-03-31
关键词:渠道数字化消费

英国伦敦《金融城早报》3月29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建品牌是不容易,但掌握小窍门,成功也不难 中国有庞大而日益增多的年轻人口,收入不断上升,对消费商品需求旺盛,因而被西方品牌视为肥沃的猎场。不过,许多西方品牌却在华市场铩羽而归。他们掉入了一个陷阱,以为中国消费者青睐西方品牌。其实不然,在中国打造出一个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品牌并不容易。以下几点是考虑的关键。

摒弃成见 要使品牌成功登场,就要回归最基础的营销。现存的产品和方案在中国不太可能一击制胜,所以就有必要把它当作推出一个全新品牌来做。

不存在“中国消费者”一说在上海或北京等大都市地区、不同的省级城市、地区和内陆农村地区——从收入、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方面讲——之间差异很大。因此,在中国,肯定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还应该考虑代际差异。中国的千禧一代消费意愿强烈,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及小皇帝或小公主现象,他们也有钱消费。

没有渠道专家中国的创业文化活力惊人,这意味着新的渠道层出不穷,消费者及各品牌选择太多让人难以适从,因此,外企更要丰富自己的推广渠道。

中国是数字化土著在中国,数字化和电子商务规模庞大,了解其主要渠道很重要。你的品牌必须是数字化生存,不然就死翘翘。看看“单身节”在线零售平台天猫的惊人销量——达到1682亿元。谁都不想错过这个商机。

关系的规则 懂关系很关键。没有关系,连最简单的行政工作都难完成。这就意味着要认识你的中国商业伙伴,获得他们的信任。不要作出不能兑现的承诺——那样的话,什么样的关系都会立马消失。

早进早发展 西方企业推出产品前往往要做数年的调研。但在亚洲,企业走的是一种渐进式商业模式,先把产品推出,不完美再微调,从而能够先发制人,打败西方企业的竞争。

别顾着吃老本放眼英国商店,一些中国食品、饮料或快速消费品品牌已经占据一席之地。过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登上我们的货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安于现状。中国品牌充满自信、始终如一又会灵活变通。我们不加入其中,他们就会击败我们——不仅在中国,也在我们本土。▲

(作者伊丽莎白·芬恩,向阳译)

猜你喜欢

渠道数字化消费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